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提高原木利用率生产工艺 胶合板生产中,原木利用率和单板出板率是直接影响胶合板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原木成本约占胶合板生产成本的40%~50%,因此,提高原木利用率和单板出板率,节约原木是胶合板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精确确定原木的回转中心在木材加工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系统研究了计算机模拟离散原木定中心的理论方法。结果表明 ,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处理和计算及逻辑判断能力 ,可极大的提高原木的定心精度。该研究在实践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少林国家,木材长期供不应求,现在木材缺口量已超过5000万m~3,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发展人工林,提高木材利用率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原木加工是木材加工的第一步,得到精确的原木外型轮廓数据对提高木材利用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又称数字图像处理技  相似文献   

4.
合理利用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山东临沂市人造板厂任红梅贾秀田江苏徐州人造板厂刘元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胶合板生产企业,应把提高原木出材率及单板利用率做为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1提高原木出材率由于我国木材储量日趋减少,优质原木所占比例下降,为了充分利用优质原木...  相似文献   

5.
为了回收原木剥皮后树皮中夹杂的短小木材,设计了一套采用原木回收机的工艺方案。通过在削片生产线中的实际使用,发现原木回收机回收木材的效率很高,且对长度越长的木材回收效率越高。此方案的运用提高了木材利用率,减少了木材对下一道工序中树皮粉碎机的损坏风险,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木材与木制品进出口情况 1.1木材进口情况 1)原木进口情况。 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2008年我国原木进口量出现了近十几年来的首次下降(见图1)。进口原木2957万m^3,同比减少752万m^3,下降20.3%。其中针叶材原木进口1854.2万m^3,下降20.1%;阔叶材原木进口1102.8万m^3,下降20.5%。原木进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需求下降,2008年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同比增长虽然与往年相当,但考虑到8月份之前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大幅涨价、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木材需求量愈来愈大,充分利用我国现有森林资源,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显得特别重要,从福建省来看,每年伐木约有300万米~3,共中20%以上为枝丫材,如将其利用削成木片,做造纸,人造板工业原料,每年可节约原木60万米~3,有关资料表明,北欧一些先进国家枝丫材的利用率已50%以上,而我国目前仅为7%,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适合林区生产木片的机械设备(主要是削片  相似文献   

8.
秦月 《人造板通讯》2004,11(9):36-37
2004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原木、锯材、胶合板、纤维板和枕木的实际材积1700.58万m^3,比去年同期1660.84万m^3增加了39.74万m^3,增幅2.39%。进口木材总值24140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0503万美元增加了20906万美元,增幅9.48%。进口木材单价有所上升,其中进口原木单价平均上升9.84%,进口锯材单价平均上升3.21%,进口胶合板单价上升3.68%。从树种看,针叶木材进价的升幅大于阔叶木材的升幅(见表1)。  相似文献   

9.
谢满华 《中国人造板》2007,14(12):43-44
2007年上半年日本原木和锯材进口量与2006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进口产品种类和地区与2006年有所区别。从俄罗斯进口的锯材量增加了16.3%,从智利进口的锯材量增加了47.1%。就原木进口量来说,俄罗斯木材增长最为突出,为51.2%。来自新西兰的原木进口量也增加了7.4%。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胶合板用材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尤其是珍贵树种(如曲柳、椴木等)。我国胶合板用材规定最小径级为26cm,但随着胶合板用材资源的减少,原料的径级也越来越小。从我厂的情况看,从1987年到1989年椴木的平均直径从34cm降至30cm,水曲柳的平均直径从40cm降至34cm。有的企业甚至把直径为24cm或者更小的原木也用来生产胶合板。致使胶合板生产的木材利用率越来越低。我厂生产1M~33′× 6′胶合板的原木消耗量1987年为2.67M~3,而1989年达到2.78M~3。木材利用率降低了1.48%。除其它原因外,木芯材积所占比例的提高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在木芯直径基本不变(12Cm左右)的情况下,我厂木芯占木段的比率已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