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EMS诱变甘蔗愈伤组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EMS对甘蔗愈伤组织进行化学诱变的合适浓度和时间组合,以ROC22和粤糖93-159甘蔗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8、24、40μmol/L)、不同时间(2、4、6 h)诱变处理对愈伤组织的每克鲜重相对增重量和相对分化率的影响。并通过分化试验选择适合诱变后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结果表明,适合诱变处理后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2 mg/L KT+2 mg/L NAA+3.0%蔗糖(W/V)+0.8%琼脂(W/V)。适合EMS诱变甘蔗的处理为:24μmol/L诱变处理2 h或8μmol/L诱变处理6 h。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50多年中,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以Badila(热带种)作为高贵化育种的起始亲本,选育了大批含割手密、大茎野生种和斑茅等野生种质血缘的崖城系列亲本;其中值得一提的是,Badila与本地割手密的杂交后代产生了崖城71-374、崖城84-125和湛蔗74-141等一批重要的生产性杂交亲本。利用这些亲本已育成32个生产品种。迄今,以Badila与栽培品种杂交选育的亲本材料育成的品种有5个。以Badila与大茎野生种、斑茅杂交,选育了大批优良杂种后代,虽然迄今尚未育成生产品种,但近年来斑茅蔗BC1、BC2杂种的育成却标志着斑茅利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甘蔗品种ROC22和粤糖93-159的愈伤组织和刚分化4周小苗为试验材料,初步确定了草铵膦在愈伤组织分化阶段和刚分化4周小苗阶段的筛选浓度。综合试验结果,适合草铵膦在ROC22和粤糖93-159愈伤组织分化阶段的筛选浓度为2.5μmol/L;适合草铵膦对ROC22刚分化4周小苗的筛选浓度为5.5μmol/L,适合草铵膦对粤糖93-159刚分化4周小苗的筛选浓度为6.6μmol/L。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个甘蔗品种的遗传基础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其遗传组成源、染色体组成系统演化和血缘构成的基本特征。通过亲缘关系追溯分析,粤糖06-233和粤糖10-396这2个甘蔗品种的细胞资源均为班扎马新黑潭,其遗传组成源主要由热带种、割手密种、印度种和中国种组成。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进行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分析,粤糖06-233的染色体数2n=88,核型公式为K(2n)=88=82m+6sm,核型分类属于2C型;粤糖10-396的染色体数2n=106,核型公式为K(2n)=106=2M+98m+6sm,核型分类属于1B型。以上结果为甘蔗育种选配亲本提供遗传学和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控制浇水的方法对6个伸长期的甘蔗材料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水分胁迫时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水分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甘蔗材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率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以及胞间CO2浓度与水分利用率均呈现较高的相关性。综合分析可知,ROC22和割手密的抗旱能力较强,果蔗和KN90-445的抗旱能力适中,大茎野生种和ROC16的抗旱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6.
甘蔗辐射诱变新品种粤糖辐83-5,是在钴~(60)辐射处理高产迟熟偏低糖的粤糖71-210的种芽筛选出粤糖辐1的基础上,再用快中子重复照射粤糖辐1的种芽选育而成。粤糖辐83-5既保存了原始供体粤糖71-210优良的农艺性状和高产稳产性能,又显著地提高了(两次辐射积累)蔗糖分1.513%(绝对值),蔗茎产量也提高了7.4%。粤糖辐83-5亩产蔗量的提高主要是来自亩有效茎数的增加,亩含糖量的增加则主要来自蔗糖分的提高,而这些增加或提高都是相当显著和稳定的。植株形态的变异以叶片为显著,茎形茎色无明显变异。它的酯酶同功酶的酶谱发生明显变化,说明粤糖辐83-5是有别于原始供体粤糖71-210的。  相似文献   

7.
甘蔗强化育种是用甘蔗野生种第二、三代或增加甘蔗“种”、“属”血缘强化甘蔗种性而获得优良品种。根据选种目标,选用野生种第三代运河点28/11、36/320、36/105、44/101,分别强化早熟品种粤糖59/65和崖城红皮,初步选育出早熟、高糖、高产、生势强的优良品系:崖城77/133、77/109、77/119等;增加“种”、“属”血缘用崖城75/283(黑腊×蔗茅)强化崖城红皮也选出一批优良材料。为适应我国甘蔗糖业的发展,采用这种强  相似文献   

8.
在粤西蔗区以粤糖61号(粤糖03-373)和粤甘50号(粤糖08-776)甘蔗品种为材料,通过无人机进行叶面喷施不同甘蔗增糖剂(自主开发的增糖剂1、增糖剂2、增糖剂3,以及商业产品乙烯利和草甘膦)及清水作为对照,研究其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增糖剂对2个甘蔗品种的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对蔗糖分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同时可以降低还原糖含量。其中,增糖剂3的增糖效果最好,2个品种甘蔗在喷施增糖剂3后20、40和60天时的平均蔗糖分比清水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0.70、0.84和0.63个百分点(绝对值),以喷施后40天左右收获效果最佳。本研究可以为无人机喷施甘蔗增糖剂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果蔗拔地拉、广东黄皮果蔗及糖蔗闽糖92-649,ROC16,ROC2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预处理、蔗糖浓度及不同激素水平对甘蔗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VP水溶液浸泡外植体,可使平均褐化率由43.1%减低到22.4%,愈伤组织诱导率由61.04%提高到71.25%;添加50g/L的蔗糖浓度可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  相似文献   

