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地研究添加Si≤10%对Cu-Ag合金力学、冶金学、物理学诸方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添加量增加Cu-Ag合金硬度提高,但影响程度随合金中Ag含量增加而减弱。合金的密度随着Si添加量增加呈线性降低,电阻率则呈线性升高。Ag≤50%的Cu-Ag合金,添加Si可显降低合金的液相线温度,缩小合金固-液相线温度区间,对提高钎料合金的铺展性和间隙填充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消除浅电极发射光谱蒸发时间短、基体对测定干扰较大的影响,采用深电极并用氟化铵作为载体协助蒸发的方法来减小干扰,提高对元素的检出限,通过对含Cu、Pb、Ag、Sn的标样测定,证明方法准确度、精确度、检出限均能达到化探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铸造-挤压复合法制备60 mm×30 mm×8 mm×R4 mm的Al/Cu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分析手段分析了Al/Cu复合界面组织和相组成以及Al、Cu元素浓度在界面处的渐变过程。研究了工艺参数对Al/Cu复合界面结合层的影响,并对复合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适当的预处理工艺条件下,在铝液浇铸温度720℃,铜管的预热温度300℃时,可以获得界面复合良好、导电性能最佳的Al/Cu复合材料,其体积电阻率达到1.95×10-8Ω·m。  相似文献   

4.
压渗法制备Mo/Cu梯度功能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背散射扫描电于显微镜对压渗法制备Mo/Cu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与分析其密度、硬度、电导率及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1100℃,10MPa的作用力下于H2中保温2h,可制备出Cu含量10%~50%的Mo/Cu梯度功能材料。显微组织呈梯度性变化,各过渡层较其他烧结工艺具有更高的致密度,可达理论密度的98%以上。梯度层的硬度随铜含量增加呈线性降低。所得Mo/Cu梯度功能材料的整体电导率高,抗热疲劳性能好。  相似文献   

5.
硅烷偶联剂处理的多层塑料复合板废料(WGFRP)与增容剂和改性蒙脱土(OMMT)并用后,通过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了PP/WGFRP/相容剂/OMMT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测定力学性能,研究了WGFRP、增容剂和OMMT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质量分数1%的硅烷偶联剂KH570处理的WGFRP(粒径0.150mm)为20份,相容剂为2份,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比纯PP提高约113%,拉伸强度变化不大;加入双改性蒙脱土后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一步提高.SEM观察到PP/WGFRP/相容剂复合材料在断裂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其韧性较好,加入改性蒙脱土后,复合材料形态呈现出花瓣状,有利于提高力学性能.TGA结果表明,随着WGFRP和改性蒙脱土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粉末冶金法制备Cu/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Cu/SiO2纳米复合材料,研究SiO2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Cu/SiO2复合材料的体积收缩。密度增加,并且随SiO2含量提高,Cu/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降低,维氏硬度和机械性能明显升高。退火温度曲线表明,Cu/SiO2复合材料的软化温度为750℃,高于纯铜的软化温度150℃,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熔渗法制备Mo/Cu系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文革 《有色金属》2002,54(2):12-15
设计并用熔渗法制备Mo/Cu系多层新型密度梯度材料,观察Mo/Cu系梯度材料的显微组织并分析烧结熔渗过程。过渡层密度从8.9g/cm^3至9.9g/cm^3沿厚度呈准;连续变化,热导率和电导率介于Mo与Cu之间且更接近与Cu。在富Cu侧主要是靠熔化的Cu进行液相烧结,固相Mo颗粒弥散在铜的基体中,而在普Mo侧,晶界扩散和体积扩散机制占主导。梯度层硬度随铜含量增加呈线降低,当Cu≥60%时,硬质相Mo的作用几乎丧失。Mo/CuFGM抗热疲劳性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短梁弯曲法对采用不同表面处理镁合金制备的玻璃钢/镁合金复合板(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Magnesium Laminate,GFRP/Mg)的界面形貌和层间剪切强度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经磷酸盐处理和高锰酸盐处理后,镁合金的表面自由能分别比...  相似文献   

9.
本发明叙述处理不含锌、铜、铅等金属的氧化镍矿的方法。氧化镍矿石有两种,一种是含二氧化硅和氧化镁比较多的硅酸盐型矿石,另一种是含氧化亚铁比较多的氧化铁型矿石。本发明是关于上述两种氧化镍矿石,用盐  相似文献   

