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牙轮钻头滑动轴承接触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在Marshek和Chen提出的理论基础上,对接触问题中的系数矩阵和间隙函数进行修正,同时采用新的确定两体接触区域的方法,分析计算了牙轮钻头浮动套轴承在不对正情况下与牙轮(或牙爪)接触的应力,并推导了间隙—接触应力的一般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单牙轮钻头滑动轴承组接触应力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单牙轮钻头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轴承组的接触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 :(1)接触应力的大小与轴承组的磨损情况直接相关 ,通过降低轴承组的最大接触应力及使接触应力的分布更合理可改善其磨损 ;(2 )钻头的最大接触应力出现在止推面 ,在保持牙轮和牙爪止推面垂直度接近的前提下 ,尽量同步减小其垂直度可降低最大接触应力 ;(3)止推面接触应力呈明显的上大下小的阶梯分布 ,适当增加小轴颈的直径 ,可使止推面接触应力分布更均匀 ;(4)调整牙轮止推面和小轴孔之间的倒角可降低倒角处应力 ;(5 )只有合理的轴倾角才能使外载荷的合力方向垂直向上 ,以避免钻头过大摆动而影响钻进。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现有牙轮钻头轴承的工作性能,延长其在高转速下的使用寿命,是目前钻井工程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分析了牙轮钻头浮动套轴承的摩擦因数、扭矩、温度等性能参数与轴承结构参数的变化关系,找到了同一结构参数时载荷和钻头转速对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认为215.9mm(8 1/2英寸)牙轮钻头浮动套内外间隙比应为2.0~3.0,为给定工况下牙轮钻头浮动套轴承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XHP系列钻头只适合于高钻压,低转速的工作参数下作用,而现场为了提高钻井速度,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往往要求提高钻头的使用转速,显然,XHP系列钻头的轴承寿命与此不相适应。为此,开发了能适应高速转速工作参数下保持较长寿命的高速滑动车承钻头。  相似文献   

5.
粗糙表面下牙轮钻头浮动套轴承润滑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流变学、摩擦学及固体力学为理论依据,在φ215.9mm(821英寸)牙轮钻头滑动轴承结构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浮动套滑动轴承的特点及牙轮钻头轴承的特殊性,以牙轮钻头轴承系统结构及失效分析、牙轮钻头润滑脂的高温流变性分析结果为研究基础,建立了粗糙表面牙轮钻头浮动套轴承润滑性能参数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得出牙轮钻头浮动套轴承内外间隙比在2.0~3.0之间时,有利于浮动套轴承的正常运转,该结论为牙轮钻头浮动套轴承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牙轮钻头中成功应用单金属浮动金属密封结构的关键在于控制密封端面之间的接触压力。应用当今最先进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结合单金属浮动金属密封结构的装配过程对其密封机理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对装配和工作过程中密封面的接触应力分布以及关键部位的应力变化的分析,提出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探讨了结构形式、设计参数、材料、润滑脂对密封能力的影响,为国内钻头厂家掌握单金属浮动密封结构的设计开发技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牙轮钻头滑动辆承的发展趋向是“以硬代软”,凡能提高材料硬度和减小摩擦副材料之间亲合粘结力的热处理方法,均可提高其抗胶合性能。文中介绍了滑动轴承材料15CrNi3MoA钢试件碳、氮、硫、硼多元共渗工艺。通过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及摩擦学性能测试表明,稀土多元共渗渗层相结构及硬度分布恰恰有利于提高15C钢的抗粘着磨损能力。该工艺用于牙轮钻头滑动轴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新型单金属浮动密封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的支撑橡胶环和容槽对密封面接触压力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说明改进支撑橡胶环和容槽结构参数对提高密封性能作用显著;采用宽端外径大于窄端外径的静环,对增加动密封接触面积、降低接触压力、改善动密封面接触力分布作用明显。最后指出在静环密封面上开出参数适合的斜面能有效改善动密封面接触压力的分布状态,不但使接触压力分布更为均匀,而且能使最大接触压力出现在润滑脂一侧,有效地降低动密封面的磨损。  相似文献   

