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提出的基于单一主导功能用途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类型在山地地区的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中的适用性较弱,且规划分区的具体技术流程也未有明确;当前,部分省份发布的县(市)级指南又局限于地方的针对性而缺乏普遍指导性.基于此,文章针对我国山地地区普遍出现的"双评价"结果和土地现状用途在...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 南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 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县级国土空间规划 作为“五级三类四体系”中侧重于实施的重要 层级,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对全县域、全要素、 全过程的空间管控。本文从四川省大英县 实践探索的角度,对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编制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县级国土空 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 了总体规划编制中基于县域发展战略导向的 “优地优用”策略、基于县级尺度的五律导 向研判评估策略、基于县域发展供需导向的 留白控制策略以及基于县级层面服务于规划 管治的技术支撑策略,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 规划编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范式借鉴。  相似文献   

3.
4.
文章以南京市为例,探索基于多源空间大数据“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城市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源。通过自上而下地从宏观层面分析统计数据,将碳排放总量分配到城市不同区域,进而自下而上地从居民建筑、产业活动和交通等排放活动出发,计算出具体地块的碳排放。研究旨在为南京的生态空间、紧凑用地、绿色行为、结构优化、产业新城等方面提供国土空间规划支持,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城镇建成环境通过改变城镇空间要素属性和布局逐渐适应城镇气候环境系统,是影响城镇气候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协调度分析为评价方法,构建城镇街区空间形态与其气候背景适应性的量化评价方法体系。以浙江省长兴县典型街区空间紧凑度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降水、气温对研究区气候系统的温和湿润程度综合贡献最大,达到64%,土地开发强度、土地集约利用对街区空间紧凑程度影响最大,达到60%。(2)就促进系统协调度而言,地域气候的温和湿润程度与街区空间紧凑程度均存在临界值。  相似文献   

6.
在对新老城区协调度内涵阐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老城区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新老城区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同时以上海、广州、西安和天津为例,定量测度并分析了2010-2014年间这4个城市新老城区的发展水平、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除广州外,上海、天津、西安的新老城区协调度均表现出下降的特点,新老城区发展差距的扩大意味着如何促进新老城区的协调联动发展将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江苏省各地级市人地系统耦合协调度,从功能视角分析“三生”空间配置,并探索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人系统得分呈上升趋势,且空间差异明显;地系统得分的规律性差;人系统得分高于地系统,且两者变化趋势不一致。(2)耦合协调度呈现空间梯度分级,苏南基本处于高度耦合协调等级,苏中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等级,苏北处于低度耦合协调等级。(3)高度耦合协调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比例约为1.2:1.0:2.0;中度耦合协调区,比例约为2.0:1.0:2.8;低度耦合协调区,比例约为2.8:1.0:3.8。研究结果可以为江苏省各地级市制定差别化的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昔  余亦奇  郑玥 《规划师》2020,(6):20-25
脆弱性研究是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范式。文章以国土空间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三种功能导向、"压力-敏感性-应对能力"三个层面的国土空间脆弱性研究框架,加强了综合集成方法在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随后,以山东省荣成市为实证案例,通过识别不同功能导向下国土空间脆弱性高和较高的区域,分析导致脆弱性的原因,从减缓压力、降低敏感性和提升应对能力三个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以促进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跨界地区的空间协同治理常因各种阻碍而难以解决空间治理的“碎片化”问题,省际毗邻地区的空间协同治理涉及更多层级的治理主体,因此具有更大难度。