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公路隧道人工钻爆法施工和机械化钻爆法施工的不同,对两种钻爆法施工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人工钻爆和凿岩台车钻爆在施工工艺流程上的区别,并从钻孔设备特点及钻爆施工质量上研究了两种钻爆方法,最后结合某工程实际情况,从施工成本和工程进度两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钻爆法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越江隧道钻爆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城陵矶长江穿越隧道工程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在越江隧道钻爆法施工中,越江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施工原则、关键施工技术以及安全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李鹏 《绿色环保建材》2020,(5):121-121,124
传统人工钻爆效率低、作业质量差且人员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机械化钻爆高效快速、安全环保、精度更高且适用性较好,因而日渐被愈发广泛的实践应用于各类隧道的开挖施作之中。本文结合笔者既往公路隧道施工实践经验,对公路隧道施工中人工钻爆与机械化钻爆的优劣进行了全面对比,以期可以为机械化钻爆于公路隧道施工中愈发广泛的实践应用略尽己力。  相似文献   

4.
赵哲睿 《门窗》2020,(4):168-169
伴随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交通工具变得更加多元化,为满足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要求,地铁的修建更加普遍化。地铁的建设可消解陆地上的交通压力,但与此同时,地铁的施工过程也对周边的环境和邻近的建筑物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和压力。地铁施工存有潜在的安全风险,若未能进行合理严格安全评估,地铁工程的质量将会大打折扣,也对行人的出行造成安全困扰。对此,本文将探讨地铁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评估与安全风险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使用钻爆法进行地铁施工过程中,由于受施工环境、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其安全施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依据地铁施工的特点和 WSR 系统方法论,从物理(W)—事理(S)—人理(R)3 个维度分析地铁施工安全的各影响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最小二乘法组合优化主客观权重,消除主客观单独赋权的局限,得到最优综合权重;使用指数型白化权函数对传统灰色聚类评价模型进行改进,避免出现零权重现象,确立评价值与各施工安全等级间的对应关系。以青岛地铁 13 号线井冈山路到大珠山段钻爆法施工为例,进行安全评价分析,得出其施工安全等级,该等级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证明了该模型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刘元松 《市政技术》2010,(Z1):167-169
分析了在全风化-微风化花岗岩地层,裂隙水涌水量为1 t/h的地质条件下,采用人工挖桩进行桥梁桩基施工的可行性。重点介绍了钻爆法施工技术,同时对降水、通风、安全措施等配套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以降低钻爆法隧道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为目的,结合自身安全管理经验,对钻爆法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探讨,同时,根据当今先进安全管理方式、方法,结合隧道项目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综合比较电脑台车和普通液压台车或开挖台架,当采用钻爆法施工时所具有的独特优点,重点介绍了电脑台车实现高精度钻孔的过程控制和在岩石整体性较好,坚硬难爆时组织均衡施工生产所达到的理想进度,以此来阐述电脑台车在提升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并由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智能建造是钻爆法施工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现代隧道修建技术、智能装备与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隧道建造新模式。将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实践经验与成熟度理论相结合,构建钻爆法施工隧道智能建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定义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能力成熟度等级,并提出不同成熟度等级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成熟度模型的评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钻爆法与TBM法施工技术经济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线隧洞工程中,采用TBM法施工的6、7、8^#隧洞与采用钻爆法施工的9、10、11^#隧洞的投资、工期、质量等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通过对12km长的8^#隧洞采用TBM法和钻瀑法两种不同施工方法的经济技术分析论证,得出在隧洞较长、埋深大不易于开支洞,且工期要求紧时,采用TBM法施工是经济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上海地铁运行引起地面振动的预测问题,应用振源模型计算不同车速对轨道基础的激振力,应用传播模型计算不同激振力输入下的地面振动加速度,建立了“地铁-隧道-土层”系统动力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地铁引起地面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地铁车速增加,振源激振力和地面振动加速度的幅值均明显增大;地面上距地铁中心线30 