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通过将臭氧与微气泡有机结合,对比分析了臭氧化微气泡强化气浮工艺与传统微孔曝气臭氧气浮工艺在气泡特性、臭氧利用率、常规指标去除、藻细胞再生长抑制等方面的差异,考察了臭氧化微气泡对各类藻源有机物污染指标的去除规律,并对臭氧化微气泡与絮体的黏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臭氧化微气泡的直径在43~55μm间分布,微孔曝气臭氧气泡的直径在550~700μm之间,微气泡提高了比表面积并降低了上升速度,相比传统工艺,臭氧的吸收率和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1.9%和46.2%。此外,两种工艺对藻细胞、浊度、UV254的去除率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相比传统工艺,臭氧微气泡强化气浮最高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4.2%、67%、26.8%,经过处理后的出水中藻细胞已无明显的再生长趋势。臭氧投加量的增加降低了气泡直径并增大了气泡密度,微气泡提高了絮凝效率,臭氧破坏了藻细胞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究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的性能。基于喷射法原理,研究文丘里管内径、气泡发生器孔径和级数等因素对微纳米气泡粒径分布的影响。经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文丘里管内径由2.7 mm增至2.9 mm,气泡粒径随内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即气泡的平均粒径由10.88μm先减小至3.069μm,后增大至7.997μm;当气泡发生器孔径从0.7 mm增加至0.9 mm,气泡粒径随孔径增加呈递减趋势,即气泡的平均粒径由4.106μm减至2.954μm;当级数由1增至3级时,气泡粒径随级数增加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气浮工艺的气泡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溶气气浮工艺中的气泡的性质。研究了气泡直径随操作压力、取样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气泡大小对气浮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压力由250kPa增加至350kPa,气泡直径由120~180μm逐渐变小至60~90μm,气浮处理效果越来越好;随着停留时间由10min延长至30min,气泡直径逐渐由60~90μm变大至120~180μm,气浮处理效果反而越来越差。溶气压力为350kPa,分离时间为10min时,气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镇祝龙  王湘 《广州化工》2020,48(10):119-121
介绍微纳米气浮除油技术的特点及工业应用情况,并在陕西某炼油厂进行了污水处理量2 t/h的侧线试验和处理量300 t/h的技术升级改造。该炼油厂的工业应用表明:当污水处理量2 t/h时,处理后油含量、悬浮物及COD分别降至30 mg/kg、60 mg/kg、700 mg/kg以下;当污水处理量300 t/h时,处理后油含量及COD分别降至16 mg/kg、500 mg/kg以下,出水水质优于技术协议要求。本技术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微纳米气泡特性及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纳米气泡具有与普通气泡不同的突出特性,近年来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微纳米气泡在强化传质、界面电位以及可释放自由基等方面的技术特性,重点评述了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悬浮物的吸附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强化分解与生物净化功能的促进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微纳米气泡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并指出目前微纳米气泡技术的研究方向应侧重于如何实现有效脱氮、如何优化与其它强氧化条件的协同条件、如何开发出适用的环境污染修复新技术,以及如何开发出低成本、低能耗、性能优越、适于推广的实用型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等。  相似文献   

6.
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宙  从善畅  程婷  王建 《广州化工》2014,(7):122-124,168
微纳米气泡曝气作为一种新型的曝气技术,已被逐渐运用在水处理中。本文从实际出发,对比研究了微气泡曝气和底部曝气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曝气强度下,微气泡曝气技术对污水中CODCr的降解效率要明显高于底部曝气,前者的去除率为90.8%,后者仅为86.4%。使用微气泡曝气时,SS的浓度在8 h内达到最低值,去除率为96.3%,而使用底部曝气时,污水中的SS在第12 h才达到最低值,去除率仅为89%。使用微气泡曝气时,污水中氨氮的浓度在14 h左右(底部曝气需20 h)基本达到最低值,去除率为82%,比同时间段使用底部曝气时水中氨氮的去除率要高约15%,低温时更要高出20%以上。此外,使用微气泡曝气对TN和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比底部曝气高7.5%和6%。  相似文献   

7.
《化工设计通讯》2017,(9):224-225
焦化废水属于难降解工业废水,采用微气泡气浮系统对该类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探讨了絮凝剂投加量和废水酸碱度对废水混凝气浮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和PAM分别投加800mg/L和60mg/L时,经混凝气浮,废水的色度和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分别可达80%和65%,具有良好的实验效果,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微/纳米气泡技术在金属表面脱脂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纳米气泡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范围,并将微/纳米气泡应用于清洗领域中的脱脂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技术在脱脂试验中的使用,可以减少甚至不用脱脂剂,在清洗行业中是一种节能环保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臭氧是水处理领域常用的氧化剂之一,在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微纳米气泡技术由于其不同于普通气泡的特性,在水处理领域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阐述了微纳米气泡特性及优势,总结了臭氧在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综述了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广东化工》2021,48(11)
针对建筑涂装车间废气,采用微纳米气泡喷淋技术处理废气苯、甲苯和二甲苯,探讨了进气浓度、停留时间、喷淋液气比对"三苯"废气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浓度分别为140 mg/m~3,280 mg/m~3,420 mg/m~3时,停留时间18 s、液气比4 L/m~3时,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去除率分别达41.95%、49.63%、54.63%。  相似文献   

