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Bacillus subtilis GXA-28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微波、氯化锂3种单一诱变及紫外-氯化锂,微波-氯化锂两种复合诱变方式进行诱变育种.经过5轮诱变,13次初筛,8次复筛,总共初筛选3554株,复筛选236株突变菌株.获得1株底物(谷氨酸钠)耐受性为出发菌株的2倍;γ-聚谷氨酸产量达24.00g/L左右(比出发菌株高出约33%)的菌株,命名为U-59.经过6代遗传稳定性试验,该菌株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株产γ-聚谷氨酸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进行了紫外照射、紫外-硫酸二乙酯、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研究以及诱变株的摇瓶筛选研究,建立了聚谷氨酸产生菌地衣芽孢杆菌最佳诱变方法:紫外诱变8min,致死率为90.6%;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致死率94%;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致死率89.8%诱变效果最好。诱变株γ-聚谷氨酸产率最高达到了3.55%,比出发菌株1.48%提高了140%。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实验室保藏的产γ-聚谷氨酸地衣芽孢杆菌作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和ARTP诱变协同复合诱变技术,筛选出了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菌株FA-22,产量达20.63g/L.通过对其培养基组分和摇瓶培养条件优化,确定了菌株FA-22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组分:L-谷氨酸20.0g/L、柠檬酸12.0 g/L、甘油9...  相似文献   

4.
聚γ-谷氨酸高产突变株的选育及摇瓶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进行亚硝基胍和60Co诱变,获得一株γ PGA的高产菌株C9.γ PGA质量浓度由9.44g/L提高到19.76g/L,提高了109%.突变株传代10次,质量浓度保持基本稳定.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当发酵培养基中含柠檬酸12g/L、甘油80g/L、L 谷氨酸23g/L、氯化铵7g/L,pH7.0,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接种体积分数为5%时,37℃摇瓶发酵72h,γ PGA达到23.32g/L.  相似文献   

5.
以产γ-聚谷氨酸的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 S003)为出发菌,经紫外(UV)-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产稳定突变株Bacillus natto S003-D16,经摇瓶实验验证γ-聚谷氨酸的含量达到20.58g/L,较出发菌株提高40.38%.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为:味精废液120mL/L、豆粕50g/L、葡萄糖30g/L、FeCl3 0.4g/L、MgSO4 0.6g/L、MnSO4 0.01g/L、K2HPO4 0.2g/L,pH7.0;利用优化的培养基在500mL三角烧瓶装液量100mL,37℃、230r/min条件下培养72h,发酵液中的γ-PGA产量可达到31g/L.纯化后产物经红外光谱鉴定其结果与标准品的图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新型生物材料-聚γ-谷氨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丽  刘建军  赵祥颖 《酿酒》2008,35(3):19-21
聚γ-谷氨酸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水溶性的生物可降解性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多功能新型生物制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制造、食品加工,化妆品工业等许多领域,开发、应用前景广阔。介绍了聚γ-谷氨酸的性质、生产现状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谷氨酸分析仪测定发酵液中γ-聚谷氨酸的实验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H值和培养基主要组分对谷氨酸分析仪测定谷氨酸含量的影响,确定了γ-聚谷氨酸水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pH=5~10内,溶液的pH值对谷氨酸分析仪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影响;模拟发酵液体系的试验,发酵液中各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动范围±25%时,对测定结果也没有明显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γ-聚谷氨酸的水解条件.以2 mL发酵液为例,其最佳水解条件为4 mL浓度为6 mol/L浓盐酸,真空度为0.1 MPa,110℃,24 h.  相似文献   

8.
低能N~+离子注入谷氨酸产生菌诱变选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诱变育种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物育种方面。文中采用低能N+ 离子注入技术 ,进行了诱变选育高产谷氨酸菌种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已经初筛到 2株高产菌株D52 2 1 和B32 6 3,比出发菌产酸分别提高 3 5 48%和 2 5 %。D52 2 1 的摇瓶最高产酸可以达到 8 8%。它们的一级种子生长曲线和发酵过程的pH值比原出发菌有明显变化。注入后的筛选菌株发酵对数期平均提前 2~ 3h ,代谢活力大大增强 ,倍增时间缩短 ,对缩短发酵周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从纳豆中筛选得到的一株纳豆芽孢杆菌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γ-PGA)。在单因素优化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3.92 g/L、大豆蛋白胨7.00 g/L、谷氨酸钠46.32 g/L,γ-PGA产量由原来的7.253 g/L提高到11.794 g/L。  相似文献   

