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识别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年平  王宏图  袁志刚 《煤炭学报》2010,35(11):1859-1862
分析了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开采顶煤可放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巷道放顶煤工业性试验及开采实践经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的支持向量方法用于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识别问题中,建立了基于径向基核函数的可放性识别支持向量机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工程实例检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通过有限经验数据的学习,建立顶煤可放性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具有预测精度高、容易实现、应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识别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总结分析现场工业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急倾斜煤层放顶煤法顶煤可放性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型能对不同开采条件下的顶煤可放性进行准确的识别,对推广急倾斜煤层放顶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可放性进行研究,基于Bayes判别分析理论建立了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识别的Bayes判别分析模型。模型选用影响顶煤可放性的9个指标作为判别因子,将顶煤可放性分为4个等级作为Bayes判别分析的4个正态总体,以工程实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的判别函数,并利用回代法对判别准则进行评价以验证模型的优良性。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典型的放顶煤可放性实例进行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研究结果表明,Bayes判别分析模型识别性能良好,预测精度高,误判率低,是顶煤可放性识别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识别的距离判别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急倾斜煤层放顶煤的工程特点,将距离判别分析方法用于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识别问题中,建立了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识别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最后,将该模型用于工程实例,识别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研究表明,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分类性能好,识别精度高,误判率低,是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识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3.5~10 m大倾角煤层巷柱式放顶煤开采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鉴我国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与巷道放顶煤开采技术,提出了3.5~10m大倾角煤层巷柱式放顶煤采煤法。对该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阶段顶煤高度以及回采工艺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巷柱式放顶煤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6.
王家山煤矿急倾斜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回收率达到80%以上,通过对放煤工艺、放煤步距、放煤顺序等对放顶煤工作面顶煤放出率的影响因素的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确定该矿急倾斜煤层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开采合理的放煤步距为1.2 m、放煤方式为分段、间隔顺序加折返式,此种方法顶煤回收率高,煤质好,支架稳定,为近似地质条件下的急倾斜厚煤层长壁开采起到了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小华 《煤》2000,9(3):18-19,33
在工业性试验的基础上 ,分析了在高瓦斯急倾斜中厚煤层中应用巷道放顶煤法开采的可行性和顶煤的破碎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巷道放顶煤采煤法具有工艺简单、效率高、安全性好等优点 ,为高瓦斯急倾斜煤层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急倾斜煤层放顶煤开采过程中,顶煤和顶板的活动规律是非常复杂的。通过对顶煤和顶板的破坏和运移规律的研究,可有助于确定顶煤的可放性,控制工作面端面冒顶和煤壁片帮,确定合理的放煤参数;有利于进行急倾斜厚煤层顶板的合理维护以及掌握矿压规律,指导生产。就开滦集团赵各庄矿在急倾斜厚煤层采用水平分段开采过程中的现场观测,探讨顶煤和顶底板运移。  相似文献   

9.
金山煤业有限公司12号煤层服务年限不足1年,为保证生产的正常接续,着手准备开采13号煤层;本文对影响放顶煤开采的水害、瓦斯、煤层赋存条件、顶板性质以及自燃性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运用采场顶煤冒放性评价方法对工作面顶煤冒放性进行计算,其13101综放工作面顶煤冒放性评价结果为"好";对13号煤层进行了放顶煤开采可行性初步论证,认定13号煤层可以采用放顶煤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0.
巷道放顶煤开采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梅田六矿急倾斜中厚--厚煤层的赋存条件,进行了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开采的采准巷道系统、放顶煤工艺、沼气和矿压观测等多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The sub-level roadway top coal caving is a new method to mining medium-thick and thick seam in the steep seam mine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ethod are to divide the coal seam into several fields according to certain height(15~25 m) along inclined direction of the seam. A horizontal caving roadway is laid near the roof of the coal seam at the bottom of each sub-level mining field. Small holes for drawing coal are symmetrically laid at the side of the horizontal roadw…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的巷道布置及支护等关键技术问题,基于回采巷道布置及支护在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中的重要性,研究了大倾角综放开采工作面主要巷道的合理布置及支护方式,得出了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及的锚网支护参数,并进行了现场施工实践.结果表明:回风巷沿煤层底板布置,运输巷沿煤层顶板布置,开切眼采用倾斜一圆弧一水平布置,这种布置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的巷道布置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急倾斜煤层巷道放顶煤开采放煤巷道的布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巷道放顶煤法是改革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的1种新采煤方法。放煤巷道的设计是应用该方法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从巷道的层位选择、断面设计及支护形式等方面对放煤巷道的设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介绍了试验矿井的应用效果,为急倾斜煤层矿井推广应用巷道放顶煤法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综放回采巷道支护形式选择的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支护形式是综放回采巷道支护设计的重要内容。根据综放回采巷道的围岩特征, 以围岩强度、煤层强度、巷道埋深、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采动影响系数、顶煤厚度、护巷煤柱宽度和断面面积作为支护形式选择的指标, 借鉴距离判别分析理论, 建立了综放回采巷道支护形式选择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应用表明: 距离判别分析模型选择能力强, 识别精度高, 是综放回采巷道支护形式选择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对综放回采巷道围岩道稳定性分类及支护方案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康家滩煤矿8#煤层坚硬顶煤的冒放性,对88203工作面坚硬顶煤顶板的破断、运移规律进行了现场观测和分析研究。利用深基点观测方法,在88203综采工作面回风巷内设置矿压观测站,对工作面顶煤顶板的不同层位进行深基点观测;利用LB数字摄像仪观测方法监测了顶煤的破坏发展过程。观测结果表明,顶煤距煤壁前方15m以内开始移动,顶板岩层移动距离煤壁前方都在18.5m以内,顶板滞后于顶煤的运移,且顶煤冒落时位移量较大;采动超前支承压力超前作用距离为10~13m,产生压裂破坏和新裂隙,说明支承压力对顶煤有预裂作用。88203工作面顶煤不能随采随冒,顶板也不能及时垮落,因此,如果采用放顶煤工艺需对顶煤顶板采取人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急倾斜(38~ 49°)厚煤层的开采普遍存在效率低、效益差的问题,系统地对大倾角综放煤层开采设备研制、巷道及工作面布置、矿压显现规律、回采工艺以及安全保障技术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面经济效益显著.工作面单产达9.71万t/月,回采工效45 t/(d·工),采出率82.27%,吨煤成本较水平段放顶煤降低46元/t.  相似文献   

17.
浅埋坚硬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冒放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兴智  赵铁林 《煤炭学报》2016,41(2):359-366
为深入研究浅埋坚硬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冒放结构特征,以主采3号煤层的榆阳地区千树塔煤矿作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等综合方法对坚硬顶煤冒放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出靠近工作面两端头位置坚硬顶煤容易形成“悬臂”结构。由悬臂顶煤内部应力解析和模拟得到顶煤不同的破断长度对其垮落放出有着重要影响,当其破断长度小于放煤口水平投影宽度时,垮落放出相对较为容易;当其破断长度大于放煤口水平投影宽度时,垮落放出较为困难,并且增加处理大块煤的时间,该结论解释了坚硬顶煤垮落放出困难的宏观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