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气源热泵除霜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除霜方式和除霜系统优化、霜层形成机理、抑制结霜技术与结霜/除霜工况下机组的动态特性等4个方面对空气源热泵除霜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除霜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结霜对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结霜影响机组性能的原因,指出现有除霜方法的利弊,提出了改进的机组除霜方法和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3.
空气源热泵热气除霜问题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志涛  姚杨  姜益强  马最良 《流体机械》2007,35(7):67-72,43
从除霜时热泵各部件及整个系统的运行特性、能量转换与传递、除霜的自动控制等方面讨论了空气源热泵除霜运行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高湿地区空气源热泵除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空气源热泵的结霜机理,同时对我国高湿地区的气候条件作了分析,分析了不同的除霜方式和控制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实现空气源热泵空调良好的除霜效果为目的,在进行充分试验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室外换热器液相冷媒温度和环境温度2个参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除霜进入、除霜方式选择和除霜退出等具体的除霜控制模式,实现了空气源热泵空调机组的智能化除霜.  相似文献   

6.
空气源热泵机组是以空气为热源,它可以在炎热季节实现制冷,寒冷季节实现制热,从而省去了冷却水系统以及锅炉等设备.但其低压和结霜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其形成低压和结霜的原因,对热气旁通技术进行了讨论,阐述了其在解决空气源热泵机组两大主要问题方面的应用,并通过实验证...  相似文献   

7.
对试验使用条缝翅片换热器及R410A工质的空气源热泵空调器的除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除霜过程中热泵样机的制热量、输入功率、室外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及压力等参数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热泵样机的除霜损失.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室外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降低,热泵机组在除霜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及从空调房间中吸收的热量增大,尤其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除霜过程中的损失增大更快.由于随着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大霜层增长速度加快,除霜过程中的损失占结霜/除霜循环总耗能及总制热量的比例增加,因此热泵机组结霜/除霜循环的平均制热量及COP迅速减小.与使用平翅片换热器的热泵机组除霜性能的比较表明,随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加,条缝片换热器热泵机组的结霜/除霜循环平均性能衰减速度要快的多.  相似文献   

8.
王虹 《内燃机与配件》2017,(18):130-132
由于部分地区冬天温度较低,因此需要对空气源热泵进行除霜工作,然而在除霜工作开展时还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室内环境热舒适恶化、机组除霜可靠性差、运行不稳定等。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逆循环除霜系统、热气旁通除霜系统、相变蓄能除霜系统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出这几种除霜方式的性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意见,旨在促进我国空气源热泵除霜方式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除霜时室内环境热舒适性恶化、机组除霜可靠性差和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提出空气源热泵储水蓄能除霜系统.机组在制热兼蓄能工况运行时,系统向室内供热的同时也向蓄能装置蓄热;除霜时,蓄能装置内的蓄热作为热泵的低位热源,在提高房间热舒适性的同时,缩短热泵机组除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储水蓄能除霜系统的数学模型,对蓄能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和体积计算,并对传统除霜系统与储水蓄能除霜系统的除霜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及能耗分析,试验结果充分表明了储水蓄能除霜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流体机械》2016,(1):60-65
研究了采用相变蓄能除霜方法的不同蓄能运行模式下空气源热泵的运行状况和室内热舒适情况,在搭建的试验台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到了供热和除霜运行参数、室内环境参数和热舒适评价的结果。从而得出蓄能除霜可以解决空气源热泵换向除霜过程中因热量不足而导致的各种除霜问题,且蓄能除霜提高了除霜过程中系统的可靠性和室内热舒适度。并且进一步得出了并联供热和蓄能换热除霜模式在提高热舒适度方面优于串联供热和蓄能换热除霜模式。并联供热可以使用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而串联供热可以使用在全负荷工况下。  相似文献   

