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水利用与水量平衡分析在城市园区水景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车伍  程文静  李海燕 《中国园林》2006,22(12):62-65
城市园区水景的水量保障问题对于水景观的建设与运行至关重要,收集雨水资源作为景观用水技术可行、运行经济、符合当前的节水形势。在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用水量平衡分析可以将雨水利用与水景建设统筹考虑,指导水景方案的规划设计,寻求合理的水景规模、高效的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景项目的建设投资与运行费用。将雨水利用和水量平衡分析运用于水景设计中,有利于实现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水景建设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绿地具有平衡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控制城市无序蔓延,提供绿色休闲空间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城乡规划编制中有关生态绿地相关制度的演变发展,提出生态绿地的概念与价值。并通过分析当前生态用地存在被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乡镇发展用地和违法建设侵占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明确生态绿地内涵,建立生态绿地分类体系,科学划定生态绿地边界,确定用地刚性,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严格生态用地调整程序,建立生态绿地配套政策,明确保护和建设主体权责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红萍  王燕锋 《园林》2005,(6):28-29
绿化景观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绿地有良好的聚水能力,尤其表现在雨水的渗透和地下水的补充作用方面。上海地区一些绿地水景,如喷泉、瀑布、人工湖等人造水景,一般都独立于城市的天然水系,依靠城市自来水系统维持,每年需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利用后的水也多直接排于下水道,而没有用于绿地浇灌或是补充到城市水系;相当数量的喷泉、瀑布不经常使用,当有参观者到访时才喷水;这对于上海这个缺水型城市是多么不适合。当前的一些水景方案,往往注重外观漂亮,.而忽视水体生态规律。许多开发商在建造住宅时,  相似文献   

4.
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区水景建设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作为人居环境基础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现有的住区水景建设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存的问题和确定其将来发展的方向,为住区水景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提出了住区水景建设指标体系筛选、设计的五个主要原则,并从自然度、自净(健康)度、景观度、节水度、亲水度五个方面制定评价的具体指标,建立了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景观建设活动日趋频繁,城市水景的建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让设计师逐渐把着眼点从表现景观的艺术性转移到体现景观的生态价值上来。而作为城市生态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城市水景,如何在规划过程中有效贯彻生态设计的原则,在我国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以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水景为研究对象,力图寻求针对我国城市建设现状的较为系统的水景生态设计方法,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哈尔滨城市水景现状、水质水量的调研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总结了哈尔滨城市水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可持续发展和经济适用原则为基础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性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低影响设计和开发(LID)雨水资源,有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景减量设计,形成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水景海绵体。将水均衡法运用于水景参数化设计中,构建拟自然水景水量平衡方程式,探寻汇水区雨水汇水量最佳值,进而为水景水量设计提供参考。由水均衡法核心思想质量守恒原理,即区域总输入水量等于总输出水量,提出拟自然水景水均衡分析方法,并以习水箐山森林公园主入口景观区为例,探讨水均衡分析在水景参数化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水定绿"是缓解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绿地建设规模和品质的不断提升与有限水资源条件之间矛盾的生态智慧途径。梳理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62个地级市所属的16种生态本底及植被类型,提出了在种植设计中可参照的3类地带性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分区及类型,以及有效评估水源水量条件、运用场地设计策略影响水分条件分布和节水型灌溉措施的设计策略;从供需水量平衡计算、汇水单元划分与绿地空间布局、节水需求下的植物群落设计模式3个环节探讨了以水定绿的基本设计方法;并以西北某城镇绿地生态设计实践为案例,论述了以水定绿的城市绿地生态设计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希望亲近、感受的,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表达元素"。有水则灵",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水景重要性的高度概括。但对于干旱地区来说,城市水景的规划和设计却是个难题。以新疆博乐市南城水系规划及景观设计为例,立足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在生态保护为先、合理利用水资源为重的基础上,对适应干旱地区城市水景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期更好地维系干旱地区水体的生态与平衡上,建构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水体系统,营造舒适、宜人的滨水景观空间,建设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0.
《四川建材》2017,(6):59-60
随着人们对生态理念的追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海绵城市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来说,如何将其更好地落实到城市的发展当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和课题。随着海绵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城市的规划也需要从海绵城市理论出发,使其呈现出更好的生态功能。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立足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透水性地面铺装、下沉式绿地建设、水景和垂直绿化的打造等方法,从而使城市成为一个"海绵体",有效地实现对雨水的管理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对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和建设目标进行了解,探究海绵城市设计与风景园林之间的联系,探究在风景园林视野下海绵城市在道路、水景、建筑、绿地以及湿地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实践,分析基于风景园林视野下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许多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不断加深,融合"海绵城市"与国内外最新的雨洪管理理念建设下沉式绿地,实现防治内涝、水资源利用、景观美化的多重效益。基于北京《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通过水量平衡法计算下沉式绿地的设计参数。在壤质砂土地区,绿地下沉率为5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的条件下,绿地率为20%、30%、40%时,合理的下沉式绿地设计深度分别为200、120、75mm。最后介绍了下沉式绿地的竖向设计、景观美化、植物淹水时间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上海浦星路绿坡充分利用周边河道资源,经河水收集、河水处理、河水回用等工艺处理,最终达到以绿地养护用水标准,来进行绿坡喷灌,并给出了运行维护费用和年节水量,阐述了城市河水回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实现城市河水资源化,同时解决了绿地养护用水问题,达到河水资源最大化保护与利用、河水及时处理与回用的目的.分析表明:河水回用可以解决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市政绿地项目养护用水短缺问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建设节约型园林在节水节能方面提供实例.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公园绿地进行设计与规划都是一项很重要的步骤,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环节,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必要程序。本文对公园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倡导城市发展与公园绿地建设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8)
目前为了美化城市景观形象,提升城市生态效应,城市中河流湖泊,绿地的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大部分城市中的绿地和水系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考虑。  相似文献   

16.
作为水生态基础设施之一的城市人工湖,可以通过自身水量平衡的调节实现雨洪调蓄功能。但是当前城市人工湖规划建设普遍存在水量难以维持的矛盾。在厘清城市人工湖水量平衡基本原理与空间尺度的前提下,借助城市人工湖与自然湖泊水文循环过程的对比研究,构建出人工湖水量平衡过程,进而分析其8项水量平衡要素的影响因子及调控可行性,并从风景园林专业可控的视角,将城市人工湖水文循环过程与景观要素进行耦合,建立起以水量平衡为目标的城市人工湖景观设计导则,通过"空间结构对位"和"物质载体对应"2个设计步骤实现水量调控。以期为城市人工湖水量保持的现实问题提供普适性的规划设计方法体系,拓展水生态基础设施研究领域的范畴,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滨水岸线中,驳岸是城市水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环保、生态设计理念的认识,在城市水景处理上,生态驳岸越来越被人所推崇。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拟自然"水景设计从解读自然水景生成规律出发,充分结合地形条件,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模拟自然形态与生态过程,生成拟自然的水景观系统。本文运用Grasshopper软件,紧扣水景构成关键要素,构建"形态—坝高—水量"动态关联,并根据参数化设计逻辑进行算法编写,建立参数化设计模型,实现水量、水体形态、工程量的多要素统筹设计与动态调控,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一文 《园林》2003,(8):21-21
绿地中心水体——凌波池略略下倾的坡状绿地有如琴阶山水中庭带来绿色生机一片独具匠心的生态水景设计@一文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城市生态居住区水环境规划体系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天津港服务区的雨水利用规划及设计,包括雨水利用原则、设计参数的确定、雨水的收集,此外还探讨了中水系统、绿地喷灌系统以及水景水质处理等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