9.
牙轮钻头滑动轴承材料抗胶合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的粘着磨损,即胶合,是三牙轮钻头滑动轴承最主要的失效形式,是影响钻头工作寿命和机械钻速的制约因素,在工况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评价牙轮钻头滑动轴承材料抗胶合性能的参量应该是压强与滑动速度乘积的极限值,滑动摩擦因数和粘着磨损量,现文介绍并研究了几种材料这3个参量的测试方法及结果,该方法用于评定牙轮钻头滑动轴承材料的抗胶合性能是可行的,也可用于评定共它金属或合金的抗胶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单金属浮动密封结构复杂和研制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单金属浮动密封结构(GSEMS),它采用1个异形橡胶密封环代替O形橡胶圈和支持橡胶环,简化了密封结构,也减轻了它与轴颈之间的磨损。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第2代单金属浮动密封(SEMS2)和GSEMS进行装配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两者在密封面上具有相近的受力分布和密封能力,能使用较软的橡胶材料得到较大的密封力,减小了静环内锥面和橡胶之间的缝隙,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11.
应用弹性力学理论对新型牙轮钻头的轴承套过盈配合进行受力分析,指出该方法具有局限性。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和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法,对新型牙轮钻头轴承套的装配进行仿真研究,确定了装配过盈量的最佳值。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结构改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φ444.5mm牙轮钻头的改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塔北地区上部井段硬塑性地层机械钻速低的原因。针对该地层岩石硬度随井深增加而增加的特点,提出了φ444.5mm牙轮钻头的改型方案,可供设计新型牙轮钻头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Ľ�������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牙轮钻头运动的受力及工作环境分析出发,认为O型橡胶密封圈早期失效不可避免。提出用x型或无间隙端面密封代替O型密封结构,用聚四氟乙烯代替橡胶作为密封材质。  相似文献   

14.
在新型牙轮钻头上,螺纹锁紧环代替了原来的滚珠,起锁紧牙轮、防止牙轮脱落的作用。采用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方法,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把材料非线性和状态非线性耦合求解,考虑了轴向载荷对螺纹锁紧环螺纹连接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了各螺牙面的接触压力、轴向位移和Von Mises应力的分布情况,为螺纹锁紧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偏心短圆柱轴承的结构.给出了确定偏心短圆柱轴承间隙、轴承偏心距及轴承寿命估算的方法。运用该方法,设计和制造了一种双列偏心短圆柱轴承。台架试验表明.该双列偏心短圆柱轴承运转灵活正常.达到了设计基本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大港油田滨海区块下部地层为含砂质泥质结构,岩石由泥质和砂质等组成,地层硬度高、研磨性强,单只PDC钻头进尺少、机械钻速低,制约了该地层的勘探开发进程。鉴于此,对PDC钻头的冠部轮廓、刀翼、布齿和水力性能等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适合该地层的M432215.9 mm七刀翼PDC钻头。大港油田滨海6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井段同尺寸情况下,M432215.9 mm七刀翼PDC钻头的平均进尺49.0 m,机械钻速1.540 m/h,牙轮钻头平均进尺22.5 m,机械钻速0.967 m/h;使用七刀翼PDC钻头提高了钻进速度,缩短了钻井周期。  相似文献   

17.
三牙轮钻头井底横向力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定义钻头的井底横向作用力后,建立了钻头结构参数、钻井参数和岩石性质与钻头井底横向力的定量关系、相应的仿真模型和仿真程序。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得到井底轮廓和任意时刻井底岩石对钻头的横向作用力。实验结果表明,钻头旋转一周的井底横向作用力矢量统计平均值始终很小,说明钻柱作用在钻头上的横向力为零时,井底横向力表现为扩眼力。  相似文献   

18.
凹端圆柱滚子轴承在牙轮钻头上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现有牙轮钻头滚动轴承多采用短圆柱滚子轴承结构,滚子边缘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使得轴承接触表面极易发生疲劳破坏,为提高牙轮钻头滚动轴承抗接触疲劳寿命,提出在牙轮钻头滚动轴承中采用凹端圆柱滚子的方案。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普通圆柱滚子和凹端圆柱滚子在径向载荷作用下,滚子外圆柱面上的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并对凹端圆柱滚子结构参数(凹端深度及凹口直径)进行优化分析。与普通圆柱滚子相比,凹端圆柱滚子最大接触应力降低22.33%,其优化结构参数为凹端深度4.4 mm,凹口直径5 mm。结果表明,凹端圆柱滚子能有效克服普通圆柱滚子的两端应力集中现象,接触应力沿轴向分布均匀,最大接触应力明显减小,提高了滚动轴承的抗接触疲劳能力并延长其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9.
金刚石钻头有限元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金刚石钻头进行了应力分析,重点研究了有限元分析时的两大难点:一是有限单元的离散,二是外载荷的处理。给出了有限元计算模型和外载荷值,并对计算结果按VON.MISES屈服准则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应力分布形式及最大应力值。所有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结果均可直接用于生产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