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采用化学方法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交联改性,交联剂为过氧化苯甲酰(BPO).研究了交联剂添加量对交联体系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胀法、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平板流变仪等手段对交联后PBS的凝胶含量、结晶和熔融行为、动态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PO添加量的增加,交联PBS的凝胶含量升高,复数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显著增大;结晶度和熔点降低,但结晶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湿法共混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淀粉食品包装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和甘油为增塑剂,将玉米淀粉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直接湿法共混得到母粒,进而流延制备了PBS/淀粉薄膜.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用甘油/水混合增塑的淀粉可以在PBS基体中均匀的分散,与淀粉干法填充改性相比,原位塑化后的淀粉与PBS的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薄膜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甘油∶水为1∶2,增塑剂用量为淀粉的15%时,薄膜的横纵向拉伸强度在淀粉含量为11.5%时最高,此时横纵向断裂伸长率分别较纯PBS薄膜提高了147.2%和51.3%,横纵向直角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160.8%和57.3%.随淀粉填充量的不断增加,薄膜的横纵向拉伸强度和直角撕裂强度都有所下降,但横纵向断裂伸长率却在淀粉填充量为30%时最高.在淀粉填充量高达25%和30%时,薄膜横纵向拉伸强度仍分别可以满足GB/T 4456—1996"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中规定的A类优等品和合格品的要求.该薄膜材料在满足食品等包装使用需求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并且可以完全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3.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 S)因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可生物降解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 本文主要从共聚、共混和扩链三个方面对其改性进行论述,并介绍了 PB S在塑料包装、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并从 PB S的工艺优化方面进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扩链剂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2,2'-双(2-恶唑啉)(BOZ)以及新型扩链剂ADR-4370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扩链,对比研究3种扩链剂对PB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DR-4370改性效果良好,PBS加工性能得到了改善,机械性能提高,降解性良好,且无毒无污染,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将含有苯环的对苯二甲酸(PTA)和六元环的1,4-环己烷二甲醇(1,4-CHDM)引入PBS分子主链中,得到PBS-co-PTA和PBS-co-CHDM的无规共聚物.1 H-NMR鉴定了共聚物为预期产物,并对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晶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TA和1,4-CHDM改性后共聚物的结晶度变化截然不同,随着PTA含量的增加,PBS-co-PTA的结晶度、结晶尺寸逐渐增大,同时Tg逐渐降低;而随1,4-CHDM含量的增加,PBS-co-CHDM的结晶度和结晶尺寸却减小,Tg逐渐上升.当1,4-CHDM增至30%时,其断裂伸长率可达到PBS的3倍,证明了共聚物PBS-co-CHDM比PBS-co-PTA具有更好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丁二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ES/PBA)共混物,并使用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研究了PES/PBA共混物两种组分的相容性及结晶动力学。相分离形貌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表明,PES/PBA共混物为热力学不相容共混体系。利用Avrami方程分别研究了共混物中两种组分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并计算了相关的结晶动力学参数。PES的结晶速率随着PBA的增加而减小,Avrami指数基本不变;PBA的结晶速率也随着PBA含量的降低而减小,但其结晶机理不受共混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改性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发展、生产及其应用。总结了国内外对PBT改性研究近况,内容包括无机材料填充改性、阻燃改性、共混改性、化学扩链和液晶改性。对PBT树脂进行改性,不仅保持了PBT本身固有的优点;而且可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并改善其加工流动性;同时扩宽了PBT树脂的使用范围,并可望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最后,展望了对PBT的改性研究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本文引用参考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发展、生产及其应用.总结了国内外对PBT改性研究近况,内容包括无机材料填充改性、阻燃改性、共混改性、化学扩链和液晶改性.对PBT树脂进行改性,不仅保持了PBT本身固有的优点;而且可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并改善其加工流动性;同时扩宽了PBT树脂的使用范围,并可望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最后,展望了对PBT的改性研究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本文引用参考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9.
废旧聚酯纺织品经乙二醇(EG)醇解、与1,4-丁二醇(BDO)酯交换后得到对苯二甲酸双羟基丁二醇酯(BHBT),再与碳酸二甲酯(DMC)和BDO酯交换制备的双甲基碳酸丁二醇酯(BMBC)缩聚制备出再生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碳酸丁二醇酯(r-PBCT)共聚酯。在高纯氮气的气氛下,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对r-PBCT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并与聚碳酸丁二醇酯(PBC)进行对比研究。利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及Friedman 3种方法分别计算了其热降解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PBC为一步降解行为;r-PBCT为两步热降解行为,随着BT链段含量的增加,活化能逐渐增加,热稳定性不断增强。利用Coast-Redfern法研究了PBC和r-PBCT的热降解反应动力学机理,其中,PBC的热降解反应级数为0.5;r-PBCT遵循一维扩散反应机理,反应级数为2.0。  相似文献   

