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阳能》2012,(12):33-33
作为国内光伏逆变器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和技术领军企业,北京辰源面向高端市场所推出的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于近日接受了国网电科院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的低电压穿越(LVRT)测试,并以优异表现一次性通过了所有测试项目。  相似文献   

2.
依据我国低电压穿越检测技术规定与测试规程,采用2种不同类型的低电压穿越检测装置对光伏逆变器开展不同工况下低电压穿越测试,对比研究2种检测装置性能,得出结论:2种检测装置均能模拟低电压穿越曲线簇,实现低电压穿越测试功能;模拟电网性检测装置响应时间和稳态跌落精度等稳态特性模拟上明显优于阻抗分压型低电压穿越检测装置,但是在对电网暂态特性模拟上阻抗分压型检测装置更优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两级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和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采用无差拍控制,并结合电流预测算法,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在电网电压检测方面,采用了基于正序分量的二阶广义积分器的锁相环技术,实现了精确锁相和电网电压的正负序分离;在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面,引入瞬时电流前馈补偿,降低了故障期间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在低电压穿越期间,发出无功功率支撑电网电压的恢复,满足技术要求。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文章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5.
太阳能发电低电压穿越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伴随着光伏设备装机容量的扩大,太阳能发电供电比重越来越大,当电网发生故障或电压暂降时,光伏阵列可能解列给电网带来不稳定,甚至造成电网的全面瘫痪,综述了3种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的解决方案和控制策略,重点分析了基于控制无功电流实现电压支撑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集散式光伏逆变系统低电压穿越时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该策略以智能控制器和逆变器相互耦合的直流母线电压为参考量,对智能控制器和逆变器进行协调控制,实现低电压穿越时的功率平衡。并通过负序电流指令补偿,抑制电网电压不平衡时直流母线电压2次纹波。1 MW集散式光伏逆变系统LVRT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稳态性能,低电压穿越时,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稳定;低电压穿越恢复时,有功功率恢复平稳快速。研究成果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抑制风力发电的间歇性及波动性,需对风电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分析。另外,风电并网系统的无功调节性能也是研究的重点及热点。因此,提出一种计及无功补偿的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首先针对传统撬棒的不足,提出了双模式切换的改进撬棒结构,可以减小撬棒投入期间从电网吸收的无功功率,同时更好地抑制转子过电流;其次针对低电压穿越的过程中无功补偿问题,提出了基于STATCOM的动态无功补偿,结合风机自身无功调节能力与改进Crowbar保护电路投切协同控制,促进双馈风电系统LVRT期间风电并网点电压的快速恢复和抑制转子侧过电流,改善双馈风机的低电压穿越性能。通过PSCAD/EMTDC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证明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传统光伏并网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动态响应慢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失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形法和模型预测控制的快速跟踪功率参考值的低电压穿越策略。该策略首先根据网侧电压跌落程度,算出交直流侧的参考功率,然后直接控制光伏阵列和逆变器输出相应参考功率,达到交直流侧的快速平衡。仿真结果表明,当功率参考值发生改变时,传统控制策略直流侧响应时间为200 ms,交流侧有功响应时间为16.5 ms,无功响应时间为17 ms,而本文所提策略响应时间为5.000、0.140、0.135 ms,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快速性。  相似文献   

9.
