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高矿化度条件下的新型水溶性降粘剂,主要针对新疆某油田水资源缺乏、油品为特超稠油的井筒降粘问题,其配方为0.05%HSF 0.05%XY-1 0.05%W.这种降粘剂具有显著的抗盐性能,实验中用进行简单水处理后的地层采出水配制该降粘剂,对于超、特稠油能起到显著的降粘效果.并探讨了一种油溶性降粘剂,对高含沥青质胶质稠油的降粘研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降粘剂结构对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稠油高粘的本质,研究了降粘剂的结构及复配对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聚合物高温下具有增粘作用,低温下具有微弱的降粘效果;二元聚合物的降粘效果有所提高,20℃时的降粘率超过30%;含有2种或2种以上极性官能团的三元聚合物具有明显的降粘效果,20℃时的降粘率接近70%;不同降粘剂分子之间的合理复配可发挥分子间的协同效应,明显提高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3.
复配了一种用于注蒸汽开采稠油的耐高温乳化降粘剂 ,该降粘剂采用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少量无机盐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使用时 ,将该降粘剂稀释成水溶液 ,并以一定的比例与稠油混合 ,搅拌后使稠油乳化 ,并在相同条件下 ,选用不同的降粘剂 ,对其降粘性能进行测试和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该降粘剂降粘性能好 ,降粘率大于 99% ,且耐高温 ,当温度达到 3 0 0℃时 ,其降粘衰减率小于 0 .1 %。在蒸汽条件下 ,利用该高温下稳定的高效降粘剂 ,高温下乳化稠油 ,降低粘度 ,且温度在 50℃左右时 ,原油乳化效果理想 ,确保不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 ,同时有效地乳化了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蜡质以解除由其产生的堵塞 ,改善了高稠原油的开采和输送性能 ,大幅度提高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4.
高稠原油乳化降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配了一种用于注蒸汽开采稠油的耐高温乳化降粘剂,该降粘剂采用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少量无机盐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使用时,将该降粘剂稀释成水溶液,并以一定的比例与稠油混合,搅拌后使用稠油乳化,并在相同条件下,选用不同的降粘剂,对其降粘性能进行测试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降粘剂降粘性能好,降粘率大于99%,且耐高温,当温度达到300℃时,其降粘衰减率小于0.1%。在蒸汽条件下,利用该高温下稳定的高效降粘剂,高温乳化稠油,降低粘度,且温度在50℃左右时,原油乳化效果理想,确保不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同时有效地乳化了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蜡质以解除由其产生的堵塞,改善了高稠原油的开采和输送性能,大幅度提高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稠油降粘机理,进一步指导实验室合成路径,利用Materials Studio模拟软件验证了以苯乙烯、丙烯酸十八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进行的降粘剂合成在分子动力学上的可行性;探究该降粘剂对沥青质、胶质缔合体系的解固作用,结果表明降粘剂分子凭借长直链和富含酯基、烷基的侧链结构可以有效解除缔合,实现原油降粘;进一步模拟由苯乙烯、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的四元聚合物及其降粘效果,推断出四元聚合物对稠油降粘的效果将优于三元聚合物。因此,该四元降粘聚合物将成为下一步实验室合成的目标产物,Materials Studio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材料合成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粘度大、流动能力差一直是困扰超稠油开发的难题.作者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CO2及油溶性复合降粘剂在单独和复合条件下对超稠油物理性质的改进能力,实验结果表明:(1)CO2对超稠油溶胀、降粘作用明显,对油包水乳状液有很强的破乳能力;(2)针对超稠油开发的油溶性复合降粘剂降粘和反相乳化能力显著;(3)CO2和油溶性复合降粘剂同时使用时对超稠油油包水乳状液的反乳化、降粘能力明显好于二者分别单独使用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高粘原油降粘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由聚合物AEMV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成的高粘原油降粘剂的组成及作用原理,并在50℃及剪切速率100s-1条件下,测试粘度为5500mPa·s的高粘原油的降粘降凝效果.结果表明∶当降粘剂加入量为0.4%时,原油的粘度下降了52.6%,凝点降低14℃.因而这是一种同时具备降粘降凝两种效果的降粘剂.  相似文献   