10.
在1,4 丁二醇(BD)和甲基丁二酸(MSA)合成聚甲基丁二酸丁二醇酯(PBMS)的基础上,加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采用熔融缩聚法对其共聚改性,得到一种新型的共聚物聚甲基丁二酸丁二醇酯 co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MT)。采用GPC、乌式黏度计等测定PBMT的特性黏度、酸值、羟值及相对分子质量,通过FT IR、1H NMR、DSC、TGA研究其化学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在n(DMT+MSA)/n(BD)=1.00∶1.08,n(DMT)/n(MSA)=1∶1的条件下,PBMT的特性黏度及相对分子质量最大,酸值和羟值最小;催化剂选择钛酸四丁酯(TBOT)与氧化锌,二者协同效果最佳。通过FT IR与1H NMR测试表明,所需的目标产物PBMT被成功合成。DSC和TGA结果表明,PBMT的热性能比PBMS的热性能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原位熔融接枝共混技术制备了一系列完全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皮粉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不同皮粉含量对聚乳酸/皮粉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聚乳酸/皮粉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皮粉含量对聚乳酸/皮粉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机械性能以及结晶行为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硅烷分别对填料皮粉进行活化处理和对基体聚乳酸进行熔融接枝,提高了基体和填料之间的相容性,从而提高聚乳酸/皮粉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尤其是提高其机械性能。当皮粉含量为15pbw(parts by weight)时,聚乳酸/皮粉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2.
聚乳酸/醋酸淀粉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分别制备了聚乳酸(PLA)/淀粉(DPS)和聚乳酸(PLA)/醋酸淀粉(AS)复合薄膜,并通过添加增塑剂改善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对样品薄膜进行SEM、TG、DMA和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LA/AS复合薄膜与PLA/DPS复合薄膜相比,各组分的相容性以及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得到了改善,尤其是增塑剂的添加使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Van Krevelen方程和Mettler DSC30分别计算和测得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克分子热容。从不同温度下的克分子热容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确定了焓,熵和吉普斯自由能。结果表明,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上述热力学函数的计算值和实验值才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在密炼机上制备了聚乳酸/纳米银负载二氧化硅(PLA/Ag-SiO2)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透射电镜、抑菌率和动态力学分析仪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结构、抗菌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g-SiO2颗粒均匀地分散在在聚乳酸基体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体现出良好的抗菌作用,而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尽管随着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纳米粒子含量低于10 000ppm时,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均低于纯聚乳酸.  相似文献   

15.
聚乳酸纤维的合成加工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聚乳酸的合成方法、聚乳酸纤维的纺丝成型方法、聚乳酸纤维的结构性能及主要应用范围.合成高分子量聚乳酸的主要方法有开环聚合、扩链聚合、溶液聚合及熔融固相聚合等.采用适当高分子量的聚乳酸树脂经干法纺丝或熔融纺丝可以制备聚乳酸纤维,聚乳酸具有高结晶和取向性,除具有特有的生物降解性外,聚乳酸纤维在强度、模量、断裂伸长率等方面可以与聚酯、尼龙等合成纤维相媲美.聚乳酸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卫生医疗、建筑、农林等行业.  相似文献   

16.
一株高产乳酸细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食物垃圾中分离到1株乳酸高产菌株TD175,该菌株在含100 g/L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中,经72 h发酵,可产生78.56 g/L的乳酸.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TD175初步鉴定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sp.)的细菌,其16S rDNA序列与乳杆菌MR2菌株、植物乳杆菌(L.plan tarum)和戊糖乳杆菌(L.pen tosus)的相似性最高,均达到99%.菌株TD175经过耐酸选育得到的新菌株TD175-1的乳酸产量提高了10.7%.菌株TD175-1能促进食物垃圾的乳酸发酵,厌氧发酵48 h,产生29.65 g/L的乳酸,比不接种的自然发酵高34.3%.  相似文献   

17.
聚乳酸/海藻酸钠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聚乳酸(PLA)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了PLA/SA共混膜,并研究了PLA/SA共混膜的吸湿、力学性能及热学性能。结果表明:PLA与SA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作用力;SA的引入,提高了共混膜的结晶性能;共混膜的吸湿率随共混膜中S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力学性能随SA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8.
对苎麻纤维(RF)进行偶联剂处理和聚乳酸(PLA)/氯仿溶液浸润处理后,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PLA/RF复合材料,并观察RF处理后的表面形态及PLA/RF的等温结晶情况.结果表明:RF能够有效提高PLA/R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3种偶联剂(KH5501,KH570,A151)在80,℃下处理的RF对PLA的增强效果较在室温下处理的增强效果好;RF经过浸润处理后吸水率下降;在RF的浸润液中添加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TBC)能够提高材料断裂伸长率;通过偏光显微镜(POM)观察到,在靠近RF附近位置PLA球晶较其他位置处细小;随着TBC质量分数的增加,PLA球晶尺寸增大.  相似文献   

19.
聚乳酸(PLA)的结晶性能较差,导致其产品的耐热性能较差,极大地限制了聚乳酸的应用范围.采用木粉(WF)与聚乳酸熔融共混,同时添加少量的成核剂多酰胺类化合物(MA),制备高耐热性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成核剂以及两者同时添加对复合材料结晶性能、耐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粉和成核剂多酰胺类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20.
L-乳酸的熔融缩聚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缩聚法直接合成聚乳酸(PLLA),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反应温度180℃,反应压力小于100Pa. 研究了170℃、180℃下的缩聚反应动力学,发现在此实验条件下乳酸熔融缩聚属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