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缓凝胶粘剂材料力学性能的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了不同的固化周期、不同的环境温度、盐雾条件、湿热条件、加速老化后的拉压强度值,证实了缓凝胶粘剂力学性能的稳定性,可以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为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工程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依据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技术特点,开发出符合技术要求的专用缓凝胶粘剂材料,测试了其物理、化学性能,分析了缓凝胶粘剂材料的特有属性,结果表明,缓凝胶粘剂具有优良的性能指标。同时,结合缓凝胶粘剂的性能特点,对其固化过程和抗扰性能进行分析,明确了温度对固化时间和填料对抗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志彬 《山西建筑》2010,36(30):73-74
分别介绍了传统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缓粘结预应力体系的特点,阐述了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研制及生产工艺,通过对缓粘结预应力梁进行荷载试验并与无粘结预应力梁作对比分析,验证了缓粘结预应力构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依据缓凝胶粘剂材料的特性,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在制备过程中存在的各影响因素的解决方法,并对制备过程的环境控制加以说明。同时,研制出适用于加工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涂层设备、冷却设备和压纹设备,为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生产提供了设备保证。  相似文献   

5.
佟建伟 《山西建筑》2014,(22):90-91
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工程施工的特点,分析了其适用范围,依据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作用机理,对其施工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其材料与机械配备规格,指出该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性能关系到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通过对8个试件的拉拔试验,研究了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性能,测得了钢绞线拉力与滑移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试验证明,缓粘结钢绞线外包护套的横肋高度直接影响到缓粘结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横肋越高,钢绞线从混凝土试件中拔出的拉拔力越大,粘结性能越好。试验结果对缓粘结钢绞线的制作和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尚仁杰  田钧元  杨潇 《建筑结构》2020,50(2):56-60,66
为研究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粘结性能,对3根截面尺寸相同、普通钢筋配筋相同、预应力不同的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不张拉、不锚固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荷载-位移关系、裂缝分布规律、最大裂缝宽度随荷载的变化规律、钢绞线内的应力大小、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等,与不配预应力筋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和配筋相同的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表明,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性,粘结强度与混凝土咬合处剪切破坏强度相吻合;利用粘结作用和一定传递长度,不张拉、不锚固钢绞线预应力可以达到1 100MPa以上,考虑承载力检验系数后钢绞线应力设计值可取800MPa;不张拉、不锚固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曲裂缝分布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基本相同,破坏时端部产生的钢绞线滑动引起沿钢绞线方向的裂缝,进一步证明粘结破坏是混凝土的剪切破坏而非粘合剂破坏。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国家土地资源稀缺,城市人口密集,对办公、生活、娱乐及基建等场所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所处环境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确保在既有的土地资源上建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大跨度、重载荷构件应用而生,因此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应用广泛。本文对缓粘结预应力梁施工工艺作出以下探析。  相似文献   

9.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文华  刘立军  朱龙  张大煦  李欣 《建筑技术》2003,34(12):917-918
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由于预应力筋孔道设置和灌浆作业的质量不易保证,常给结构的安全带来一些隐患;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减少了预应力筋孔道设置和灌浆作业的一些隐患,又由于该工艺预应力筋所占空间较小,布筋作业中已确定其在结构中的位置,故可满足在较狭窄的空间内布筋的要求;但因其在极限强度上比有粘结预应力构件弱30%左右,且预应力筋自由滑移使应变沿全长大体均等,易造成预应力筋和端锚的疲劳,混凝土构件受力开裂时的裂缝数量少且裂缝宽度大等不足。1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研究概况和特点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外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通过传统有粘结预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存在问题为背景,介绍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状况,并通过与传统预应力技术的比较分析,探讨其优势和应用前景。分析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发展历程,提出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观点,认为其具备更优越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通过研究结果的呈现和分析,论证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优越性,研究表明,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进步,对建筑工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和促进建筑工程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直线布筋的12根缓粘结钢绞线和不同转角的15根缓粘结钢绞线的张拉试验研究,测得每根钢绞线的摩擦损失大小,根据钢绞线长度和转角大小,计算出在给定缓粘结剂配方下,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摩阻系数κ、μ的大小和离散程度,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豆石型灌浆料的工作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配制豆石型灌浆料时的加水量和所掺豆石量为研究参数,研究上述参数对豆石型灌浆料工作性能和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所研究的豆石型灌浆料,其在13%加水量下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其力学指标随加水量的增大而降低;当加水量小于14%,豆石含量小于35%时,力学指标随豆石掺量的增大而提高。此外,研究还发现,豆石型灌浆料的抗拉强度要比同等级的普通混凝土高40%左右。最后,通过分析试验数据,给出了各力学指标之间的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13.
宋小雷  孙燕秋  曾志兴 《工业建筑》2008,38(1):81-83,113
在轻骨料(陶粒)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成为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它集中了钢纤维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的优点,弥补了普通混凝土存在的抗拉强度低和自重大等不足。通过对这种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的初步研究,对钢纤维体积率的变化对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轻骨料和加入钢纤维后,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等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煤矸石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试验得到的非自燃煤矸石混凝土的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的特点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相应计算表达式,并对设计取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MTS液压伺服系统对C30、C35两种混凝土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单轴抗拉试验.系统研究了应变速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在不同应变速率下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受拉弹性模量也呈现出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6.
使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结构加固时,新老砂浆粘结性能是加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通过粘接抗拉强度的试验,研究基底砂浆强度、干湿情况、粗糙程度等因素对粘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低温条件下花岗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辽宁锦州拟建地下储库工程现场钻取典型花岗岩岩芯,进行不同冻结温度(-10 ℃~-50 ℃)和不同含水状态(干燥和饱和)的单轴及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岩石的变形破坏规律、干燥和饱和状态抗压强度以及三轴剪切强度参数c,j 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 无论干燥还是饱和试样,微风化花岗岩单轴及三轴抗压强度随着低温温度的降低而提高,但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得到花岗岩抗压强度随低温温度变化的非线性关系拟合式,并认为微风化花岗岩存在一个抗压强度趋于稳定的温度界限值,此值约为-40 ℃;(2) 微风化花岗岩在干燥和饱和条件下,黏聚力c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干燥条件下尤为明显。干燥条件下,微风化花岗岩内摩擦角随低温温度降低变化较小,摩擦角基本保持在57°左右,饱和条件下,微风化花岗岩内摩擦角随温度降低而增加, 由-10 ℃~-50 ℃增长幅度约为3.43%。该研究成果可为液化天然气(LNG)的低温地下存储提供一定的力学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