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8,(1)
本文的重点是分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通过客观分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也客观了解网络语言在推动汉语言文学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9):124-12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网络语言也随之兴起。网络语言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及学习,而且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本篇文章将着重阐述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并探究如何把控网络语言,从而促进汉语言文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0)
新世纪之后,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网络语言也因之而诞生,并且迅速的传播,逐渐成为了人们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且对人们的观念意识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汉语言则不同,它存在的时间要远远高于网络语言,是承载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兼顾网络语言良性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继续前行,将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正负面影响,并就如何运用网络语言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出几点个人的观点,望文中内容对我国汉语言文学的长远发展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1)
通过对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开展分析,明确了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具有创新语言表达形式、增加趣味性等积极影响,而且还带来了出现错别字、发音不标准、理解有误等消极影响。并且探究了网络语言促进汉语言文学多样化发展、国际化发展的意义,为关注这一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5):107-108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信息科技的发展也随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迎来了信息时代,网络语言的出现和运用也变得十分常见。由此网络语言一定程度上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两面性,当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同时也会有一些消极的影响。本文针对当代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对于消极影响的应对也给出了建议,针对今后网络语言和语言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2)
历史发展中汉语言文学已经发展出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理论。而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的出现给汉语言文学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本文就对此分析了网络用语对汉语言文学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5)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人民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在这个背景下,教育部门加大了对于高中生进行汉语言文学素养培养的力度,改进了原本的教学方式,使教出的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篇文章以高中生的立场进行分析,对于网络语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重点探讨了新时代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希望能够推动汉语言文学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1)
文字是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媒介,而汉语言文字又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且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汉语与汉字之间存在的紧密的联系,与拼音文字相比又有所区别,在长时间的继承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汉语言文字文化,在汉语言文字的发展中,文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文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同时也是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此次主要是针对汉语言文字对我国文学欣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的文学欣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2)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各项科研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文字表达方式也开始展现多样化。新兴起的网络语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意,为信息沟通提供了便利,在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创新提供新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文章据此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7)
汉语言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化的主要载体,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是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解决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探析在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途径,对汉语言文学的前行与发展有相当程度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4)
当今社会急需不仅具有良好文化素质,又具有良好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成了当下重要的探索方向。本篇文章就从充分发挥思想整治理论课、职业技能教育和国学教育的融合、高职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的结合,以及建设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融合的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重点探索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在整体培养目标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以及对人的本质追求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同时三者在对人才具体的培养要求和培养途径上又有着差异性。在大学教育中为促进三者的协调发展,则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关键,以创业的实践模式探索为途径,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5):68-69
随着当前我国物联网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设智能楼宇也成为现阶段建筑产业的一大发展目标。为了有效增强智能楼宇的智能水平,需要将其积极与物联网进行相互整合,并不断优化物联网智能楼宇解决方案的架构设计,从而更好地为住户提供智能、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在这一背景下,文章重点针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解决方案的架构优化设计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6):40-44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同种异体骨对牙槽嵴保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口腔科单根牙或前磨牙拔除患者75例(156颗患牙),全部患牙均在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根据拔牙窝内即刻植入种植体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组,A组拔牙窝内植入同种异体骨;B组拔牙窝内植入异体骨;C组拔牙窝内植入异质骨;D组拔牙窝内不植骨自然愈合,比较种植疗效、牙槽嵴骨量高度与宽度吸收值与牙龈乳头高度等指标差异。结果:A、B、C三组间种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2、12周后,牙槽嵴骨量高度与宽度吸收值比较,A组明显低于B、C组,B、C组明显低于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牙槽嵴骨量高度与宽度吸收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牙龈乳头0~Ⅰ级、Ⅳ级比例明显低于D组,牙龈乳头Ⅲ级比例明显高于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同种异体骨有助于减少牙槽嵴骨量吸收,可作为牙槽嵴保存的理想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从国防教育的自身系统结构出发,论述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六点融合:借助国防教育之“魂”帮助克服大学生民族精神之“松”;借助国防教育之“严”帮助克服大学生纪律之“散”;借助国防教育技艺之“精”帮助克服大学生创新能力之“缺”;借助军营文化之“关”帮助克服大学生审美能力之“俗”;借助《内务条令》标准之“高”帮助克服大学生劳动能力之“弱。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7)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格局总览,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智慧的宝贵传承和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启示,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两者的统一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克服教育主体的"各自为阵"、各教育时段上的"虚化弱化"、教育介体的"开发不足"、教育环体的"信息脱节"等一系列问题。为此,笔者认为需要在坚持以思政理论课这一主渠道的基础上,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关照、全课程开发、全方位协同的新时代思政"金课"大格局。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5)
美国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教育属于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借助信息检索课的平台,利用信息素养教育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自我解惑,进行心理自我调适。助人自助是本文的宗旨。如何使信息素养教育有效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自我调适,首先,必须依据自我调适的机理,利用新皮亚杰认知学派提出的心理咨询模式:"构造——发展"模式。其二,在检索课中引导学生自我调适的过程为:1)明确心理困惑之所在;2)广泛寻求信息源;3)重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平衡;4)说服自己接受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案,并按照接受的方案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2)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研究生是高校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在研究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针对当前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认知程度不深、情感认同度不高和有效的实践活动开展不够等问题,可从夯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基础,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充分运用网络加强正面舆论引导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1)
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是提升高校德育效果的必然要求,高校现有德育课程的局限性以及课程德育的优势使得这种融合能够发挥德育的最优效果。推动高校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的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对高校德育课程的建设、充分挖掘德育素材、积极转变教师观念、立足学生现实需要,构建融合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的高校德育教学共同体,全面提升新时期高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西方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分是合,不能凭主观揣测,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对两者关系的历史演变进行系统梳理,试图更好地揭示两种教育之间的分野与抗衡的复杂状态,对现代的高等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