大型光伏电站变结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大型光伏电站在电网故障下的特征,研究了大型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的变结构控制策略。在电网发生故障时,通过变结构控制策略,限制逆变器交流侧电流幅值,同时切换网侧电压外环控制,通过比例调节器,将电压跌落深度转换为无功电流缺额,向电网发送无功功率,提高电网电压的恢复能力,并将此控制策略应用于多台并网逆变器联合运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变结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限制交流侧电流幅值,使逆变器不脱网运行,提高了故障点电压的恢复能力,实现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低电压穿越下的双馈风电机组风电场无功出力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双馈风电机组风电场无功出力控制方法.首先选取风电机组无功能力评价指标和安全评价指标,提出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评价方法,利用变异系数法对风电场中各台风电机组进行低电压穿越能力评价,评价结果表征不同风电机组的运行状况,进而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各台风电机组的无功出...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sliding mode control (SMC) – direct power controller (DPC) based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ler for three-phase grid-tied photovoltaic (PV) system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system consists of two main controllers: the DC/DC boost converter to track the possible maximum power from the PV panels and the grid-tied three-phase inverter. The Perturb and Observe (P&O) algorithm is used to transfer the maximum power from the PV panels. Control of th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s is performed using the SMC-DPC strategy without any rotating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s or phase angle tracking of the grid voltage. In addition, extra current control cycles are not used to simplify the system design and to increase transient performance. The fixed switching frequency is obtained by using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SVM). The proposed system provides very good results both in transient and steady states with the simple algorithms of P&O and SMC-DPC methods. Moreover, the results are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SMC-DPC method developed for MPPT and the traditional PI control method.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method is achieved with TMS320F28335 DSP processor and the system is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12 kW PV gener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双馈感应发电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对转子侧换流器考虑了电网故障时定子磁链变化对有功、无功解耦的影响,并将反映电流耦合及定子磁链变化的附加量作为前馈分量加入电流指令值,对传统矢量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对网侧换流器,提出一种考虑直流环节两侧功率不平衡及电网电压突变的改进控制策略。仿真验证了改进方案对转子过电压、过电流及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有效提高了双馈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可再生能源》2019,(11):1679-1684
在不同电网工况下,光伏并网逆变器所接负载不同,产生了电流谐波及电网电压畸变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全前馈控制与多级比例谐振(Proportion Resonant,PR)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对电网电压前馈部分进行改进,加入滤波环节,改善系统实时性并降低了电网电压背景谐波对光伏逆变器的影响;使用多级PR选频补偿控制器,减少交流静态误差,实现对特定次谐波进行补偿,有效减少并网电流谐波含量。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及实验样机上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明显消除电压电流谐波,并改善系统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低压微网系统中的逆变器孤岛运行时,由于失去电网电压和频率的支撑,逆变器的控制变得困难。在负载突变情况下,容易引起微网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幅值的波动,导致微网系统无法提供可靠的电能;当逆变器并联处于孤岛运行时,微网系统要求各台逆变器能够按各自容量实现功率精确分配,同时还应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能力。针对以上问题,文章逆变器的外环控制采用改进功率下垂系数调节的电压PI控制、内环采用瞬时电流PR双闭环控制,保证负载突变时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无稳态误差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文章控制策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The ride-through capability of a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under three-phase balanced voltage sags is exam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machine should have the capability of real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 during the external fault. Mathematical formulae for the peak rotor fault current and the required rotor voltage output under vector control are derived. Moreover, the DC link dynamics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analysis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y can have a decisive impact on fault behaviour of the machine during voltage sags. Combined, a design methodology for the rotor side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aiming to achieve a ride-through capability at the lowest cost is described. Simulation results in PSCAD/EMTDC show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光伏电站有功功率的平稳输出以及灵活调度,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型DDSRF-PLL锁相环的直接电流控制方案。该方案将广义二阶积分器(SOGI-QSG)与解耦双同步旋转坐标系锁相环(DDSRFPLL)相结合,并应用于直接电流控制方案中。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下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可以实现有功功率的平稳输出与灵活调度,动态性能优异,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2013,(8):28-32
文章提出了基于三单相结构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的风力发电低电压穿越(LVRT)方案。当电网电压发生跌落时,通过串联接入DVR来产生补偿电压,从而维持风电机组定子端电压的恒定。该方案是风力发电与电能质量的有效结合,充分利用了DVR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强的电压补偿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地抑制了转子侧暂态电流的蹿升,并及时将电网电压恢复到额定值,表现出了良好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后引起的电压越限,一方面会影响配电网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另一方面会限制其并网能力。文章从电压降落角度研究了光伏发电系统输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与光伏并网点电压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电压调整策略。正常情况下,该策略根据本地电压信息调节并网点电压;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简单通信使同一馈线上的光伏发电系统共同进行电压调节。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电压调整策略可以有效减小并网点电压偏差,提高并网点电压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双馈式风电机组,文章提出了Crowbar与动态电压恢复器组合电路实现DFIG低电压穿越。在电网故障时,通过采用DVR的完全补偿法控制策略来补偿电网故障电压,从而使风电机组定子端电压保持恒定;并且Crowbar在电网故障比较严重时投入与DVR同时作用,Crowbar以限制双馈电机转子侧的过电流。最后在PSCAD/EMTDC中构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电网故障时,投入DVR与Crowbar电路,可将电网电压恢复到额定值,并及时有效地抑制了转子侧的过电流,进而提高了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可再生能源》2013,(11):34-38
随着风电入网比例的增大,风电入网导则也逐步发展建立,入网导则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风电场的入网运行不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风电场低电压穿越(LVRT)已作为热点技术被广泛关注,但风电机组风电场高电压穿越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文章基于常见机组类型,首先介绍了风电机高电压穿越(HVRT)方面现有电网要求,给出了现有风电场高电压穿越能力要求曲线,对风电机组高电压穿越软硬件的技术方案。最后仿真证明了所提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分析了该技术方案对风机运行成本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