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辫状河是自然界重要的河流类型之一。利用砂体沉积过程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预测辫状河砂体的几何形态。在建立了辫状河砂体沉积过程的数学方程后,根据现代辫状河沉积特征,设计了辫状河沉积过程的模拟条件,计算域长15km、宽10km,流量按50a一遇大洪水设计,模拟过程到1970a时,辫状河沉积过程基本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砂体最大厚度约14m,出现在计算域2.5~3.5km处,以中砂沉积为主。计算过程中可识别6种沉积单元,包括辫状水道(砂体的平均长宽比2.45,平均宽厚比72.6)、纵向砂坝(平均长宽比2.02,平均宽厚比86.7)、斜列砂坝(平均长宽比2.27,平均宽厚比74.9)、废弃河道、堤岸、越岸沉积。主要沉积单元砂体几何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好。图3表1参5 相似文献
2.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辫状河砂体几何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辫状河是自然界重要的河流类型之一。利用砂体沉积过程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预测辫状河砂体的几何形态。在建立了辫状河砂体沉积过程的数学方程后,根据现代辫状河沉积特征,设计了辫状河沉积过程的模拟条件,计算域长15km、宽10km,流量按50a一遇大洪水设计,模拟过程到1970a时,辫状河沉积过程基本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砂体最大厚度约14m,出现在计算域2.5~3.5km处,以中砂沉积为主。计算过程中可识别6种沉积单元,包括辫状水道(砂体的平均长宽比2.45,平均宽厚比72.6)、纵向砂坝(平均长宽比2.02,平均宽厚比86.7)、斜列砂坝(平均长宽比2.27,平均宽厚比74.9)、废弃河道、堤岸、越岸沉积。主要沉积单元砂体几何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好。图3表1参5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砂体形成过程数值模拟的基本特征,确立了数值模拟的控制方程,阐述了方程的主要数值解法。实例研究表明,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给定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二者的冲刷及沉积特征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符合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4.
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是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试井测试资料是油田生产压力动态变化的直接反映,富含储集层物性动态变化信息,通过反演分析,可以确定储集层的空间非均质性和不同时刻的储集层非均质性。提出了改进ISA(Inverse Solution Algorithm)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井筒附近储集层渗透率分布。应用随机模拟技术和井组试井信息,以模拟退火方法为基础,将单井试井信息渗透率分布确定方法与变差函数确定方法有机结合,确定区域储集层渗透率分布。大庆油田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试井信息确定储集层渗透率分布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图1表1参10 相似文献
5.
露头区辫状河砂体建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18(1):50-53
脑包山露头区辫状河砂体位于张家口尚义县,通过大比例尺实测及密集采样,结合沉积学研究,分析其渗透率的分布。在此基础上,选择其中几条测线上的样品,分别利用条件模拟和分形几何法对砂体的渗透率进行了建模方法研究。通过求取渗透率的变差函数,建立条件模拟模型;通过对渗透率进行赫斯特指数的计算,同时利用分形插值理论建立分形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条件模型较好地再现了储层非均质性,而分形模型既反映了宏观上物性分布,又反映了其内部非均质性变化。两种方法均是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有效手段,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6.
7.
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是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试井测试资料是油田生产压力动态变化的直接反映,富含储集层物性动态变化信息,通过反演分析,可以确定储集层的空间非均质性和不同时刻的储集层非均质性。提出了改进ISA(Inverse Solution Algorithm)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井筒附近储集层渗透率分布。应用随机模拟技术和井组试井信息,以模拟退火方法为基础,将单井试井信息渗透率分布确定方法与变差函数确定方法有机结合,确定区域储集层渗透率分布。大庆油田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试井信息确定储集层渗透率分布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图1表1参10 相似文献
8.
东辛油田的辛14断块沙三中是2001年通过地震约束反演新发现的一个沙三段岩性油藏。由于地震反演精度的限制,只能从静态角度对构造加以认识,认识是有局限性的。由于又是新区,生产井点少,开发历史短,各种资料少,通过动态数据来检验构造,对其认识也只能是定性的。本文介绍了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通过对地层压力与砂体大 相似文献
9.