10.
应用树脂矿浆法吸附Ag+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有才  钟宏 《矿冶工程》2006,26(3):45-47
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和pH值对树脂吸附Ag^+的性能的影响,Ag^+的浓度对D061树脂饱和吸附容量的影响,温度对D061树脂吸附Ag^+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061树脂对Ag^+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2h,pH值为2.99~4.98,树脂的饱和吸附容量为200mg/L,温度为35℃。而X-5、NKA、NKA-9、D4006等树脂对Ag^+几乎不吸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接触氧化池挂膜、培菌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调试、运行,积累并掌握了该工艺的运行经验和控制参数,生物膜上微生物丰富,食物链较长,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2.
13.
兼具钛合金和钢优点的钛/钢复合板,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船舶、机械化工等工业领域中,而焊接技术在其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讨论了钛/钢复合板焊接的特点,重点从坡口形式和过渡层的设计、选择与添加两方面综述了钛/钢复合板的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及激光焊等焊接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工艺下接头的微观组织...  相似文献   

14.
刘涛  冯流  李钢  张敬畅 《有色金属》2004,56(4):77-79
在固定床常压连续流动反应器 气相色谱仪组合装置上考察La2 O3和CeO2 改性Ag/γ Al2 O3催化剂对甲醇深度氧化的催化性能 ,并用XRD进行物相结构表征。结果表明 ,载体中添加CeO2 大大促进了Ag在γ Al2 O3载体上的分散 ,La2 O3的加入能够降低甲醇的起燃温度 ,而La2 O3和CeO2 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甲醇转化为CO2 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在钛/钢复合板爆炸焊接中,为降低板材边界效应的影响,综合分析边界效应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地降低钛/钢复合板边界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凹凸棒石黏土为载体,采用沉淀法制备了Ag/AgBr/TiO2/凹凸棒石抗菌剂,并对其进行了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和TEM表征,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凹凸棒石晶体纤维表面均匀分布着AgBr和TiO2纳米粒子,AgBr及其表面的Ag0与TiO2对可见光的吸收导致该抗菌剂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  相似文献   

17.
氧气氧化法分解辉钼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从低品位辉钼矿中回收钼的新工艺进行了研究。辉钼矿未经焙烧,在碱性条件下,用氧气氧化法将辉钼矿中的二硫化钼转化为钼酸钠,滤液经酸化、萃取,得到金属钼。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反应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及搅拌转速等因素对钼浸出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2.0 MPa,反应温度180 ℃,氢氧化钠浓度75 g/L,搅拌转速450 r/min,矿浆液固比4.5∶1条件下,反应4 h,钼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8.
随着易选硫化铅锌矿石资源的日渐减少,市场对铅锌金属的强烈需求推动了难选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技术的进步。为了系统展示难选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技术的进展,从硫化钠硫化浮选法和硫磺硫化浮选法等2方面总结了硫化浮选技术的进展情况,从重选-浮选联合工艺和选冶联合工艺等2方面总结了联合工艺技术的进展情况,从絮凝浮选法、螯合剂浮选法、组合捕收剂浮选法和组合抑制剂浮选法等4方面总结了基于新药剂的浮选技术进展情况,最后对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技术发展的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易选硫化铅锌矿石资源的日渐减少,市场对铅锌金属的强烈需求推动了难选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技术的进步。为了系统展示难选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技术的进展,从硫化钠硫化浮选法和硫磺硫化浮选法等2方面总结了硫化浮选技术的进展情况,从重选-浮选联合工艺和选冶联合工艺等2方面总结了联合工艺技术的进展情况,从絮凝浮选法、螯合剂浮选法、组合捕收剂浮选法和组合抑制剂浮选法等4方面总结了基于新药剂的浮选技术进展情况,最后对氧化铅锌矿石浮选技术发展的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20.
路颜  杨巧 《矿冶》2019,28(3)
为提高TiC/Cu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对不同TiC掺量条件下TiC/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基体试样相比复合材料的磨损系数较低,且在低载荷磨损时磨损性能更佳,TiC含量增加到3%时的摩擦系数最低。通过磨损形貌分析发现,基体材料主要为黏着磨损,复合材料的磨损行为表现为氧化、粘着和剥层磨损,且复合材料中的TiC颗粒能很好的抵抗粘着磨损的作用,从而使得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磨损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