11.
冷库冷风机"按需除霜",可有效降低冷库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文将湿空气物性参数、冷风机运行时间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建立基于BP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结霜量与除霜时长预测模型,并利用相关试验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结果表明:结霜量预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平均误差为10.11%,除霜预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的误差均小于5%。本文所建立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结霜量预测模型与除霜时长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冷风机结霜量与除霜时长,为实际工程应用中通过确定除霜起始点和除霜时长实现冷风机"按需除霜"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单系统风冷冰箱蒸发器结霜不均匀的问题,研究除霜加热器表面的温度分布,蒸发器结霜分布,风道最优风量以及回风道回风口设计与蒸发器内部流场分布的关系,设计出热量分布与结霜分布相一致的回风道的布置结构,使化霜时各处除霜同时完成。试验验证,改进后的结构除霜时间缩短28.6%,化霜引起的冷冻室温升降低22.5%。该研究成果丰富了冰箱的除霜设计方法,为风冷冰箱的除霜设计改善提供重要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邓玉艳 《流体机械》2007,35(2):58-60,86
分析了除湿机的除霜方法,对除湿机进行了除霜设计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温度控制除霜法是较为有效和实用的方法,它能根据室内温湿度对结霜霜层的影响进行除霜,在除湿机结霜温湿度范围内对除霜周期具有一定的自调性.  相似文献   

14.
除霜和除霜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当前制冷装置和热泵系统中常用的除霜方法和除霜控制的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了用一个温度点预测结霜量方法和最佳除霜点控制方法。其中的技术参数可为制冷和热泵系统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空气源热泵换向除霜效果,减小除霜时间和能耗,研究了一台采用多环路换热器作为室外机的6.5k W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在换向除霜时的性能,计算了除霜效率。试验中上部环路除霜过程要比下部环路进行的快,讨论了融化水由于重力作用沿室外换热器表面自上而下的流动对除霜过程产生的影响,其一为带走了本应该用于融霜的热量,其二为延长了整个除霜过程。最后提出了改善措施。为充分认识除霜机理并减少除霜能耗提供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6.
分析目前空气源热泵机组常用的除霜机理,提出热泵无霜运行系统,从原理上消除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室外换热器结霜的必要条件,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表明溶液喷淋方式不但能够提高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制热效率,还从根本上消除了结霜的条件,确保机组无霜制热运行,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扩展了使用的地域范围。  相似文献   

17.
曾兴华  孙利 《机电信息》2009,(25):51-54
介绍了柳州人民医院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工程设计,主要从系统热源、水系统、智能除霜系统、热水系统自动运行控制、消声减震5大方面进行介绍。并且阐述了该工程的难点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动汽车热泵系统室外换热器结霜会使系统性能严重衰减且不稳定性加剧等问题,在研究目前汽车上普遍使用的逆循环除霜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热气旁通除霜系统,试验研究了两种模式在不同环境工况下的除霜性能,分析了两种除霜模式的运行特性,并估算了两种除霜模式下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结果表明:在5~-5℃的环境工况下,逆循环除霜用时80~400 s,除霜过程平均功耗618~1008 W;热气旁通除霜用时350~600 s,系统功耗1383~1621 W。相比于逆循环除霜,热气旁通除霜用时增加200~270 s,功耗上升613~765 W,续航里程减少1.9%~3.8%,但在除霜过程中有利于保证乘员舱内的舒适性。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0℃时,除霜过程中关闭室外换热器风机,能减小空气侧换热损失,提高除霜效率。  相似文献   

19.
衡量结霜时间的指标--湿温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风冷冷热水机组制热时空气流过盘管状态的分析,提出了湿温比的概念,从而使用量化的方法对容易结霜的温度和湿度范围了定义,并在此基础眩对现有的时间-温度除霜控制模式了改进,提出了根据气候条件对两次除霜之间的时间动态设置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0.
高湿地区风冷热泵蒸发器除霜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湿地区风冷热泵蒸发器结霜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验测试。研究表明,在高湿地区,霜层的形成及霜厚的增加较快,以蒸发温度及空气压降作为除霜控制参数是合理选择化霜周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