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食品中,具有阈值极低的特点,是对食品感官品质有重要贡献的特征风味组分,在形成食品独特风味特征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含硫化合物表现出的食品风味特征不尽相同,不同含量的含硫化合物对食品感官品质的影响也差异显著,因此,对感官风味受含硫化合物影响较大的6类常见食品中含硫化合物风味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牛奶中主要含硫化合物是甲硫醇和二甲基三硫醚,通常表现为蒸煮味;2-甲基-3-呋喃硫醇是牛肉的关键含硫化合物,呈现为焙烤香和肉香;糠硫醇的焙烤香、3-巯基己烷-1-醇的果香是酒类中的关键风味组分;1,2,3,5,6-五硫杂环庚烷是呈现香菇独特气味的关键化合物;二丙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和大蒜素分别为大葱、洋葱和大蒜风味形成的关键含硫化合物;二甲基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是菜籽油呈现辛辣刺激风味的主要原因。含硫化合物主要是由含硫前体物质在微生物或酶的降解作用下形成,同时有些含硫化合物也产生于美拉德反应。通过对6类常见食品中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对食品感官品质的影响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全面介绍,总结常见食品中含硫化合物的风味及其对食品感官品质影响的一般规律,旨在为食品中含硫化合物形成机理及风味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茶黄素形成机理、制备及分析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评价了茶黄素的各种制备及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认为酶促氧化法是制取茶黄素的理想方法,高速逆流色谱法是较理想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茶黄素形成机理、制备与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茶黄素形成机理、制备及分析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评价了茶黄素的各种制备及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认为酶促氧化法是制取茶黄素的理想方法,高速逆流色谱法是较理想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榨菜风味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榨菜风味形成的机理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笔者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微生物和酶共同作用形成了榨菜独特的风味,由此可以推论榨菜原料的质量,脱水方式,腌制温度时间,盐浓度以及微生物对榨菜风味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榨菜以茎用芥菜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而成,茎用芥菜又名青菜头,疙瘩菜,属十字花科云苔属芥菜种,在四川涪陵及浙江一带盛产,因此,我国以涪陵和浙江为榨菜的两大产区,由于榨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质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观迎,但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飞跃发展消费者对榨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出口产品要求更严格,要使我国榨菜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应该在榨菜的风味,包装和品种多样化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要实现这样的改革和创新,对其风味的表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全面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奶酪风味物质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酪中的风味物质主要包括脂肪酸、酯、醛、醇、酮和硫化物等,这些物质主要是通过蛋白水解、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乳糖代谢、柠檬酸盐和脂类代谢等途径产生。对奶酪风味物质形成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吡嗪类化合物是葵花籽油Maillard反应形成风味的重要物质,Maillard反应的前体物质(游离氨基酸和肽)与葵花籽油中主体特征性风味化合物形成密切相关。游离氨基酸在一般食品体系中含量较少,肽的种类及肽的结构在吡嗪类化合物的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形成葵花籽油风味的化合物进行分析,重点综述了葵花籽油特征风味化合物吡嗪类风味物质的形成机理,突出肽尤其是小分子量多肽的作用。从二肽的结构角度展望,结合稳定同位素示踪法和碳模块标记技术深入探究吡嗪类化合物的形成机理,为食用油生产过程中风味化合物的控制奠定技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预调理肉制品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在其调理加工和贮藏运输中其风味衰减成为产品保质的难题,主要涉及醛类、醇类、脂类、烯类、醚类和酮类的脂质氧化、美拉德反应和硫胺素降解等。而调理加工中的腌制、盐水注射和滚揉、干燥、煮制、煎炸和烤制等对风味的影响最大,本文围绕这些工艺对产品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食品风味物质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风味物质提取及分析鉴定方法,阐述了各技术的原理,并指出了它们的优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9.
二噁英高度的持久性、强烈的亲合性使其几乎无处不在,并在生物组织中极易积累,从而成为人们所熟悉的环境中毒性最大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本文介绍了二噁英类的形成机理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二噁英高度的持久性、强烈的亲合性使其几乎无处不在,并在生物组织中极易积累,从而成为人们所熟悉的环境中毒性最大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本文介绍了二噁英类的形成机理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酒鬼酒中含有2-甲氧基-3-甲基吡嗪,2-甲氧基-3-丙基吡嗪,2-甲氧基-3-己基吡嗪,二甲基吡嗪,2-甲基-3-乙基吡嗪等5种吡嗪类化合物,其形成和含量与窖龄、入池淀粉浓度、酸度、发酵时间有关;可赋予酒体坚果、水果、豌豆、芝麻、花生、胡椒等香味,突出酒鬼酒的特征香味。  相似文献   

12.
