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β-环糊精与中性红-铜(Ⅱ)配合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在pH=7.00的缓冲溶液中中性红(NR)-铜(Ⅱ)配合物与β-环糊精(β-CD)的结合作用。NR形成金属配合物NR-Cu(Ⅱ)后,结合β-CD的数目大大增加,体现了金属配合物与β-CD作用的特殊性。NR-Cu(Ⅱ)金属配合物与β-CD作用迅速,作用体系稳定,并建立了以NR-Cu(Ⅱ)配合物测定β-CD的分光光度法。NR-Cu(Ⅱ)-β-CD包合缔合物的结合比为nNR∶nCu(Ⅱ)∶nβ-CD=1∶2∶35,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74×104L·mol-1·cm-1,NR-β-CD配合物与β-CD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1.97×10119。β-CD的浓度在0~199.5mg·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R=0.9956),桑德尔灵敏度为0.066μg·cm-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9.3%~100.8%,相对标准偏差为1.40%~2.26%。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热法合成2个新型配合物:[Er_4(HL)_4(L)_4·(H_2O)_(20)](配合物1)和[Eu_2(HL)_2(L)_2·(H_2O)_(10)](配合物2),[H_2L=4′-(5-四氮唑基)-联苯4-甲酸].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2个配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a=1.204 6(2)nm,b=1.611 3(3)nm,c=1.713 7(3)nm,α=83.48(3)°,β=70.39(3)°,γ=68.57(3)°,Z=1;配合物2:a=0.80900(16)nm,b=1.1810(2)nm,c=1.727 0(3)nm,α=105.23(3)°,β=96.69(3)°,γ=107.92(3)°,Z=1.配合物1和配合物2均为零维结构,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溶剂热法合成了二(2,3-二氨基吩嗪)合铜配合物[Cu(DAP)2]2+,并用元素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pH=6.5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实验表明,配合物在-0.04 V和-0.13 V处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加入双链DNA(dsDNA)或单链DNA(ss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且峰电位负移,表明二者之间可能主要存在静电作用,但铜配合物与dsDNA的相互作用强于与ssDNA的相互作用,可用于识别dsDNA和ssDNA。通过dsDNA加入前后峰电流的变化,计算得出配合物与dsDNA结合位点n=2.5,结合常数K=4.07×104L.mol-1。在荧光光谱图上,加入DNA后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较大降低,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验证了二者之间的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M06/6-31+G*方法和PCM(polarized continuum model)溶剂模型研究了CnCu+/2+和CnZn2+配合物在气液两相中的稳定性顺序,重点从溶剂效应和电荷分布等方面讨论分析了与生物环境相关的液相中各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nCu+受溶剂效应和电子转移的影响不大,气液两相中最稳定的配合物均为C1Cu+,后面的配合物稳定性顺序基本一致;CnCu2+在气相中最稳定的也是C1Cu2+,受溶剂效应和电子转移的影响(溶液中C4CuII+→C4CuII2+过程比C1Cu+→C1Cu2+进程有更多的电荷转移(0.14 vs 0.07)),液相中最稳定的配合物变为C4CuII2+。CnZn2+在气液两相中最稳定的配合物均为C1Zn2+,这与CnCu+最稳定的配合物规律一致,但后面的配合物稳定性顺序变化较大,其中稳定性顺序中排第二位和第三位的配合物由气相中的C7ZnI2+和C6ZnI2+变为液相中的C4ZnII2+和C5ZnI2+。C4MII+/2+和C5MI+/2+因结构对称且电荷分布相似,稳定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金属配体[CuL](H2L=水杨醛缩甘二肽席夫碱)和MgSO4在水-甲醇混合溶液中合成了一个Cu(Ⅱ)-Mg(Ⅱ)杂核配合物[Mg(H2O)4 (CuL)2]·4H20.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标题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是P-1,晶胞参数a=7.537(1)(A),b=9.127(2)(A),c=11.728(2)(A),a=73.55(1)°,β=72.43(1)°,γ=84.29(1)°.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液扩散法,利用含N杂环硫醚配体2-巯基-(2-甲基吡啶)-4-甲基嘧啶(L)和金属盐CuI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u4I4L2],利用X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红外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1.004 70(5)nm,b=0.893 04(4)nm,c=1.815 98(8)nm,β=99.847(10)°,V=1.605 36(13)nm3,Z=2,Mr=1 196.40.该配合物为四核结构,配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S…S和π-π等弱作用堆积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1,命名为[Mn(OBA)_2(H_2O)_2]_n(H_2OBA=4,4-二羧基二苯醚).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技术对该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点群为P2_1/c,晶胞参数:a=2.535 12(14) nm,b=0.675 41(4) nm,c=0.743 59(4) nm,Z=2,V=1.272 24(12) nm~3,D_c=1.580 mg/m~3,M_r=605.39,μ=4.839 mm~(-1),F(000)=622,R_1=0.127 0,ωR_2=0.294 1.中心金属Mn(II)与四个4,4-二羧基二苯醚和两个水分子进行配位,呈现出正八面体构型,配合物1展现出一种二维的4-连接sql网状结构,拓扑符号为{4~4·6~2}.磁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蝎型聚吡唑硼酸盐碱金属配合物K(H2O)[B(pz)4(]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粉末XRD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Ray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所得晶体学参数为:a=1.506 6(3)nmb,=0.867 13(17)nmc,=2.419 2(5)nm,β=105.77(3)°,V=3.041 6(10)nm3,Z=8,Dcalc=1.473 g.cm-1,μ=3.66 cm-1,F(000)=1 400,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 2/c.配合物分子间经由C—H…O氢键连接无限延伸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对两个新颖的碘化亚铜配合物CuI[2-(Dpp)bp]_2(配合物1,2-(Dpp)bp=二(二苯基膦)联苯)和Cu_2(μ-I)_2[TPP(o-OCH_3)]_2?CH_3CN (配合物2,TPP(o-OCH_3)=三(3-甲氧基苯基)膦)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配合物1和配合物2分别表现为单核、双核碘化亚铜配合物的结构类型。在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中,亚铜原子都表现为不同寻常的近乎平面的三角形配位构型,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膦配体较大的空间位阻效应所致。两配合物都表现了良好的热稳定性,双核配合物2的热稳定性优于单核配合物1。配合物1和2的紫外-可见吸收主要来自于膦配体的π-π~*电子吸收跃迁,配合物1和2的能隙值分别为3.58、3.21 eV,说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半导体。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4种新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即[ZnL1(cis-2-Butenedioicacid)2 ]n (配合物1)、[Zn2(L1)2 (pnitrobenzoicacid) 2 ]n (配合物2)、[MnL1(p-nitrobenzoicacid)2 ]n (配合物3)、[Mn2(L1)2(p-nitrobenzoicacid) 2Cl2]n (配合物4)。利用三角形刚性配体(L1=4-溴-2,2'∶6',2″-三联吡啶)中氮供给体与半刚性配体(顺丁烯二酸、对硝基苯甲酸)中氧供给体进行合成。X-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4均为0维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该系列的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对这些晶体进行了抑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苯甲醛和硝基乙烷为起始原料,经缩合,氧及催化加氢反应合成赤式2-氨基-1-苯基-1-丙醇,并作出了工艺上的改进,在缩合反应中,加入DMF作溶剂,产率提高10%,反应时间缩短5.0h,在催化加氢反应中,产率提高5%,并讨论了反应条件,本工艺的总收率58%。  相似文献   

