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铁(Ⅲ)-钴(Ⅱ)-邻菲罗啉体系的显色反应,pH=4.0时,铁(Ⅲ)-钴(Ⅱ)、邻菲罗啉间生成红色配合物,其吸光度稳定,在3小时内无显著变化。配合物的λmax=510nm,ε10=1.0×10^4mol·cm^-1,钴含量在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此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55%。  相似文献   

2.
以2-氨基-4-氯苯甲酸(2-A-4-CBA)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第二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稀土铽离子(Tb~(3+))的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可表示为[Tb(2-A-4-CBA)phen(H_2O)4·H_2O],2-氨基-4-氯苯甲酸和1,10-邻菲罗啉均参与配位且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色坐标研究配合物的发光性能,配合物发出较强的Tb3+的特征荧光,在369.6 nm激发下其最强发射峰在545.2 nm处,其色坐标落在黄绿光区域.  相似文献   

3.
以丁二酸(H2L)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为第二配合物,合成系列(Eu_(1-x)Y_x)_2L_3 phen固体粉末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DSC等对该系列配合物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钇离子的掺杂能增强配合物中Eu~(3+)的特征荧光,当铕与钇的摩尔比为7∶3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存在下,银-邻菲罗啉-荧光桃红(phlo)体系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体系的最佳酸度是PH6.1~6.5,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65nm,摩尔吸光系数是6.8×10~4 1mol~(-1)cm~(-1),配合物组成为Ag:phen:phlo=1:2:1。银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干扰离子的影响可采用EDTA掩蔽,用本法测定一些矿样中的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合成单核钴配合物[Co(H2L)(phen)2(H2O)]·4H2O(H2L2-=邻羟基苯-1,3-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结构和组成表征.单晶衍射研究表明,配合物中Co2+是六配位,与2个phen配体的4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和磺酸基氧原...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邻菲罗啉衍生物2-苯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PIP),以其作为第二配体,并以柠檬酸(H2Cit)作为第一配体,合成了新的稀土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了其组成。并考察了其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在305nm紫外光激发下可发出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两种草酰胺桥联的新异双核配合物[Cu(Me2oxpn)Mn(phen)2](ClO4)2(I)和[Cu(Me2oxpn)Zn(phen)2](Ⅱ)。其中,phen代表1,10-邻菲罗啉;Me2oxpn为N,N‘-双(3-氨基-2,2-二甲基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我谱、摩尔电导及磁性测量等方法地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合成了铕/钬-苯甲酸(BA)-邻菲罗啉(Phen)混合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等实验,确定配合物化学组成为RE(BA)3Phen(RE=Eu3+/Ho3+)。在310 nm紫外光激发下,研究了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铕和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钬对铕具有显著的敏化作用,这些混合配合物可以发出强度更高的红色荧光。当配合物中铕与钬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其荧光发射强度约为未引入钬时的2.2倍。  相似文献   

9.
Cu2+-CAS-CTMAB三元配合物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铜与铬天青S(CA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三元配合物的显色反应。通过与Cu-CAS二元系统的显色反应的对照证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加入,使得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大幅度提高,最大吸收波长由590nm(二元系统)→626nm(三元系统),红移36nm。而且三元系统的稳定性较二元系统更高,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显色,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丁达尔实验,电子显微镜、超过滤和丁二烯聚合实验手段研究了催化体系三氯化铁-三异丁基铝-邻菲罗啉的相态和催化活性。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在加氢汽油介质中,三氯化铁-三异丁基铝-邻菲罗啉-催化体系分散在加氢汽油中,活性中心位于催化剂颗粒的表面,属于胶体催化剂。催化剂组分之间的比例影响催化剂颗粒的大小和催化活性,当[Bd]=1.85×103mol.m-3,[Fe]/[Bd]=3.0×10-5,[Al]/[Fe]=66,[phen]/[Fe]=1.6时,催化剂的粒径分布均匀,大小为30 nm左右,丁二烯的转化率可达到98%以上,聚丁二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07,这一配比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1,10-种邻菲罗啉(phen)衍生物2-苯基-咪唑并[4,5-f]-1,10-邻二氮杂菲(PIP),并以其作为第二配体,苯甲酸(HBA)为第一配体,合成了新的稀土Tb3 三元有机配合物Tb(BA)3PIP。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分析对合成的配体PIP及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Tb3 分别与苯甲酸配体的六个氧原子和第二配体PIP的两个氮原子配位。研究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200~400nm区域内三元配合物对紫外光有强烈吸收,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在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中的配体可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表现出较强的稀土Tb3 离子的特征发射,合成的第二配体对中心离子具有较好的敏化发光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合成锌混合配体配合物[Zn(thca)(phen)(H2O)](其中thca:2,5-噻吩二羧酸,phen:邻菲啰啉).Bruker smart 1000 CCD-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研究该配合物与HC-DNA(Hela细胞DNA)的作用规律,用凝胶电泳法研究该配合物对pBR322-DNA的切割作用,从插入方式角度讨论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机理,并进行HeLa细胞凋亡实验.  相似文献   