Of various cooking temperatures studied, broth from beef obtained on heating at 85°C for 60 min had the most intense brothy flavor. The components of the fractions with brothy flavor were isolated by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and characteriz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ooking temperature of the broth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ertain compounds such as free amino acids (FAA) (r = 0.88, p<0.005), camosine (r = 0.83, p <0.005) and inosine 5′-monophosphate (IMP) (r = 0.94, p<0.005) was detected. Because these results correspond to those of sensory evalu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a wide mixture of FAA, peptide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 300 daltons) and IMP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lavor intensity of beef broth.  相似文献   

13.
葱属植物是中式菜肴中最为常见的蔬菜和调味料,其独特的香气属性能够有效掩盖菜肴中的腥膻异味,并赋予菜肴独特的风味.葱属植物的基质复杂多样,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较低,特别是一些热敏感、低阈值的关键香气物质极易在前处理和后续加工过程中损失变性,造成风味变化.本文主要概括了近年来研究的葱属植物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14.
烟熏肉制品具有独特的烟熏风味。烟熏风味主要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含量和气味特性决定,受烟熏材料、烟熏设备和烟熏工艺等因素影响。本文阐述了烟熏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形成途径与影响因素,丰富了肉制品烟熏风味的形成机制,并就目前烟熏肉制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如风味缺失(特征风味物质的减少)等进行分析,以期为肉制品烟熏风味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白酒的感官风味特性及其特征风味化合物组成是认识、判别白酒香型类别及鉴定白酒品质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关于不同香型白酒感官和风味化合物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以酱香、浓香、清香和清酱香4 种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风味评价法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技术对4 种香型白酒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利用香气活度值筛选出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并经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相关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4 种香型白酒的风味轮廓存在明显差异;所有样品中共含有251 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有54 种特征风味化合物;异戊酸乙酯、二甲基三硫醚、丁酸乙酯、糠醛、2,3,5-三甲基吡嗪和2,3,5,6-四甲基吡嗪对酱香型白酒风味贡献大;己酸乙酯、对甲酚和γ-壬内酯是浓香型白酒特征风味形成的关键化合物;壬醛、癸酸乙酯和苯乙醇是清香型白酒中特征性风味化合物;二甲基三硫醚、乙酸苯乙酯、苯乙醇、壬醛、癸醛、月桂酸乙酯和异戊醇则显著贡献了清酱香型白酒的特征风味。结论:本研究全面揭示并比较了不同香型白酒感官风味和化合物的多样性特征以及风味差异的表达机制,可为探索白酒风味特征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续研究白酒风味-健康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发酵水产食品风味形成机制复杂,制备和发酵过程中的原料、所用发酵剂以及设备和加工工艺中的多种微生物相互作用,导致形成的风味成分种类多样,从单一层面对不同发酵水产食品风味成分解析较为困难。近年来,通过利用对不同层面准确解析的组学技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转录翻译及相互作用,并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可用于明确特征风味成分,揭示风味形成机制。因此,多组学技术可以用于动态检测发酵过程中水产品风味成分变化并解析风味形成机制、构建风味化合物代谢网络,探究风味相关微生物及酶作用关系。本文综述水产品发酵中风味形成的主要代谢途径、多组学技术应用于解析水产品发酵过程中风味形成的研究进展,以及多组学技术在发酵水产品风味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肌原纤维蛋白对挥发性风味物质吸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吸附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食品风味品质。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其对肉制品主效风味成分的吸附能力,因此对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明晰肌原纤维蛋白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肌原纤维蛋白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吸附机制、影响因素、研究技术与方法进行综述,详细介绍肌原纤维蛋白、挥发性风味成分以及多种外界因素对肌原纤维蛋白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相互作用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肌原纤维蛋白对挥发性风味物质吸附作用研究尚未深入发掘的领域进行展望,为探究肌原纤维蛋白风味吸附作用在肉制品加工领域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白柠檬果皮油特征香气成分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客观方法 ,评价了白柠檬果皮油的特征香气成分。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白柠檬果皮的精油 ,并用硅胶柱将精油分成碳氢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两大部分 ,由于含氧化合物部分具有果皮油的特征香气 ,利用各成分的香气值对该部分进行了评价 ,明确了香叶醛、橙花醛、沉香醇以及一些脂肪族醛等 2 5种成分对白柠檬果皮油香气起着重要作用。用这些成分按着在果皮油中的含量比调配成的混合液具有白柠檬果皮的香气。由此可知 ,利用香气成分的香气值 ,能够筛选出对食品的香气起重要作用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