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程潮铁矿进入深部开采后,存在通风系统风量分配不合理、局部通风能力不足、-570 m中段热害明显等问题。针对其现存的通风及热害问题开展了详细调查,结合现场测定数据构建了贴合程潮铁矿工程实际的三维通风网络解算模型,应用Ventsim软件开展了通风网络解算与热模拟研究。采取增阻、减阻调节的方式,对井下各用风地点提出了通风优化方案,优化后的通风系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总有效风量增加了72.2 m3/s;以-570 m中段运输巷柴油机散热模拟研究,分析了通风优化前后的热害模拟结果,找准了该中段热害的主要来源,为千米深井热害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华 《采矿技术》2016,16(4):49-50,90
永平铜矿Ⅳ号矿体3~#采准斜坡道连通-100 m中段和-50 m中段,-100 m中段风压较小,该斜坡道贯通后使得风流反向,-50 m中段部分粉尘、炮烟经该斜坡进入到下分段,造成-100 m中段风流被污染,对-100 m中段的作业安全产生影响,经现场调查、测定及分析,通过增设通风构筑物及开凿导风巷,使该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以三山岛金矿新立分矿斜坡道通风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存在的斜坡道能见度低、炮烟矿尘积聚、湿度大以及各个中段联巷风流紊乱等问题,运用通风网络优化技术以及风机优选技术展开了系统研究,提出采用强制通风方式将矿山主竖井、措施井的新鲜风流从-240 m中段东北巷引入斜坡道的通风模式,并采用Ventsim三维通风动态仿真模拟软件进行了解算。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井下东、西两翼回风路线,在67#线运输巷增设1台K45-6-№16型风机后,斜坡道进风量由15.03 m3/s提高至50.12m3/s,-320,-360,-400,-440,-480 m中段斜坡道联巷的进风量分别为11.33,11.21,11.15,11.09,11.01 m3/s,理顺了斜坡道通风系统,斜联巷风流紊乱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归来庄金矿浅部中段矿量逐渐减少,回采深度逐步加深。混合井深部-395,-455和-575 m中段同时开拓,独头掘进时回风系统未形成,深部开拓掘进工作面环境差、温度高、通风困难,为此,采取局部混合式通风方式,核算3个开拓中段独头掘进所需总风量为7.4 m3/s,再计算各中段局部通风阻力,在保证克服局部通风线路阻力的前提下,选用合适规格的风筒和局扇进行混合式通风。局部通风方案实施后,对3个开拓中段局部通风风量进行检测,均能满足需风量要求,所需总风量达到12.93 m3/s,并达到了深部降温的效果,明显改善了混合井深部3个中段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前,铜绿山矿生产中段已延伸至-485 m中段,开拓中段已延伸至-845 m中段。由于开拓中段下降速度快,导致井下通风系统下部有效风量过小,放炮时排烟缓慢,为生产带来了不便,使得井下生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该矿井下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出了3种方案,方案Ⅰ为统一进风,单元回风;方案Ⅱ为上部单元进风,三期和深部统一进风单元回风;方案Ⅲ为单元进风,单元回风。研究表明:相对于方案Ⅰ、Ⅱ,方案Ⅲ更有助于改善井下通风效果,提高井下空气质量,该方案实施后,通风系统中的机械通风动力可以分为3级,Ⅰ级风机为-245 m南主扇、-245 m(-545 m)北主扇、-365 m北主扇、-365 m东主扇(从东回风井回风)、-605 m主扇;Ⅱ级风机为各个需要增大风量的中段设置的不带风墙的集污辅扇;Ⅲ级风机为作业面的壁扇、局扇,有效保证了整个通风系统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某金矿平行矿脉多中段开采面临的矿井通风风量分配不合理、有效风量率低、井下作业环境差等问题,提出了2种矿井通风优化方案。采用3D通风网络解算软件对提出的两种优化方案进行了解算,结果表明,两方案均可满足矿井总风量及各通风单元风量分配的需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采用830m中段5~0号脉北回风联络巷方案,该方案可以有效解决该矿井风机效率低、风量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保证矿山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中关铁矿矿井通风系统,针对中关铁矿主扇、局扇及各中段通风构筑物设置情况,对矿井通风系统现状进行分析,并测定分析了主要中段通风参数,总结了矿井通风系统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优化改进措施;最后,对改进后的矿井通风效果进行分析及验证。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有效地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提高了通风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某深井矿山井下作业区域风量分配不平衡、辅扇调控和管理难度大、溜井漏风等一系列通风问题,以矿山开采现状为基础,构建了6个主要通风单元。针对各通风单元存在的问题,经过对比分析,确定了1~#矿体8线以西通风单元采用-400m中段1~#回风井联络巷新增辅扇方案,马头山通风单元采用-510m中段回风井联络巷新增辅扇和-460m马头山斜坡道联络巷新增空气幕方案,并对其他主通风单元逐一进行了优化。利用Ventsim软件对优化后的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网络解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矿井通风系统矿井总通风量、各单元通风量均可满足矿山实际生产通风需要。井下辅扇装机总台数由25台减少至18台,辅扇总装机功率由849kW降低至751kW,减少了井下辅扇总台数,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9.
分析721-2矿井-83m中段西部通风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可行的,解决了该中段西部新鲜风入风量不能满足采掘面所需风量的问题,从而确保了工作面通风安全。  相似文献   

10.