13.
Schiff碱双冠醚及其多核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Schiff碱双冠醚配体N,N′-二[(4′-苯并15冠5)次甲基]三乙烯四胺(L)及其稀土—镍硝酸盐配合物Ln3Ni(NO3)11·L(Ln=La,Ce,Pr,Eu,Gd,Y).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Ln3Ni(NO3)11·L·nCH3CN(n=0,1),属于1∶1型大阴大阳离子缔合物.配合物中,镍离子与桥链上的四个氮原子配位,其中两个稀土离子分别与冠醚环上的氧原子及硝酸根离子配位形成大阳离子,另一稀土离子与硝酸根离子配位形成阴离子.  相似文献   

14.
在0.2 mol.L-1的B-R(pH5.0)缓冲溶液中,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咪唑并邻菲咯啉铁配合物([Fe(phen)2IP].3Cl O4.2 H2O,phen=邻菲咯啉,IP=咪唑并邻菲咯啉)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Fe(phen)2IP]3+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嵌插结合。以[Fe(phen)2IP]3+为杂交指示剂制成了DNA荧光光纤传感器,检测了与固定在光纤上的探针DNA互补的靶DNA。实验表明,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25×10-8~1.50×10-7mol.L-1,检测限为1.35×10-9mol.L-1。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索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技术及结构特点,利用4-氟水杨酸(H2foac),1,10-邻菲罗啉(phen)与乙酸铜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铜配合物[Cu2(foac)2(phen)2]·10H2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1 39(6)nm,b=1.149 23(11)nm,c=1.443 75(14)nm,α=72.640(9)°,β=76.857(8)°,γ=76.491(8)°。每个铜离子与2个配体foac的3个氧原子以及phen配体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棱锥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利用分子间水簇作用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 CPB 和 OP 存在时铜(Ⅱ)与铬天青 S 的显色反应。在 pH 7.0~8.6的酸度范围内,形成的蓝色多元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6m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到1.13×10~5l·mol~(-1)·cm~(-1),铜含量在0.1~1μg/ml 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将该方法用于某些食品中痕量铜含量的分光光度测定,操作手续较为简便快速,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β-环糊精与中性红-铜(Ⅱ)配合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在pH=7.00的缓冲溶液中中性红(NR)-铜(Ⅱ)配合物与β-环糊精(β-CD)的结合作用。NR形成金属配合物NR-Cu(Ⅱ)后,结合β-CD的数目大大增加,体现了金属配合物与β-CD作用的特殊性。NR-Cu(Ⅱ)金属配合物与β-CD作用迅速,作用体系稳定,并建立了以NR-Cu(Ⅱ)配合物测定β-CD的分光光度法。NR-Cu(Ⅱ)-β-CD包合缔合物的结合比为nNR∶nCu(Ⅱ)∶nβ-CD=1∶2∶35,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74×104L·mol-1·cm-1,NR-β-CD配合物与β-CD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1.97×10119。β-CD的浓度在0~199.5mg·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R=0.9956),桑德尔灵敏度为0.066μg·cm-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9.3%~100.8%,相对标准偏差为1.40%~2.26%。  相似文献   

18.
以金属有机配合物Cd(phen)2(NO3)2同脂肪类羧酸配体水热反应得到了两个配位聚合物[Cd(tar)(phen)]n(1)和[Cd(fum)(phen)]n(2)(tar=酒石酸根离子,fum=反丁烯二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数据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是P2(1)/c和P2/c.配合物1中的酒石酸配体配位方式为不对称型,通过羧酸配体桥联Cd(II)金属中心形成一维折线形链,在相邻链上的phen配体间存在π-π相互作用,一维链并进一步通过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为二维层状结构,在合成过程中苹果酸脱水形成了反丁烯二酸,这与之前报道的该类型原位反应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合成钯的三元配合物 [Pd(PIP)Cl2 ]·3H2 O ,其中PIP为 :苯基咪唑邻菲 口罗 啉 .通过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该配合物与DNA及其组成小分子腺苷三磷酸盐 (ATP2 - )和腺嘌呤 (Ade)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 ,求出配合物与DNA分子的结合常数KM,并确认配合物主要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  相似文献   

20.
用苯基萤光酮衍生物测定铝的报道,已有水杨基萤光酮、4,5-二溴苯基萤光酮及硝基苯基萤光酮等。本文研究的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存在下,邻氯苯基萤光酮(O-CIPF)与铝的显色反应,尚未见报道。经研究确定,在PH6.0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Al(Ⅲ)和O-CIPF及CTMAB形成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_(570)=1.08×10~5L.mol~(-1)·cm~(-1)。用等摩尔系列法及摩尔比法测得配合物中Al:O-CIPF=1:4。铝在0~11-μg/25ml范围內符合比尔定律。本文比较了阳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不同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的增敏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