10.
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可不依赖谷氨酸发酵产γ-聚谷氨酸(γ-PGA)的菌株SK19.001,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并结合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此菌株为甲基营养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在以甘油和蛋白胨F403为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24 h,γ-PGA产量可达到14.57 g/L。  相似文献   

11.
激光复合诱变选育木薯原料柠檬酸高产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 Wm -0 1为出发菌株 ,通过60 Co γ射线、硫酸二乙脂 (DES)及激光的复合诱变 ,采用高酸、高渗培养基筛选 ,从 2 46株突变株中筛选出一株木薯粉柠檬酸发酵高产菌株Wm 1 0 16,其发酵温度为 (3 9± 1)℃ ,周期 72h ,2 2 %木薯粉摇瓶 (平均总糖 17 9% ) ,产酸平均达 17 2 % ,15 0m3 大罐实验产酸 16 13 5 % ,周期 67h。  相似文献   

12.
γ-聚谷氨酸产生菌S004-50-01的筛选和优化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S004为出发菌,经诱变选育后得到S004-50-01菌株,聚谷氨酸产量由原菌株的4.25 g/L提高到10.0 g/L,对谷氨酸的利用率由18.2%提高到42.83%。通过正交实验,获得该菌株的优化培养条件为:葡萄糖40 g/L,谷氨酸钠30 g/L,MgSO40.5 g/L,FeCl30.5 g/L,MnSO40.02 g/L,K2HPO43.0 g/L,经72 h发酵培养,聚谷氨酸的平均产量为13.6 g/L,谷氨酸的利用率为45.33%。  相似文献   

13.
聚γ-谷氨酸的分离提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乙醇沉淀、酸沉淀、透析等方法从纳豆中分离提纯了γ- PGA。 15 0g纳豆中分离提纯出 0 . 5 92 5 gγ -PGA ,提取率 0 . 39% ,纯度 75 %。  相似文献   

14.
对枯草芽孢杆菌合成γ-聚谷氨酸的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Logistic方程,提出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γ-聚谷氨酸合成、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应用MATLAB数值应用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枯草芽孢杆菌分批发酵合成γ-聚谷氨酸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基本上反映了枯草芽孢杆菌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量聚-γ-谷氨酸(γ-PGA)在热、酸、碱、超声波及微生物处理条件下的降解量,以及降解产物谷氨酸的生成量,研究γ-PGA的降解特性.试验表明:γ-PGA可在热、酸、碱、超声波条件下发生降解.在热、酸、超声波水解过程中,从γ-PGA分子内部任何位置随机断裂酰胺键.在碱性条件下,γ-PGA酰胺键的水解从分子的末端开始较为容易.从土壤中分离的γ-PGA生产菌株B.subtilis CCTCC202048能降解γ-PGA,通过PCR扩增从该菌株中得到了γ-PGA降解酶基因.  相似文献   

16.
对枯草芽孢杆菌合成γ-聚谷氨酸的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Logistic方程,提出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γ-聚谷氨酸合成、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应用MATLAB数值应用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枯草芽孢杆菌分批发酵合成γ-聚谷氨酸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基本上反映了枯草芽孢杆菌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纳豆芽孢杆菌液体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液体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25 g/L葡萄糖为碳源,15 g/L蛋白胨为氮源,谷氨酸钠添加量20 eel的基础上,纳豆杆菌在pH为7.5,接种量为2%,摇床转速为150r/min,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的条件下液体发酵48h,发酵液的γ-PGA产量达到11.97g/L.产物水解后,经液相色谱检验,初步确定产物为γ-聚谷氨酸.利用SDS-PAGE电泳对发酵产物的分子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并非是单一分子量的γ-PGA,而是多种不同分子量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18.
以白色链霉菌FQ-9为出发菌株,首次利用(甘氨酸+L-赖氨酸+磺胺胍)复合抗性,进行\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不同浓度下γ-聚谷氨酸稀溶液的黏度,由哈金斯(Huggins)方程和克拉默(Kraemer)方程结合外推法求得室温下γ-聚谷氨酸在中性水溶液中的特性黏度[η]为7.830 L/g,并推导出由溶液的相对黏度ηr与增比黏度ηsp计算γ-聚谷氨酸溶液浓度的公式。依据溶液黏度与浓度的关系,可以简便、快速、准确地估算出γ-聚谷氨酸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一株产聚γ-谷氨酸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豆瓣酱等样品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菌株L536,其代谢产物通过紫外扫描分析、纸层析及氨基酸组成分析,确定其为聚谷氨酸,本文报道了聚γ-谷氨酸产生菌株的筛选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