m范围内各点振动加速度峰值随距地铁中心线距离由近及远呈幂函数形式衰减;地面振动加速度频率主要为低频振动,随着距地铁中心线距离的增大,高频衰减相对于低频更为明显;建议上海地区建筑尽量在地铁中心线20 m范围外进行规划,或采取降低设计车速、减轻车辆荷载、优化隔振措施等方法,减少地铁运行引起地面振动对地面建筑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解决爆破施工带来的周边建筑物安全问题,基于青岛地铁4号线横通道爆破施工的现场实测振动数据,拟合了青岛地质条件下的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的岩性系数;根据周边建筑物现状确定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振速控制标准,进而获得了爆破方案的爆破振动安全距离,避免了爆破施工对周边建筑造成的损坏.为减少施工期间的扰民纠纷,结合回归得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以武汉地铁2号线洪山广场—中南路区间,双洞隧道近距离穿越高层建筑物群为例,采用Plaxis 3D有限元计算软件,模拟地铁双洞隧道矿山法开挖过程。分析隧道穿越建筑物前、侧穿过程以及离开后3个阶段建筑物的沉降、土层应力变化规律。并将不同施工方案引起的邻近高层建筑物结构沉降、应力重分布、塑性区分布以及倾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受隧道与建筑物的交互影响作用,先施工远离建筑物的隧洞施工的方案对邻近建筑影响最小,以此对隧道穿越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台山核电站取水隧洞是我国首条用泥水盾构施工的越海隧洞,因工程需要,需在已建1号隧洞旁海底基岩段和孤石段地层进行钻孔爆破及预加固处理。由于爆破属无临空面爆破,爆破振动较大,必须将爆破振动对邻近已建隧洞管片结构的影响控制在容许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现场实测振动数据受环境干扰较大,需先进行滤波处理;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数值动态响应分析,并通过控制爆破药量及其他减振措施,证明基岩段及孤石段爆破时对邻近隧洞管片影响较小,结构总体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秦岭天台山隧道两通风竖井的安全,开展竖井爆破振动监测试验,在两竖井内分别布置测点,研究开挖爆破对两竖井井壁结构的振动效应.通过对典型装药段爆破引起的三向振动速度分量分析,得到了大直径竖井全断面爆破引起井壁振动的传播规律与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先行井掏槽爆破由于仅存在一个自由面,引起爆破井内振动最大,临近井迎爆侧振...  相似文献   

16.
基坑开挖容易导致邻近建筑产生较大沉降,而目前关于基坑开挖引发邻近建筑群变形规律的研究较为匮乏,邻近建筑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尚需研究。基于实际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别建立实际情况、仅有建筑1、仅有建筑2的3个计算模型,探究了深长基坑开挖引发邻近建筑群沉降规律,得到以下结论:建筑距离基坑较近时,基坑开挖过程中容易发生较大沉降,后趋于稳定,层数较高且平行于基坑的建筑沉降较大,垂直于基坑的建筑沉降差异较大;基坑开挖后,建筑群沉降小于单个建筑沉降;垂直于基坑的建筑偏转角更大,距离基坑较近处更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与单个建筑相比,建筑群中各建筑偏转角更大,尤其是垂直于基坑且中部附近存在其他建筑的情况,更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岩巷钻爆法掘进速度,根据现场调查状况,在采取头脑风暴法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岩巷钻爆法掘进速度影响因素调查表》,该表有6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因子分析,提炼出影响岩巷钻爆法掘进速度的5个公共因子:精益管理因子、组织专业能力因子、设备管理因子、岩层条件因子、水文瓦斯因子。根据这5个公共因子,为加快岩巷钻爆法掘进速度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1)导入精益管理,建设高效班组;(2)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专业能力;(3)科学配置设备,提升维护水平;(4)超前地质勘探,制定应对措施;(5)加强监测监控,保障掘进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建立了五种被动的动力减振器 (TMD, TLCD, LCVA, C TLD, R TLD)对高层建筑结构脉动风振反应控制的统一方程的基础上,导出了被动动力减振器对高层建筑脉动风振反应控制效果的等效结构阻尼比的统一计算公式和被动动力减振器优化参数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文中依据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对设置被动动力减振器的高层建筑提出了抗风设计的荷载风振系数和脉动增大系数的修正公式,从而使被动动力减振器对高层建筑脉动风振反应控制的设计计算可采用常规的规范方法进行,大大方便了广大结构工程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 PLAXI 软件进行地铁基坑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对相应保护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合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子固路站施工的反馈数据,论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希望能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