8.
选用两种不同种类的降黏剂-水溶性降黏剂和油溶性降黏剂,分别测定其与塔河稠油采出液的油水界面张力、界面剪切黏度、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以及降黏效果。研究发现,水溶性降黏剂可以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油溶性降黏剂则主要影响界面剪切黏度。水溶性降黏剂利于形成油水乳状液,油溶性降黏剂可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并达到较好的降黏效果。此外,将两种降黏剂进行复配,在一定条件下复配体系的降黏效果及乳状液稳定性相对单一体系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复配一种复合型高粘原油降粘剂,主要由丙烯酰胺、马来酸酐、苯乙烯、十八醇共聚物组成,研究反应物配比、加剂量对降粘效果的影响.在50℃、剪切速率为100s-1条件下,对粘度为5500mPa\5s的高粘原油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降粘剂加入0.5%时,粘度下降57.5%.合成的这种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10.
稠油降粘剂的合成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稠油中沥青质及胶质的含量高,凝固点及粘度高,对稠油的生产、运输都比常规原油困难,所以对稠油降粘剂的研究及其作用机理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用苯乙烯(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丙烯酰胺(AM)有一定温度、溶剂条件下进行聚合,然后与高碳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三元共聚酯化物-梳状聚合物。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根据稠油特点进行分子设计,合成出的降粘剂具有良好的降粘效果。讨论了合成条件(如温度、合成时间、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等)对产品降粘效果的影响,同时还对其降粘机理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配位络合石油减阻剂的主要合成方法为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 为确定最佳聚合方法,以甲基丙烯酸和正十二醇合成了较纯的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以苯乙烯与合成的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为原料、4-乙烯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锌为聚合极性单体,分别采用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缔合型配位络合石油减阻剂。利用红外谱图表征了缔合型配位络合石油减阻剂分子的结构,用热分析仪与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对减阻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采用减阻剂减阻效果环道测试评价系统,分别对两体系进行了减阻性能与抗剪切性能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有效的缔合型配位络合石油减阻剂,但是乳液聚合产物的流体力学半径更大,玻璃化转变温度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更高,表明缔合作用更强,减阻和抗剪切性能均优于溶液聚合产物,同时乳液聚合得到的减阻剂产率较高, 因此缔合型配位络合石油减阻剂的最佳聚合方法是乳液聚合。  相似文献   

12.
以菜籽油为原料,通过环氧化、酯交换反应对菜籽油进行改性,制备一种绿色润滑剂基础油环氧脂肪酸甲酯;并对菜籽油和改性菜籽油的结构进行红外表征;同时测定其抗氧化、摩擦、微生物降解和其他理化性能.结果表明:最终产品环氧脂肪酸甲酯的碘值为3.6;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达到333 N;运动粘度为9.6 mm2/s,且具有较强的生物降解能力.红外光谱证明了改性后的菜籽油中存在环氧键和甲酯基团.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降凝剂处理前后原油的凝点和表观粘度 ,研究了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考察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原油———辽河油和一种混合油对几种降凝剂的感受性 ,选择出合适的降凝剂。对于一定的原油 ,当降凝剂选定后 ,降凝效果主要取决于处理条件。通过降凝剂不同加入温度、降凝剂不同注入量对原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 ,得到降凝剂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 ,在现有的几种降凝剂中 ,丙烯酸C18醇酯 -马来酸酐共聚物对辽河油降凝效果最为显著 ,苯乙烯 -马来酸C2 2 -2 4 混醇酯共聚物对混合油降凝效果最为显著 ;现有降凝剂合理复配对原油降凝效果会有显著改善 ;降凝剂加入温度有一个最佳值 ;当降凝剂加入量达到一定值后 ,原油流变参数的变化将非常平缓并逐渐趋近于一个极限  相似文献   

14.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对大庆原油降凝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凝剂对原油的降凝减粘效果受其分子结构,使用剂量,活化温度及所受剪切强度的影响,并与原油的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研制出适合大庆原油品质的降凝剂,合成了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酯化物为主体的酯型降凝剂,并对其使用剂量、活化温度等参数进行了研究,还根据观察到的降凝剂使用前后油中蜡晶形态的变化对降凝减粘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添加质量百分数为0.2%的HJN-5#,可使大庆原油的倾点下降50%,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IAEC?1306H(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羧酸)与醇溶液和碱剂的复配体系对稠油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相同的条件下,麦芽糖醇对稠油的降黏效果优于山梨糖醇,NH3·H2O对稠油的降黏效果优于IAEC?1306H和醇溶液;NH3·H2O和IAEC?1306H对稠油的降黏效果相似,随着NH3·H2O体积分数和IAEC?1306H质量分数的增加,稠油黏度逐渐趋于平稳;山梨糖醇、麦芽糖醇分别与IAEC?1306H复配形成的二元体系,对稠油的降黏效果基本一致,并且由于碱剂自身的性质,碱剂与IAEC?1306H复配更有利于稠油的降黏;NH3·H2O、麦芽糖醇与IAEC?1306H复配形成的三元体系,对稠油的降黏效果较好,降黏率达到96%以上,而且NH3·H2O、IAEC?1306H、麦芽糖醇用量较少。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确定降粘剂基浆的几条原则,提出以降动切力率来表示降粘效果的概念.用大量的测试结果总结出各类基浆的配方、操作程序及污染物质的加量,结合理论解释其合理性.用常见各种牌号的降粘剂验证所选用基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稠油开采和输送难度大的特点,利用微波技术进行稠油降黏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的黏度随着微波加热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加热温度越高对稠油的流变性改善越明显,体现了微波降黏存在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微波降黏效果与水浴加热对比结果表明,当微波和水浴加热稠油到相同温度时,微波处理后稠油的流变性比水浴加热后的流变性改善更显著。同时进行了微波处理稠油后,稠油存放时间对降黏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微波技术处理稠油可改善原油的流变性,并具有时间短、效率高、节约成本等特点,而且,微波处理后,30d内稠油的黏度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微波技术在稠油开采和输送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