10.
烟草愈伤组织辐射诱变抗苯丙氨酸突变体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K326为材料,研究了L-苯丙氨酸的筛选浓度,γ射线剂量和愈伤组织活化时间对抗苯丙氨酸突变体筛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苯丙氨酸浓度越高,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变比例越高,细胞活性越低;γ射线剂量和愈伤组织活化时间均对愈伤组织的致死率有较大的影响。综合分析后,采用活化1周的愈伤组织,40Gy的γ射线辐射,以附加3.00mmol/LL-苯丙氨酸的MS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经多次"筛选—回复"培养,筛选出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含量显著提高的抗苯丙氨酸细胞系,并诱导分化出再生苗。烟草愈伤组织辐射诱变抗苯丙氨酸突变体筛选体系的建立,为高苯丙氨酸含量烟草材料的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详细阐述了早熟、高产、高糖、抗病性好的甘蔗品种粤糖07-516的选育过程,并就其农艺性状、蔗茎产量、蔗糖分、抗性等性状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以粤糖00-236为母本,桂糖96-211(桂糖26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历经8代农艺性状、糖分和产量相关性状的选择,育成了早熟、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甘蔗新品种粤糖07-516。通过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粤糖07-516蔗茎产量达108203.06 kg/hm~2,含糖量达16898.59 kg/hm~2。该品种适合我国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详细阐述了高产、高糖、抗病性好、抗旱性强的甘蔗品种粤糖02-305的选育过程,并就其农艺性状、蔗茎产量、蔗糖分、抗性等性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粤农73-204为母本,CP85-384和CP92-624为混合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历经9代农艺性状、糖分和产量相关性状的选择,育成了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甘蔗新品种粤糖02-305。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粤糖02-305蔗茎产量达104080.95 kg/hm2,含糖量达15050.11 kg/hm2。该品种适合我国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阐述了高产、高糖、抗病性好的甘蔗品种粤糖05-267的选育过程,并就其农艺性状、蔗茎产量、蔗糖分、抗性特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以粤糖92-1287为母本,粤糖93-15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历经8代农艺性状、糖分和产量相关性状的选择,育成了高产、高糖、抗逆性强、晚熟的甘蔗新品种粤糖05-267。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粤糖05-267蔗茎产量达102621.60 kg/hm~2,含糖量达13730.70 kg/hm~2。最后,对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30个甘蔗栽培种或原种为材料,用ISSR标记方法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0份甘蔗种质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375~1.000之间,其中,甘蔗栽培种与热带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850~0.950之间,说明这些甘蔗栽培种与热带种的血缘关系近;甘蔗栽培种与割手密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25~0.675之间,说明这些甘蔗栽培种与割手密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甘蔗栽培种与斑茅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在0.375—0.525之间,表明这些甘蔗栽培品种与斑茅的血缘关系较远(实质上参试的甘蔗品种都不是斑茅的后代);参试的23份栽培种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关系在0.725~1.000之间,说明这些甘蔗栽培种之间的血缘关系较近,种质血缘窄,应加强含有多个野生种质的杂交后代的选育。同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20水平上可将30份供试甘蔗种质材料分为3个类群,其中3个热带种和23个栽培种聚为一类,3个割手密聚为一类,斑茅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5.
福建自育甘蔗品系的基础种质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甘蔗品系系谱图根,对福建自育的38个品系及其亲本进行基础种质亲缘关系分析,育成福建甘蔗品系种质有23种,其中11种为热带种,3种割手密种,2种印度种,3种中国种,1种大茎野生种,1个斑茅及蔗茅和高粱各一个,38个品系中至少有8个共同的祖先,亲缘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16.
抗黑穗病甘蔗优异育种材料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7-2000年对312个甘蔗优异育种材料(品种)进行人工接种,测定甘蔗黑穗病抗性,结果表明:福农83-86、粤糖8501722、桂糖84-332、川宁78-111、闽糖92-649等材料的抗病反应型为高抗至抗病,是抗黑穗病的优异育种材料(品种)。  相似文献   

17.
粤糖08-196是在翁源蔗区选育的一个适应当地蔗区生产特点的优良甘蔗新品系,经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甘蔗新品系粤糖08-196丰产稳产、较早熟高糖、宿根性较强,抗旱性和耐寒性较好,其蔗茎产量达86.89 t/hm~2,比ROC22减产1.07%,公顷含糖量达11.80 t/hm~2,比ROC22增产糖0.57%。配合适当的栽培技术措施,可保留2年以上宿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