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中国传统的山水环境营造观念是我国几千年来古人在城市空间环境塑造上留给我们的精华。本文基于传统山水环境观,尝试从隋唐洛阳城入手,探讨城市建设如何处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构建城市山水格局设计的途径与方法,对当代洛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隋唐洛阳城兴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唐时又不断扩大,逐渐形成拥有百万人口的东方大都会。先后在这里建都的有隋、唐、后梁、后唐,作为陪都的后晋、后汉、后周、北宋等,共计53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隋唐洛阳城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洛阳五大都城遗址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参与隋唐洛阳城考古的单位主要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河南省博物馆等。上个世纪80年代后,发掘考古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和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为主。据洛阳市文物部门介绍,考古大事如下:1954年开始,对洛阳隋唐洛阳城进…  相似文献   

3.
该文论述了隋唐洛阳城“象天法地”、“天人合一”、“跨河建城”、“城苑一体”、“园居一体”的“山水城市”建设历史经验,以及加强都城保护,防止都城风貌的缺失,构建和谐城市、艺术城市、园林城市和山水城市的历史文化源流。  相似文献   

4.
严巍  董卫 《建筑学报》2015,1(2):106-111
以洛阳为对象,提出了"城市历史文化空间梯度网络"的概念,通过古代城市地图图解、文献阅读、考古发掘、信息收集等手段,对不同时期洛阳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网络在时间、空间形成的梯度变化进行研究,并以其演变与解读及历史信息的整合为例,探讨构建老城合理时空信息梯度网络的方法,并在一体化的城市保护与发展时空观的基础上,探索城市更新过程中以历史信息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对洛阳老城历史街区交通概况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洛阳老城历史街区交通路网系统提升改善,要按照覆盖全面、交通便捷;功能明确、分流清晰;绿色出行、经济环保的原则,优化交通模式,改善交通设施,综合调整街区道路等级,规划交通枢纽和停车场建设,开发街区地下空间,发展地铁和轻轨,提升洛阳城市交通效率。  相似文献   

6.
短讯     
《中州建设》2013,(1):46-47
住建部驻河南城乡规划督察组巡查工作会议在洛阳召开 2012年12月19日至21日,住建部城乡规划督察员河南组巡查工作会议在洛阳召开。与会人员听取了该市城乡规划贯彻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风景名胜区保护情况汇报,并前往洛浦公园、隋唐洛阳城明堂展示工程、伊滨区等现场踏勘,对该市妥善处理城乡建设与文化保护关系、有效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马娜 《华中建筑》2006,24(11):172-173,182
《洛阳伽蓝记》详尽记载了北魏时期洛阳佛寺.该文据此对我国佛寺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北魏洛阳城市佛寺园林的形制特征、文化特质以及对后世寺庙园林的历史影响进行了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8.
在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背景下,从洛阳老城的历史空间中深度挖掘历史信息,并将其纳入洛阳老城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下关于洛阳老城的研究,所选取的研究时间跨度大,研究内容广泛而缺乏具体的探究,洛阳老城城市空间形态的内容尚不充分,对历史信息的阐释缺乏有效直接的表现形式。鉴于GIS具有空间可视化以及空间分析的优点,文章利用民国时期洛阳城关图为研究基础,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民国时期洛阳老城寺庙建筑为例,从分布状况以及聚集方式入手,对民国时期寺庙建筑的分布特征进行剖析,验证了GIS方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米晓燕 《山西建筑》2009,35(27):13-15
通过对洛阳城市历史演变的分析,提出洛阳城市遗址展示的目标理念,进而从城市机能更新、遗址旅游和景观设计等方面解析洛阳城市建成区遗产保护的方法,得出城市遗址展示规划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贾咏 《中州建设》2013,(8):20-21
“欲知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史学家司马光的这一千古佳句是对古都洛阳的精准定位。抖落一身铅华,洗去几世沧桑。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今天,这座千年帝都旧貌换新颜。借助建设洛阳新区的历史契机,洛阳古都正在吟唱新曲。  相似文献   

11.
玄胜旭 《华中建筑》2013,(10):136-141
在佛教寺院中的经楼与钟楼是早期佛寺的重要布局要素之一.但是,由于中国早期佛教考古发掘资料的缺乏,我们尚不知道其具体布局情况如何.因此,该文基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有关佛教文献记载,以及敦煌莫高窟佛寺壁画和韩日早期佛寺遗址资料,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寺中的经楼与钟楼布局变化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由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佛寺布局中的经楼与钟楼,由佛殿后边至佛殿前边、由中心院落以外至中心院落以内迁移,但其左右位置却无定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明清家具风格及艺术成就的讨论 ,对比日本家具及室内设计风格的发展 ,提出中国当代家具的设计应在研究学习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要从造型手法和艺术神韵中提取明清家具的精髓 ,从而推进我国当代家具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明代科举规制的成熟,使得专门服务于科举的贡院的形制也逐渐统一。据记载到清末全国一共有十七座省级贡院,这些贡院有的是在明代基址上进行修建或重建,有的是重新选址进行营建的。文章在介绍明清贡院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各种古籍文献史料,探寻这些贡院的选址特征。  相似文献   

14.
卫红  刘保国 《华中建筑》2011,29(12):154-156
从汉至唐,洛阳私家园林类型多样,其美学特征鲜明,主要通过园的规模、性质、环境空间以及追求的艺术境界来体现的,往往与园主的社会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个人情操以及造园的选址、手法有很大关系.该文通过对汉唐时期洛阳私家园林典型实例的分析,来论证其具备自然山水和写意山水同存的环境特征、恢宏壮阔和平淡青远并蓄的空间特征、雄浑壮美和...  相似文献   

15.
吴迪 《室内设计》2011,(5):60-62
本文介绍了利用ArcGIS9.x平台建立的明清时期四川地区城池的空间图形数据和相对应的属性数据分析明清时期四川城池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所得出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六朝时期南京的城市绿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并对今后南京城市的绿化提出了一见解。  相似文献   

17.
沈旸 《华中建筑》2006,24(11):102-107
会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建筑类型,该文以明清时期天津的会馆为研究对象,在天津古代城市建设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阅读历史文献以及实地调研等手段开展研究,从城市的角度,探讨天津会馆的建设与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及功能布局互动关系,旨在加深对明清天津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并为传统城市改造中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会馆,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兴城城墙是中国现存明清城墙中北方型城墙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文在梳理其筑城历史与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选址与规划布局的特点以及主要城墙组成单元的特色,从明清城墙群体的视角剖析了明清北方型沿海卫城城墙的基本特点与城墙设计思想,并认为兴城城墙是北方城墙中熟练运用城墙建造技术,严格根据礼制思想要求建造的关外军事要塞,其防御针对性特别强且具有较为浓厚的北方沿海平原的地域特色,是北方型城市城墙中不可多得的典型案例之一.  相似文献   

19.
言华 《园林》2021,(3):38-46
采用文献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明清时期古徐州之地的徐派园林.结果表明:文献记录这一时期园林共115处,其中,皇家园林14处,私家园林73处,官署园林2处,寺观园林6处,书院园林8处,公共园林12处.由于漕运的发达,带动古徐州地区的经济繁荣,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区域园林进一步发展繁荣,徐派园林进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