12.
微波水热合成了纳米孔金属磷酸盐CoVSB-1,453K微波辐照30min产率可达89%。CoVSB-1的晶化时间缩短为传统水热晶化时间的1/8。快速结晶使CoVSB.1产物颗粒分布更均匀、长径比更小。VSB-1晶粒的生成至少需要微波水热晶化60min。  相似文献   

13.
获得Hsa-miR-1的方法主要由人工合成,需耗费很高的成本与时间。文章通过将Hsa-miR-1前体部分连接至pcDNA3.0,可实现Hsa-miR-1基因的高表达。构建含有Hsa-miR-1基因表达前体的表达载体pcDNA-Hsa-miR-1和含有与Hsa-miR-1基因完全互补序列的检测载体pEGFP-C1-CM1。通过共转染pcDNA-Hsa-miR-1和pEGFP-C1-CM1检测Hsa-miR-1基因的表达,并采用Taqman探针法定量检测Hsa-miR-1基因表达水平,成功构建了可高效表达Hsa-miR-1基因的真核生物质粒pcDNA-Hsa-miR-1,并首次建立起Hsa-miR-1基因的检测系统pEGFP-C1-CM1,该检测系统的建立将为今后Hsa-miR-1在肿瘤细胞中的研究提供准确、快捷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中的实际案例是作者在Z地一次全网的跳频整改工作,从实际案例出发,探讨了1×1跳频与1×3跳频的优缺点,从自身网络的特性出发,选择了1×1的跳频方式,同时提出了现实网络中我们真正需要关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拖欠学费已经成为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部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发展.通过对江西某高校2005-2009年拖欠学费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GM(1,1)灰色系统预测模型,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对该校2010年拖欠学费进行预测,其结果可为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管理部门解决大学生欠费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嵌入知识的GM(1,1)模型及其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样本、贫信息进行数据预测,传统的数学建模方法并不适合,灰色系统理论在解决该类问题有着明显的优势. 论文在分析河南粮食产量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嵌入知识的GM(1,1)模型,建立了河南粮食产量的预测模型,对未来5年的河南粮食产量进行了模拟和预测,进而提出了提高粮食产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能耗预测在企业能源管理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灰色模型GM(1,1)与马尔可夫模型相结合对企业的生产能耗进行预测.通过对某大型制造业企业实际电力消耗量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GM(1,1)的道路交通事故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色预测法是将随机的原始数据序列用数据生成的方法生成规律性较强的新数列,以生成的新数列建立数学模型,GM(1,1)是一种典型的灰色模型.论文介绍数列灰色预测方法,通过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实例,论述了GM(1,1)的建模过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针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典型灰色特征,用灰色理论进行预测研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短期预测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上证、深证A股32家2010年暂停上市公司作为高违约风险企业的样本,按照公司运营状况将其特殊处理前的5年划分为"健康期"和"风险期",运用KMV模型并引进GARCH(1,1)对模型参数进行更高精度的估计,计算出违约距离。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判别违约风险,公司所处时期对违约距离有显著影响,并计算出违约警戒区间。  相似文献   

20.
输气管道腐蚀涉及因素较多,关系错综复杂,且随着条件的不同而变化较大,对于这些因素的确定也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利用"数列灰预测"建立了管道腐蚀预测的新模型,介绍了三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式.将预测模型应用于四川气田某输气管道的腐蚀速度和腐蚀深度的预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预测的误差小,可以用于现场实际工作中,为管道的腐蚀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