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东海  许云 《勘探家》2000,5(1):22-25
四维地震资料解释可以看成是一个动态油藏描述过程,其解释方法可分成直接分析法,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和动态储集层描述方法。文中着讨论了直接分析法和地震属性技术。直接分析法包括层间时差分析法、振幅分析法、速度分析法和频谱分析法 一特点是利用单个地震属性差值对四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层间属性和平面属性的差值的线性或非线性的优化对四维地震资料进行分析,以预测储集层特征和储集充体性质及其变化。增强对油藏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型正演的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西龙门山前缘构造非常复杂,逆掩推覆构造带构造形变强烈,构造幅度大,地层倾角陡,断块发育,波场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大,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成像效果较差。文章将地震资料模型正演技术应用到叠前深度偏移,探讨了一种有助于川西龙门山前缘逆掩推覆构造地震资料精确成像技术。先利用已有地震资料解释成果,根据地质任务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射线追踪、模拟出单炮地震记录和自激自收剖面,从而对观测系统的最大炮检距、道间距等参数进行论证的一些实用方法,这些方法对地震资料采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然后根据这些结果,再比较准确地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的初始速度模型建立,从而达到了复杂地表下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图偏移量新应用中,使用了二维时间偏移剖面的解释数据,在作完地震剖面的二维偏移后,用图偏移技术在垂直于等值线的方向上完成地下界面的全二维偏移。这种方法除改变了二维反射层的时间和位置外,还对二维偏移资料的振幅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4.
GRIStation/WS-V2.0解释系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释系统软件,本文结合吉林油田实际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对GRIStation/WS-V2.0解释系统的工区管理、数据管理、二维/三维解释、测井应用、目标处理、三维可视化及CGM绘图等子系统进行了调试和应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成功地加载了黑帝庙二维和孤店三维地震数据以及两区的测井、速度、地理等数据;采用时变子波制作合成记录,对地震剖面进行全井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震模型正演技术进行井间储层横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利用测井资料生成一维井模型,再将井模型加入连井剖面,然后利用地震解释结果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因此基础上合成理论地震记录,与原始剖面比较,修改模型,直至获得理想的地质剖面。文中实例表明,综合应用测井,地质,地震资料进行井间储层横向预测,对于查清地质构造和井间地层连通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SK地区目标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标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是针对地震勘探中的复杂地质构造特点进行针对性采集设计的方法。在SK地区,地下地质构造非常复杂,以前所采用观测系统炮检距分布不均匀,方位角较窄,覆盖次数较低,使该地区义东大断裂系统及潜山构造资料的信噪比较低,无法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和油藏描述。本文提供了一种针对复杂地质构造进行精细目标地震采集的设计方法,并在野外实际生产中运用一系列的高精度采集技术手段和措施,使目标区域内的资料品质整体水平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最终获得了可用于精细构造解释的地震剖面。通过该地区成功应用的实例表明,目标地震采集技术对于解决复杂地质构造区域资料较差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以后类似工区的采集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SN地区三维资料采集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区块进行地震勘探采集,因为多方面条件制约,采集质量和施工效率常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SN地区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实践中,在炮点设计、检波器布设、激发药量设计和三维观测系统平面图的绘制方面,采用了几项关键技术,在提高采集质量和施工效率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用二维复倒谱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维复倒谱是建立在地震资料中邻近区域的地震子波基本不变基础上的。相对于地震资料的一维复倒谱,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序列在二维复倒谱上有着较好的可分性,故可以利用二维复倒谱进行子波提取和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人工合成记录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此项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人为利用VSP方法在多口井中及井区地面同时进行三分量观测,有可能形成一种立体地震勘探方法,用于解决油气田开发与开采阶段的许多地质问题。文中详细地介绍了这种立体地震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观测系统及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速度、杨氏模量、泊松比、拉海常数、应力及反射和吸收系数等信息;在分析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及其相互关系随时间变化的基础上,可对有关油田开发过程中许多问题作出预  相似文献   

10.
胜金口西山地地表和地下条件复杂,造成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针对以上难点,在资料采集方面,对观测系统精心设计,采用6线18炮砖墙式观测系统;根据工区不同地表和岩性分布,将工区分为山地(山前带)、农田和戈壁砾石区,分别采用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以深井微测井为主结合小折射方法,提高表层建模精度,进而通过静校正数据库建立全区表层结构模型。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以提高信噪比和突出断层下盘信息为主要目标,做好静校正、叠前去噪、子波整形、反褶积、偏移等关键处理步骤;在进行三维偏移时通过多次偏移速度扫描,建立了比较精确的偏移速度场。采用这套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能够满足该区地震解释需要。  相似文献   