用随机模拟方法对井间砂体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地质统计学和分形几何学,提出了一种井间砂体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克立格插值场对储层进行大尺度的趋势估计,储层小尺度的变异特征则利用随机分形场来刻划。然后对生成的二维克立格插值场和随机分形场进行叠加处理得到预测结果,实例研究表明,对于砂岩储层,应用该方法进行井间砂体分布模拟可以定量判断井间砂体分布,误差分析表明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阿克库勒凸起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尖灭圈闭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阿克库勒凸起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尖灭圈闭,可通过下述方法预测:(1) 将上三叠统标志层对齐,制作不同方向的钻井剖面对比图,发现中油组存在着两处相变尖灭;(2) 将中油组顶底界标定在半个反射周期内,顶界标在正极性波峰附近,底界标在波谷附近,因尖灭与波峰、波谷的振幅有关,中油组对应的弱 空白反射即为尖灭;(3)根据上、中、下油组砂岩及间互泥岩的厚度、速度及密度,结合今构造北倾的单斜背景,分别制作中油组砂体陡倾短距离尖灭,缓倾长距离尖灭时含油、气、水的地质模型及选用30 Hz 主频子波制作褶积地震模型验证,中油组和下油组上段砂体均向南尖灭。据此预测在中下油组有两个面积为56 km2 和160 km2 的砂岩尖灭圈闭,且显示出良好的含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一种辫状河心滩砂体构型解剖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辫状河构型解剖注重在单井上识别心滩砂体,而在平面上刻画心滩砂体时则随意性较大,从而降低了解剖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在解剖露头剖面及现代辫状河沉积原型模型的基础上,对心滩内部落淤层发育位置、各构型单元的接触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该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X加密井区中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下亚段(以下简称盒8下亚段)辫状河砂体为例,利用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划分河道砂体构型单元、精确定位单井钻遇心滩的位置,进而形成了地下辫状河砂体构型解剖方法,并应用于气田开发钻井。结果表明:(1)落淤层的发育与心滩部位关系密切,心滩不同部位垂向微相叠置规律性强,可作为辫状河储层构型解剖的重要参考;(2)辫状河砂体构型单元包括心滩、辫流水道和泛滥平原3类,其中心滩砂体是主要的成藏单元;(3)苏X加密井区盒8下亚段平面上呈"滩道相间、宽滩窄道"的沉积格局,不同沉积类型的砂体规模存在差异,其中心滩砂体宽度介于250~300 m,长度介于500~900 m;(4)验证井SX-1井钻遇2个心滩砂体和1个辫流水道砂体,钻遇的心滩个数、规模及心滩与辫流水道位置关系和新方法识别成果相吻合。结论认为,以"测井响应特征、落淤层发育位置以及垂向微相叠置模式"为标志的心滩砂体空间定位的储层构型表征新方法,能够准确确定心滩砂体平面分布位置,有助于揭示辫状河心滩砂体空间展布规律,提高心滩砂体构型表征结果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3.
曲流河点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总被引:87,自引:3,他引:87
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11J11密井网区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前人关于河流相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的原型模型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套点坝识别及精细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的方法,确定了地下点坝的识别标志。根据嫩江月亮泡曲流河段的卫星照片资料,推算了点坝长度与河流满岸宽度的关系式,并将其用于识别研究区点坝。总结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的三类分布模式,应用经验公式、水平井及小井距资料确定了侧积体和侧积层的规模及产状,进而根据侧积层模式、规模及产状进行了研究区点坝内部构型解剖,用检查井动态资料进一步验证了解剖结果,最终建立了研究区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并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点坝中上部。该方法在研究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可用于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及剩余油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二叠系河流相地层砂体展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山1段至盒8上段主要为一种复杂的辫状河沉积体系。以层序地层对比结果为基础,在全区范围内统计每一个准层序中砂体钻遇率,并绘制砂体钻遇率变化曲线;统计各准层序中1m以上的砂体厚度,用两种方法计算每一准层序中砂体的平均厚度,绘制砂体平均厚度的变化曲线。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对钻遇率变化曲线和砂体平均厚度变化曲线进行解释,揭示砂体展布与基准面变化的关系,从而建立河道砂体的横向展布模型,初步预测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针对薄层砂体的地质和地震特征(单层厚度薄、岩性横向变化快),结合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理论和多方向分形分维理论,以预测薄层砂体的空间展布为目的,研究了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分形分维计算方法来识别薄层砂体的纵横向边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分形分维数,得到多尺度多方向的分形维数能更好地反映储层的空间展布,通过制怍地质模型,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将其应用到某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扶余油田杨大城子组曲流河相油藏单砂体层次细分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针对陆相曲流河油藏复杂的砂体分布特征及重建地下认识体系关键技术难点,在分析陆相盆地地层建造及曲流河储层形成基础上,通过建立并运用曲流河储集层层次细分方法,将吉林扶余油田白垩系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分为4个砂层组,21个小层。在小层划分基础上,以曲流河单砂体内部构型刻画为重点,通过综合运用岩心、密井网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点坝单砂体层次界面、岩相组合及空间展布与配置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剩余油成因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形成于弱水动力环境的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点坝单砂体受两级沉积界面控制,形成的侧积体数多在3~4个,侧积面夹角多在4°~7°,平面规模差异较大。孤立型、搭接型、叠加型和切叠型是储集层单砂体空间配置的主要方式。受点坝侧积泥岩等夹层及注采方式影响,剩余油多分布于点坝、孤立及切叠砂体中,构成了油藏实施二次开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