根据红岭矿开拓系统和通风系统的特点,利用通风系统三维动态模型、通风网络优化、机站优化、风机优选等技术措施解决矿井总风量不足、中段风量分配不合理、采区新风污风循环等诸多问题。通过Ventsim三维通风动态仿真模拟软件解算结果表明:矿井通风系统总风量由优化前的77.7 m3/s提高至237.9 m3/s,主扇风机平均效率由优化前的52%提高至77.5%,同时减少日常通风管理人员,并降低通风管理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年创经济效益超过百万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矿山18线南西翼矿体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通风系统不完善、风量欠缺、污风无法及时排出等问题,运用风压平衡原理、网络优化技术、机站优化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模拟技术展开研究,拟定了3种可行的通风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新掘18线905~855 m回风井(1.5 m),保留该井905 m 水平回风机站,并在855 m 水平新设1台K45 6 №12风机(18.5 kW)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8线南西翼通风系统总风量达到20.5 m3/s,井下风流的可调性和稳定性增强,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李春杰  张学博  张建卫  姜国周 《煤》2011,20(12):9-10,42
针对新登矿风量紧张、回风巷风速超限等问题,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通风技术测定,提出了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利用通风网络解算软件对各个方案分别进行了解算分析,并对各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确定了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对满足矿井目前及今后用风需要,保证矿井安全、快速、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为新风机的选型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朱强  陈星明  肖正学  赵周能 《金属矿山》2016,45(12):176-180
甘肃某地下铁矿经过多年的开采,通风网路破坏严重,风量调节困难。目前矿山开采至+2 670 m水平时,Ⅰ矿体+2 715 m回风巷已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开采水平的继续下降,Ⅰ矿体回风系统将完全被破坏。再加上+2 760 m水平Ⅱ矿体回风平巷因受岩石移动的影响而产生破坏,导致通风系统不能适应生产的需求,严重制约矿山的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结合当前矿山通风现状及科学的现场数据测量,分析其通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改造方案并进行通风网路解算。优化改造方案立足于矿山现有设施设备,结合矿山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开采深度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深部通风方案与现有通风方案的衔接,达到了预期效果,为矿山安全通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罗山金矿存在的矿井总风量欠缺、系统回风能力不足、主回风机站风机运行性能偏低、污风串联等通风问题,运用通风网络优化技术、机站优化技术以及通风仿真模拟技术拟定了2种技改方案,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利用现有进风井巷工程作为系统进风通道,新掘东风井、西风井工程作为系统回风通道,能有效提高矿井的有效风量率,且具有通风方式简单、风流稳定性好、通风运行能耗低等优点。方案实施后,矿井总风量达到189.01 m3/s,系统主扇风机运行效率达到80.5%,井下通风条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北洺河铁矿是一座地下大型黑色矿山,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通风系统采用中央对角式四级机站通风方式,矿体两翼进风,中间回风。随着开采深度不断下移、通风网络不断变化,导致目前通风系统存在总风量不足、中段风量分配不合理、采区污风循环等问题。运用通风系统优化技术以及风量调控技术,提出了增设风门、增设进风侧风机、调整主风机运行频率等通风系统调整优化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3个通风系统调整优化方案的综合比较,最终选择在西风井石门增加进风主扇,并且对进、回风主扇运行工况进行协同匹配的优化方案。运用三维通风系统计算程序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现场调试,确定-50 m水平回风机站2台并联风机运行频率为40 Hz/43 Hz;-230 m东、西进风机站4台风机运行频率为30 Hz时,进、回风主扇运行工况协同匹配性较好,系统总风量达到了193 m3/s,满足理论计算的矿井总风量180 m3/s要求,同时采区污风循环问题得到解决,矿井通风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某大型露转井矿山通风系统实际风量远低于设计风量,并且崩落法开采塌陷区处漏风量达到90.69 m3/s,占全矿总风量的25.33%。为解决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利用多级机站技术对全矿通风系统进行合理分析和优化,增设西5回风井作为西采区回风路,将2#回风井地表2台风机更换为250 kW风机,在增加西采区回风量的同时加大矿井总风量;并对全矿范围内的塌陷区漏风点进行全面排查,利用通风构筑物封闭0 m水平管缆井、回采巷道和副井石门等多处漏风点,解决塌陷区漏风问题,有效提高矿井有效风量率。通过落实优化措施,矿井总风量提高至513.64 m3/s,矿井漏风率降低至5%以下的合理范围,有效提高了矿井通风能耗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西某矿105号矿体-200 m以下深部井巷供风量不足、风量分配不均、漏风加剧、风阻变大等问题,利用专业通风软件Ventsim三维通风仿真系统对该深部矿井进行了建模和通风网络优化设计。对矿井通风最困难时期进行通风网络解算,通过建立新通风巷道、改进主扇参数、添加局扇等手段,使得主扇效率达到80.1%,各井巷风量达到设计要求,为实际通风系统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张云峰  夏同强  杨磊 《现代矿业》2013,29(2):35-38,106
基于气压计基点测定法,对砚北煤矿通风阻力进行了测定,测定误差小于5%,同时采用基于WINDOWS的可视化矿井通风网络解算软件进行参数残差调平优化处理,提高参数的可信度,为后期矿井采掘接续下通风网络优化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砚北矿井通风难易程度为容易;然而,对实际总体通风状况分析评价认为矿井的通风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对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大型无轨机械化矿山井下通风效果,分析了无轨设备运行时的需风量,并与工作面最小排尘风速、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需风量相比对,确定了井下最少供风量;基于Vensim通风软件构建了井下通风网络图,并对风流路径、风机参数、构筑物进行动态调节,使无轨设备相对集中的地方得到更多的风量,从而达到井下通风系统优化的目的。对贵州某大型无轨机械化矿山通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无轨设备需风量最大,以此风量作为井下最少供风量;结合Vensim通风网络图,确定通风机与风构筑物的位置,并调节风门开度与风机转速,对风流路径与风量进行动态优化;采用刚性风筒大大降低通风阻力。通过这几方面的优化成功改善了井下大型机械化金属矿山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