11.
气浮工艺中气泡-颗粒碰撞效率和理论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气浮工艺气泡、颗粒特性及其碰撞、黏附效率的实验和理论模型研究成果,发现新模型考虑了微流体动力学参数、颗粒分形特征、湍流环境条件、气泡表面污染特征及其可滑动性等因素对碰撞效率的影响,以及表面张力动力学参数、多粒径气泡组合、颗粒多体交互作用、多粒径颗粒在气泡表面的堆积排列、诱导时间作为变量等因素对黏附效率的影响,更全面、客观地揭示了气泡-颗粒碰撞、黏附行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梁倩卿  卜亿峰  门卓武 《应用化工》2022,(9):2721-2725+2731
详细整理了微气泡的制备方法,比较了传统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大规模应用的领域。总结了气液固多相体系中微气泡的检测与表征方法,包括光导纤维探针、电导探针和丝网传感器等侵入式测量技术,以及高速相机、伽马射线或超快X射线断层扫描等非侵入式测量技术,用以分析鼓泡塔内多相体系的局部气含率、气泡的形状、气泡的尺寸分布情况以及鼓泡内多相体系中气液流动气泡等。基于上述尺度效应,微气泡构成的多相体系具有传质效率高、吸附性能强、停留时间长等特性,分析了微气泡在流动减阻、水处理、矿物浮选、化工传质与反应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为扩展微气泡的应用范围与相关技术开发做准备。  相似文献   

13.
用金属微孔管制造微气泡是一种比较新的气泡制造方法。本文研究了通过管内外压差提供推动力,推动管内气体从管上的微孔流出,产生微气泡,由管外高速流过的剪切流把气泡带走,形成气液混合流;并对产生的微气泡进行了气浮效果测试。  相似文献   

14.
15.
微纳米气泡因其区别于传统气泡的突出特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环境工程领域,并表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与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了微米气泡和纳米气泡的特性、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及其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针对性地指出了当前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对策和方向.最后,对微纳米气泡及其在环境工程领域应用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含油废水的处理效率以及降低运行成本,对混凝-微气泡气浮法处理含油废水的机理、影响因素、最新理论成果等理论方面和混凝剂的种类、投加量、气浮方式对混凝微气泡气浮法除油的影响,混凝微气泡气浮设备的研制以及与其他水处理工艺联用除油等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展望了将其规模化、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难降解有机废水在水处理方面的特点,以及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叙述了微纳米气泡的定义、特性和常见的产生方式,分析了各种常见的微纳米气泡复合高级氧化技术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和光催化微纳米气泡技术,总结了微纳米气泡复合高级氧化技术各种常见的实验装置及其应用.得出微纳米气泡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氧...  相似文献   

18.
微纳米气泡技术是当前国内外的前沿科技,也是研究的热点。该文详细介绍了微纳米气泡在悬浮物的吸附去除、有机物的强化分解及促进生物活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综述了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各种原理和结构,并对其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特别介绍了在渔业水产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情况。指出了微纳米气泡技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渔业研究领域的启示,以期为微纳米气泡在水产养殖、捕捞、加工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上海化工》2021,46(4)
与普通气泡相比,微纳米气泡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等特性,可有效改善分离参数、提高气浮效率。从气泡尺寸、颗粒粒径的微观角度以及实验操作条件的宏观角度,对微纳米气泡分离疏水性物料聚偏氟乙烯(PVDF)乳液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多相溶气泵产生的微纳米气泡中值粒径为20.2μm;当颗粒粒径小于9.332μm时,产生的微纳米气泡对其分离效果较差。PVDF乳液微纳米气泡分离过程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氯化钙用量0.7 g/L,溶气压力0.36 MPa、物料质量分数1%、操作温度21℃。该条件下,收率为98.63%,富集比为11.56。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22,(12):3234-3239
采用喷淋耦合微纳米气泡法,即微纳米气泡分散体系与部分循环水一起进入吸收塔上部喷淋,模拟烟气从吸收塔下部进入,气液两相充分接触氧化吸收,达到脱硫脱硝的目的。结果表明:当SO_2浓度为1 142 mg/m3,NO_x浓度为1 000 mg/m3,NO_x浓度为1 000 mg/m3,水溶液pH为5,水温20℃,微纳米气泡分散体系在整个喷淋水溶液中占比50%,浸没深度为50 cm,进气量为60 L/min,喷淋水量为3.3 L/min,填料高度为120 cm, SO_2去除率达98.72%,NO_x去除率达70.45%。本实验特点是仅利用清水就可以同时脱硫脱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