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3-24
分配的正义与功利是人们阐述维护自由与权利的观点时两条不同的解析路径.罗尔斯的分配正义和功利主义的分配正义是当代主要的两种分配正义原则,它们分别建立在义务论和功利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伦理理论基础之上.正义和功利在根本上其实没有大的分歧,只是各自运用了不同的解析路径. 相似文献
2.
思想指导行动,即理念指导实践,当下的大学发展在同一性大学理念的指引下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同一性大学理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差异性大学理念,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具有不同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王金文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7):4-5,18
梳理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叙的苏格拉底涉及正义定义的三场对话,分析了苏格拉底对"欠债还债就是正义"、"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和"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的驳斥。认为在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追求的是立足于全城邦各个阶层的正义观,他所说的正义强调的是一种城邦内部和谐的秩序。探寻"正义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应当打破时空局限,着眼于人类社会整体的幸福来考量。 相似文献
4.
王勤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4-25
自由和平等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自从出现了阶级,在各个时代,各个地区都存在这样的话题.自由和平等是革命的口号和动力,自由和平等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相联系,同时也与教育密切相关。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要做到劳动能力的发展、德智体的发展,改变应试教育体系,同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支持。 相似文献
6.
缪姝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2)
幸福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对它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作者认为,只有把"幸福问题"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结合起来才能给予幸福正确的解释。而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真正体现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的劳动在马克思那里是同一的。人真正的幸福在于人能够自觉自愿的劳动,唯有劳动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才能把幸福的感受和幸福的创造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人感到幸福的丰富性、深刻性、充分性和持久性。但是马克思认为劳动被异化了,因此只有消灭异化的劳动,人才能真正得到幸福。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的幸福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的幸福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关于幸福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姝 《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12,(2):28-32
幸福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对它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作者认为,只有把"幸福问题"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结合起来才能给予幸福正确的解释。而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真正体现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的劳动在马克思那里是同一的。人真正的幸福在于人能够自觉自愿的劳动,唯有劳动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才能把幸福的感受和幸福的创造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人感到幸福的丰富性、深刻性、充分性和持久性。但是马克思认为劳动被异化了,因此只有消灭异化的劳动,人才能真正得到幸福。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的幸福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的幸福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8.
陈道武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24-25
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知识经济与人的发展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传统经济阶段压抑了人的主体性张扬,而知识经济则把中心从物转移到了人,为人的主体性即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同时为人的能力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且丰富和发展了人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阐明课程、教育、人的发展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课程的现代化要求及其实现,另外,也指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郭欢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7-18
原初状态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在其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他设计原初状态的目的是为人们选择他的两个正义原则而设立的公正的社会环境,这是一种理想的假设。这一理论不仅在当代哲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同时也为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行政立法在理念上彰显人本精神,在内容上注重人权保障,在程序上强调公众参与。但我国行政立法存在政府本位主义浓,公众参与程度低,监督审查弱等问题。在行政立法中应该牢固树立平等理念,加快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健全司法审查为主的监督制度,以便更好地践行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12.
王玲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114-115
网络空间的三重维度中蕴涵着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属性,此二者是网络世界的基本矛盾。虚拟世界在哲学领域内,引起了巨大争议。基于虚拟世界来自欲望、利益和技术方面对传统道德的冲击,虚拟世界应当构建出一种基于"普世"与"底线"的原则,并符合其自身内在运行规律的"新"质伦理,这种伦理必然要冲击到现实世界的伦理结构,它在超越思想空间、情欲空间和怨愤空间这三重魔咒中,对现实社会的普世道德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核心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网络环境建设,弘扬爱国主义,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强化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宋彦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8-19,22
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隐藏着人的全部秘密。旧哲学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认识,主要是从传统抽象思维方式出发,用人的存在方式去推演人的活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颠倒了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之间关系的传统认识,从而揭示出了人的本质的真实含义,即人的存在就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决定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徐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9-20,33
哲学价值定位问题是哲学价值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点。把握哲学价值定位问题,必然要理解和分析主体与价值的关系、人的本质与价值的关系、客体与价值的关系,厘清哲学价值的本质内涵,对人的活动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恒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
通过对马克思考察人的本质的三个角度的分析和论述,认为人完整的本质应是类本质、现实性本质及本质力量实现对象化的统一,这对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视觉识别系统VIS设计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识别系统VIS是以企业标志为核心,通过与色彩、文字、图案等视觉元素的有机组合而建立的具备明显识别特征、审美价值和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在VIS基础系统开发时充分贯彻差异性设计理念有利于企业形象脱颖而出,获得社会关注;而在VIS运用系统设计及实施过程中遵循同一性原则,更可以将有限的宣传资源在无限的市场空间内相对集中,通过不断强化而产生足够的形象影响力,实现企业形象塑造的价值。差异性和同一性原则是开发设计与实施VIS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杨凤仙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40-41,59
校本教研应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强调文化的针对性、教育生活化、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强调团队合作,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为手段;以学校自身与周遍环境的教育资源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给予每位参与者以同等的话语权,使得教师的教育角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是正义理论的两大领域,也是现代社会在关系平衡维持上得以考量的两大支撑因素。论证了制度正义和个人正义的辩证关系。认为两者具有双向良性循环效应,在不同的社会角度展示不同的基础作用。要使之相互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20.
张燮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共产党宣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同时对人的本质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权发展的两重性进行了辩证分析,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实现途径,描绘了人类解放的美好图景,蕴藏着对人的深刻理解和关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