文章基于府际博弈视角,从博弈主体、博弈平台和执行机制三个方面分析阻碍省际毗邻地区空间协同治理的主要原因,并以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的空间协同治理为例,解析其协同治理策略及发挥作用的内在原理,以期为区域治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效率存在密 切联系,探究两者间关系可以为县域中小城市 低碳发展提供指引,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 供新参考。文章在大城市碳排放效率评价研 究的基础上结合县域中小城市特征,进行碳 排放效率评价指标选取及模型构建,通过建 立面板数据模型对2005—2020年间长三角 地区县域中小城市空间形态对碳排放效率影 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态 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城市 空间形态紧凑度、复杂度及破碎化程度与碳 排放效率密切相关;紧凑程度的提高对碳排 放经济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复杂程度和破碎 化程度的下降会对碳排放经济效率和碳排放 社会效率产生积极影响。总体而言,城市空间 形态主要通过影响交通碳排放进而对碳排 放效率产生影响,交通碳排放水平是长三角 地区县域中小城市碳排放经济效率和碳排放社会效率的首要影响因素。结合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强化结构性填充式开发以及调整空间组织 模式等策略,以期助力县域中小城市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丘陵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城镇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制约,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相对突出。基于生态容量模拟的方法能促进生态效应与社会经济效应的协调统一,为城镇开发提供基础保障。现有城镇生态容量的确定方法未能对丘陵地区开发生态环境复杂敏感、建设不可逆、测算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生态容量”和“丘陵地区城镇建设特点”认知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生态容量确定方法,并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形成生态容量模拟的建构逻辑,提出综合性的多情景模拟方法,并以中新(广州)知识城为例,探究该方法的应用,为生态文明背景下丘陵地区城镇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地区生态高质量修复与智能化监测的更高诉求,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体生境质量评价,旨在探索风景园林数字技术的前沿领域,为长三角一体化地区的水体生态修复与生态绿色发展提供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方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训练,实现大范围、大批量的水体生境卫星图像智能识别、分类与评价。【结果】构建了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启动区水体生境卫星图像数据集,训练了水体生境质量评价深度学习模型,对研究范围内全域的水体生境进行了高精度、自动化的生境质量评价。【结论】深度学习模型能够长时序、大范围地对水体生境进行质量评价,为水体生境的修复实践提供技术支撑,未来可实现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体生境质量的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14.
基于跨城出行联系测算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区域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首先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内居民跨城出行联系。不同时段跨城出行联系表达了城市群内部不同类型的功能联系。随后,综合运用5种方法测算了跨城出行联系表达的城市等级。与基于人口规模等级结构相比,基于功能联系的城市群等级结构更具有扁平化特征,基于功能联系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等级结构也具有时间维度特征。上海依然是核心城市,杭州市区的等级显著提升,昆山市等城市在跨城功能联系网络中的地位也较高。对照已有城市群相关规划,功能联系维度下高等级的城市主要是部分传统中心城市和部分苏南地区的经济发达的中小城市,一些传统地区中心城市的等级降低。城市等级结构具有空间不平衡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反对乡村“大拆大建”的背景和国土 空间规划中“三生空间”融合发展的语境下,乡 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优化与协调发展已经成 为新时代主要探索的课题,其中如何构建多尺 度的乡村生态网络从而解决乡村生态规划设计 不同层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长株潭绿心 跳马片区为例,首先基于遥感数据对乡村空间进 行识别;其次依托MSPA、InVEST及Linkage Mapper等模型和工具识取绿心和跳马片区尺度 下的生态源地、廊道及生态节点;对于更小尺度 的典型片区,进行无人机测绘与现场调研,明确 场地水系、植被、生境现状概况;最后叠合三尺 度下的生态网络格局,并综合生态嵌套特征对 典型片区提出相应的景观优化方向及需求。研 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4个共有源地、6条共有廊 道、2处重合夹点及6处重合障碍点的保护与修 复对于跨尺度生态连通具有重要意义;应积极疏通小尺度上识别存在但大尺度上没有的和潜在的廊道,这有利于源地扩张;对于源地间较长的 廊道,应结合更小尺度的生态要素识别,提出低层级尺度的廊道以及生态踏脚石的优化方向。研 究不仅可为长株潭绿心的乡村景观规划提供方向,所归纳基于多尺度分析与嵌套的景观规划路 径还可为乡村景观在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