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东省高州市某特大型滑坡为典型案例,采用传递系数法对不同工况下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确定该滑坡在自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饱水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结论与实际调查结果一致,证明该传递系数法适用于低山丘陵地区滑坡稳定性计算,研究成果对类似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窑淮乡政府滑坡属于一小型土质滑坡,该滑坡所处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在房县乃至鄂西北地区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与探讨该滑坡成因及变形机理,通过稳定性计算,判定在天然自重工况条件下,滑坡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基本没有安全储备;在特殊工况条件下,滑坡处于蠕滑或欠稳定状态。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较为可行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类活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武汉市某滑坡为例,基于滑坡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基本特征,探讨滑坡的影响因素,分析滑坡的变形机制,并采用Midas GTS数值模拟软件对滑坡三种工况下的水平位移、最大剪应变及稳定系数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工程活动是滑坡变形的主要诱导因素,其变形破坏模式属于蠕滑—拉裂型;三种工况下,坡脚未开挖时滑坡的水平位移、最大剪应变值总体较小,滑坡基本稳定;而开挖坡脚后,坡脚水平位移和最大剪应变急剧增大,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坡脚回填后,由于起到一定的抗滑作用,使其水平位移与最大剪应变减小,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由此可见人类工程活动对于滑坡稳定性的重要影响,以期为类似滑坡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奉节县鹤峰乡场镇滑坡于2001年发生过一次剧烈的滑动变形,经过工程治理之后处于稳定状态,后由于受到三峡库区蓄水的影响,发生了新的局部变形。利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了7种不同工况的变形区稳定性,结果表明滑坡变形区受库区水位变化及暴雨影响较大。其中:库区坝前水位自175 m降至145 m,变形区处于欠稳定状态;库区坝前水位自175 m降至145 m+非汛期20年一遇暴雨,变形区处于不稳定状态;其它5种不同工况变形区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为同类滑坡的变形与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中  郭启明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6):13-16,19
位于山西省灵石县的灵北110kV变电站滑坡是由Ⅰ、Ⅱ号两个老滑坡组成的滑坡裙,滑体以黄土为主,滑床主要成份为泥、砂岩。经现场调查和工程勘查得出其为沿基岩面推移下挫式滑动的黄土滑坡,由滑坡区地形地貌因素、地层结构因素、水文地质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为科学合理评价其稳定性,采用Bishop法、M-P法、Janbu法对滑坡裙在天然自重、持续强降雨及地震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自重条件下该滑坡裙能保持基本稳定-稳定状态,但持续强降雨、地震可能诱发滑坡裙出现失稳滑动。在此基础上,结合变电站工程特点,提出防治措施。研究结果为变电站场地的合理经济选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黄土地区类似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丽宁公路新团滑坡属于巨型-覆盖型土质滑坡,采用极限平衡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为滑坡治理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极限平衡计算结果显示天然状态,滑坡整体处于极限平很状态,暴雨状态和天然+地震条件下,稳定性系数均小于1,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滑坡具有再次滑动(持续暴雨情况下)的可能,需要及时加大抗滑支挡加固措施才能确保整个滑坡处治工程的稳定及公路长期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7.
竹山县邓坪滑坡属于大型岩土混合推移式滑坡,此次滑坡主要诱因为强降雨。在分析滑坡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自重工况下,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及建议,为鄂西变质岩地区滑坡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定性分析了水沟村滑坡的形成条件、发育特点等,定量分析了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沟村滑坡为小型牵引式土质滑坡,其形成受岩土性质、降雨因素及人为因素三者共同影响;通过对滑坡进行定量分析可知,在自重工况下滑坡稳定系数为1.83(1.15),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工况下滑坡稳定系数为1.03,斜坡处于欠稳定状态,故可能在暴雨冲刷下再次发生滑坡。研究成果对认识和研究此类滑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可以为今后指导防灾和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乌石头山滑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乌石头山滑坡为小型牵引式土质滑坡,滑坡的产生主要与滑坡体的岩土体性质、滑坡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降雨)及人工活动有关。对滑坡进行定量计算分析可知:自重工况下,坡体稳定系数1.44(>1.15),处于较为稳定状态;自重+暴雨工况下,坡体稳定系数1.03(<1.15),处于欠稳定状态,极端条件下坡体可能再次发生滑坡。  相似文献   

10.
王军 《采矿技术》2021,21(3):125-128
在详细研究了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九龙峡I#滑坡变形的机制。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滑坡蓄水前和蓄水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蓄水前天然工况下该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或地震工况下滑坡整体呈欠稳定状态,暴雨和地震叠加条件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预测蓄水后稳定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