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移动Ad Hoc网络AODV路由协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ODV路由协议是当前移动Ad Hoc网络的主流路由协议,通过分析它的特征提出一种利用节点缓存的方法来限制路由请求发送范围,从而减少路由负载,提高协议效率.通过OPNET仿真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少路由负载并对端到端时延、平均投递率等性能参数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张菡 《无线互联科技》2014,(4):54-54,258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一直是Ad Hoc网络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在AODV协议的基础上,通过为RREQ消息设置时限,将节点的剩余生存周期和负载情况综合考虑,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ODV协议。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协议提高了分组交换率,降低了网络开销,从而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并且提高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3.
刘虎  李路路  熊鹰 《数字通信》2012,39(1):33-36
针对移动Ad hoc网络AODV路由协议存在的一些缺点,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路由协议。在改进方案中增加了备份路由和电池电量门阀值,可以有效避免路由的重新发现。性能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AODV路由协议更能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并能在链路中断后迅速找到可用的路由。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E-AODV,对AODV做了两大改进:设计了一种邻节点发现程序(NDP),该程序为AODV设计而独立于AODV,可以被移植到其他路由协议中,它为路由协议提供了一种检测链路状态和邻节点发现的底层支持,并避免了单向链路和不稳定链路的产生.基于NS的仿真结果显示,E-AODV在增加分组开销不大的情况下,分组投递延时和分组递交率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无基础设施的新型无线网络.由于军事和抢险救灾等方面的需要,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AODV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节能的路由协9义AODVE,并采用了备份路由机制.仿真结果验证了,相对于AODV,该协议在分组传输率、时延和路由开销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重点说明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已通过的两个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标准,使得相关工程人员在对应用于此种网络的路由协议有一个整体认识基础之上,进一步加深对移动Ad hoc网络原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房超  杨杨  何永洪 《通信技术》2007,40(12):217-219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无线多跳自治系统网络,如何提供QoS保障是它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QoS路由是一个关键技术。文章首先介绍了AdHoc网络的特点,并且介绍了其QoS保障技术。接着对当前AdHoc网络主要的路由协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并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最后指出了Ad Hoc网络QoS路由协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移动Ad Hoc网络中路由协议AODV-HC,该协议通过到目的节点的跳数,在链路中断时,能快速有效地修复路由路径,并通过到基础路径的跳数有效地减少广播风暴.实验结果表明AODV-HC比AODV有较少的平均延时和较少的路径节点跳数.  相似文献   

9.
在Ad hoc网络中AODV路由的健壮性、路由开销、网络的生存时间以及分组报文传送率等都是评价该算法优良的指标。为了提高该路由算法的各项指标本文提出了改进的路由算法协议,在Ad hoc网络中避免使用的低于能量阈值的节点作为路由节点以提高整体网络的生存时间,提供主次路径使报文的到达率、网络的健壮性得以提高,同时也减少了链路的修复,减少了路由开销。  相似文献   

10.
移动Ad Hoc网络目前的相关研究基本都以理论研究和仿真模拟为主,而Ad Hoc网络的实用化进程并没有得以较大推进。本文首先分析了Linux操作系统路由体系结构的特点,分析了在这种结构中实现按需路由协议的方法,并考虑到通信终端兼容性,提出了一种AODV路由协议的实现方案,并通过实际组网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区域路由协议(ZRP),对Ad Hoc网络中的路由选择问题和ZRP提出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详细描述了ZRP的结构和路由选择的过程,并且给出了一个实例。最后还介绍了询问控制机制,对ZRP的性能做一个总体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NS2的Ad hoc网络AODV协议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燕  李俭兵 《数字通信》2009,36(3):50-53
无线Ad hoc网络作为一种典型的自组织网络,其路由协议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以仿真AODV(Adhocon.demand distancevector)协议为例介绍了NS2仿真路由协议的详细步骤,给出了仿真结果图和一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对路由协议性能影响最大的是数据源的发送频率。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2015,(2):130-133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具有高度动态拓扑结构、节点任意移动的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能够为数据分组的传输指定路径,是移动节点相互通信的基础,对移动Ad Hoc网络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介绍移动Ad Hoc网络及其路由协议的基本概念和特殊性,研究几种典型按需路由协议的原理,对协议进行综合比较,简要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刘中宇  黄桂芳 《信息技术》2009,(10):94-95,98
Epidemic路由协议是第一个针对稀疏移动自组网提出的路由协议,它利用节点移动,相互之间不断"接触",使数据从源节点开始像病毒那样传播到网络中的其它节点。针对Epidemic协议中无效通信过程与到达目的节点的数据分组继续在网络中存在并扩散等不足,提出了一个改进协议E-EPI(Extend-Epidemic)。仿真实验表明,E-EPI协议在控制节点缓存大小的前提下,能保证较好的数据到达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802.11的Ad Hoc网络AODV路由协议会引入通信盲区问题,使路由发现信息建立的路由不能很好地满足高速数据分组的传输,本文在传统通信盲区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AODV路由协议改进算法.Opnet仿真表明,改进算法能有效地提高Ad-hoc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 Ad Hoc(无线自组织)网络中进行视频传输时,视频流的丢包率是影响视频传输质量的关键参数。传统的 AODV(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仅依据 RREP(路由应答)消息中的跳数等信息来进行路由更新,容易导致网络负载不均衡,增大了视频帧的丢包率,造成视频画面不清晰。文章提出的 V-AODV(用于视频传输的按需距离矢量)协议依据 V-RREP(用于视频传输的路由应答)包中负载状态信息和跳数信息来进行路由选择,避开了负载较重的节点,使得整个视频网络负载均衡。通过NS2(网络模拟器)分别对 V-AODV和 AODV协议下的视频流传输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V-AODV 协议降低了视频帧的丢失率,有效地解决了视频传输中的负载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AODV协议是一种用于无线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笔者在Linux操作系统下实现了AODV路由协议,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一个无线Ad hoc网络的实验床(Testbed),并成功移植到以PowerPC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平台上.在实验床的真实场景中,本文从路由性能的三个方面端到端的延迟、吞吐量、投递率对AODV路由协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性能评价工作,并分析了Hello消息机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在实验床的基础上,本文设计实现了嵌入式视频采集传输实验、异网互联实验与网络拓扑图形化显示实验.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use fuzzy Petri nets (FPNs) to propose a secure routing protocol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 The proposed method is based on secure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SAODV), which is named FPN‐SAODV. In FPN‐SAODV routing protocol, for each packet delivery or firing each transition, a type of bidirectional node‐to‐node fuzzy security verification is conducted that can be carried out with five security threshold levels. This inference uses four fuzzy variables that have been selected to well represent the malicious behaviors of some public attacks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 Furthermore, a through route security verification has been used for selecting the most secure route among each candidate path through source node to destination. Both of these verifications utilize FPN inherent features for their operation. For evaluation purpose, we used the metrics such as packet delivery ratio, end‐to‐end delay, average security level of the nodes, and percentage of true/false detector nodes. These metrics have been us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inner operation of FPN‐SAODV as determining the proper level of security threshold level in node‐to‐node security verification module. Also, these are used for comparison of FPN‐SAODV performance versus the original AODV.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