11.
重力,地震资料联合反演实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速度、密度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地震,重力资料联合反演,文中给出了两个实例;实例一对给定地层模型取多次重力观测值后形成一线性方程组,然后用奇异值分解等方法解此方程组获得密度参数(方程解)的范围,从中选出最佳解。实例二是以层速度和密度关系为桥梁,进行地震波产时与重力预测值联合反演,可以得到与地震解释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常规二维滤波方法难以消除复杂地表区弯曲测线地震记录中的浅层干扰。本文从分析地震记录中初至波和有效波时距曲线的形态出发,提出了将初至波校直的去噪方法。通过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消除弯线炮记录中的浅层干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OVT(Offset Vector Tile,炮检距矢量片)技术广泛应用于高密度、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并取得良好效果。但该技术在地震数据采集领域应用较少。本文介绍了OVT属性分析技术,给出OVT体属性、片属性定义;将此两种属性应用于观测系统参数论证中,并讨论数据采集现场变观对OVT属性的影响。通过实际应用并对比分析得知:OVT属性中炮检距容差和方位角容差对于观测系统的线距较敏感,可用于对比、评价不同观测系统的优劣;采集现场炮点变观后的恢复性激发方法给地震数据OVT属性带来负面作用,应尽量避免采用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在松辽盆地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松辽盆地陆相薄互层岩性勘探所遇到的困难,近年来在油田上开展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试验,探讨了一套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采集时考虑纵,横波入射临界角,求出最大,最小炮检距,决定野外观测系统;处理时,采用τ-p域各向异性介质的平面波理论与波的偏振投影,实现P波,SV波分离,对转换波(SV)处理考虑到射线路径的不对称性,故用共转换点(CCP)道集求其时距曲线,从而得到最终转换波叠加剖  相似文献   

15.
对二维偏移时间资料进行图偏移是一种新方法,其做法是先沿二维测线进行地震偏移,再按垂直于测线的方向图偏移,从而得到反映地下地质体的完整三维平面图,除了二维时间和位置修正外,这种处理方法不以用于二维偏移资料的振幅校正,这种二维偏移资料因垂直于测线方向反射层曲率导致的聚焦,散焦而复杂化,墨西哥湾实例说明图偏移方法如何简化时间构造图以及如何解释异常振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梁传坤  宿建 《河南石油》1996,10(3):12-16
黄土塬区复杂的地表条件难以获得可供解释的物探资料,本文给出了勘探天然气的地震技术,在野外弯线地震数据采集中,冲沟区运用了弯线高分辨率技术;塬上区采用非纵测线和地震测深观测系统,大药量、深井和强化组合法的接收条件,初步解决了弯线地震资料处理中二维滤波、静校正、速度分析等技术难题。摸索出一套以地震为骨架,构造解释与岩性解释相结合,重力-电法-地震联合解释落实古生界天然气构造圈闭的综合物探解释技术,并以  相似文献   

17.
全三维地震解释是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三度空I’目]的立体解释,即三维数据体解释。目前常见的三维解释仍是三维地震资料的二维平面解释,造成诸多信息未能利用,地下地质体反映的精度不够高。文中讨论了三维数据的地质和地震意义:介绍了全三维解释中可采用的现有和未来技术及其解释流程。  相似文献   

18.
用地震资料的关联维识别微小断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断距为1~20m的小断层对油田开发影响很大,但用常规方法解释地震资料无法识别这些小断层。引入分形理论中的关联维方法,对合成地震剖面的关联维曲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关联维方法对正演模型中的微小断层(落差小于5m)有一定识别能力,只要噪音背景小于50%(常规处理地震资料噪音比例远小于50%),都可以用该方法处理解释,识别微小断层。应用该方法重新处理和解释松辽盆地榆树林油田121井区地震资料,查明了葡萄花油层一些新的微小断点(垂直落差5m左右),部分已被井下地质资料所证实,应用效果良好。图3参4(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19.
四川新场三分量地震勘探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四川新场地区以超致密砂岩裂缝孔隙性气藏为主,新851井在深层获得了良好的天然气显示。但以往的资料不能很好地描述裂缝的发育情况,为此,开展了二维三分量地震勘探试验研究。首先,基于地球物理模型对转换波的采集参数进行了论证,分析讨论了道间距和炮检距对资料所产生的影响;然后,通过潜水面和低、降速带调查、激发和接收方式试验以及降低环境噪声等手段,探讨了提高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有效方法;最后,确定了野外资料采集施工方案。该方案在新场地区的实施,使得三分量地震资料的品质较之老三维地震资料有了很大的提高。与老三维地震资料的对比表明,新资料能更好地反映地下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崔若飞 《石油物探》1996,35(1):71-84
本文介绍了利用地震特征参数及模式识别方法综合解释小断层的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更多的地震信息,并且借助计算机的高分辨能力对地震特征参数定量化,进行综合分析与逻辑判断,并做出断层解释,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谢桥煤矿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使用了这种断层解释方法,查明采区内落差5m左右的小断层及其它小构造的分布情况,其中部分已被井下地质资料所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