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利用VB6.0开发应用功能模块.形成磨矿流程辅助设计系统.可以完成磨矿流程及设备的选择计算.绘制矾磨矿数质量流程图.特点是输入原始数据简单.计算速度快。  相似文献   

2.
多效逆流精馏流程的设计型模拟优化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杰  王葳  杨莹 《化工科技》2000,8(6):29-32
针对多效逆流精馏流程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逆粒流精馏过程的设计计算的通用数学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经实例考核,证明了所给模型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选矿厂的能耗大户为球磨机,故多碎少磨成为破碎、磨矿设计的原则.一般设计的入磨粒度为15~10 mm,为了达到这一粒度,破碎机及破碎流程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火药破碎敏感度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国内外普遍使用压力一时间曲线上的第一负压力波幅值来描述压力波的强度,用来检验装药安全性。本文将火药破碎程度与压力波敏感度联系起来,在双一维两相流内弹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破碎度与第一负压力波幅值,第一负压力波幅值与最大膛底压力关系的曲线。指出用破碎度可以为装药安全性研究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合成氨厂变换工段的传统流程不仅长,而且设备也多,许多厂家虽对此作了许多的改进,但弊端犹存。本文论述的是采用SB催化剂的变换系统流程,并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工艺计算。使用SB催化剂效益显著:可省掉热交换器和水加热器各1台;年节约蒸汽达1095t;还可节约50%的冷却水。  相似文献   

6.
7.
半水-二水法磷酸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能耗低、酸品质好、石膏质量佳等优势,近几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改建磷酸项目和新建磷酸项目所采用。磷矿石筛分破碎流程选择正确、设备选型正确是为磷酸装置提供合格粒度矿粉的重要保障。介绍了磷酸厂内磷矿石常见筛分破碎流程、设备,分析了各种筛分破碎流程、设备的优缺点,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提出了适合半水-二水法磷酸装置干法磨矿工艺的磷矿石筛分破碎流程与设备选型,探讨了交叉筛、辊式破碎机用于磷矿石筛分破碎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破碎是水泥厂处理原料的首要工序,因此该系统应当工艺简单、选型正确、工作可靠、操作维修方便;更要泣重机型可靠,适应原料的物性,系统合理,使用经济。文章详细介绍了达到上述各项要求的保证环节,如:破碎机的选型和破碎系统。车间的工艺设计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应用日益普及的现状,我们编写了以强化训练学生计算能力为目标的《化工计算与软件应用》教材。本文分析了传统化工计算教材内容的不足,阐明了选用流程模拟软件作为化工计算主要工具的必要性,介绍了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内容组织、章节安排、编写风格的考虑,对新教材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出了意见。本教材在校内使用两年来效果明显,学生应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进行工艺设计的能力大幅增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重介质选煤厂介质流程计算时非磁性物含量及物料平均粒径这两个参数的计算方法;悬浮液中非磁性物含量对磁选机、循环水水泵选型影响较大,在流程计算中要注意这一参数的计算及选取;物料平均粒径对煤泥在轻、重产物中的分配率影响较大,该值计算越准确,分配率计算结果才能更接近实际生产中煤泥的分配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超细粉碎旋风分级系统的设计,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VB程序用于钙镁磷肥生产工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炉法钙镁磷肥生产工艺计算的复杂性,提出利用VB语言编写计算程序,并详细介绍了计算程序的构成、运行、特点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段塞流的通用气液两相流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海燕  李玉星  蔡晓华  宋承毅  孟岚 《化工学报》2013,64(10):3549-3557
气液两相混输流动中,由于段塞流与其他流型均有联系,从段塞流出发建立模型可以使不同流型下的计算模型得到统一。基于段塞流建立气液两相流动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完善模型对气泡和液滴夹带的处理。建立模型的闭合关系式,对关键参数(壁面及气液相间水力摩阻系数、液塞平移速度、平均液塞长度)的计算闭合关系式进行优选,得到适用于模型的闭合关系式,同时,对液滴和气泡的夹带给出夹带条件及相关参数计算式,最终建立基于段塞流的通用气液两相流模型。使用3组不同来源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计算压降和持液率的准确性,实验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庆油田实验基地的气液两相流实验以及国外研究人员的实验研究,包含各个气液流型。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优于未经关系式完善和优化的原始模型,大部分压降及持液率参数的计算误差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14.
Outlined here is a method for applying a model of discharge flow through a series of sharp-edged orifices from an inlet plenum,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total pressure drop across the flow distribution geometry. This particular case relates to a cross-flow filtration membrane module, but is applicable for any flow distribution system of a similar format.  相似文献   

15.
宋垚臻 《化工学报》2005,56(4):614-619
Based on reasonable model hypotheses and the energy analysi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air and water in a direct contact counter flow, a set of general equations that can describe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parameters of air and water and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of transfer process are given. A method utilizing MATLAB to solve these general equations is also proposed. Calculations and analysis with the model of a cooling- dehumidifying process give a consistent result with that of previous experiment. A new method for designing equipment such as evaporating cooler and cooling tower, and for analyzing experiment data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air and water in a direct contact counter flow can be derived from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6.
姚增远 《水泥工程》2020,33(6):86-89
本文采用14%~24%不同压碎值的高钛型矿渣碎石作为试验对象,研究其在同等条件下对C30、C50和C70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矿渣碎石压碎值逐渐增大,混凝土抗压强度均有下降趋势,当压碎值超过20%时,其抗压强度降低幅度增大;对于C30和C5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当矿渣碎石压碎值达到24%时,其抗压强度仍能满足该强度等级要求,可以作为混凝土骨料使用;对于C70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当矿渣碎石压碎值大于20%时,其抗压强度已不满足该强度等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旋风分离器设计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了旋风分离器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爽  李玉星  王冬旭  王权 《化工进展》2019,38(8):3640-3649
随着传统油田的快速消耗,高黏稠油的开发逐渐引起了重视。有关高黏油的气液两相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国内的相关研究目前还较少。本文针对高黏油气混输管路,建立了一种捕捉段塞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进行两相流水力计算和液塞长度统计的组合模型。通过气液相间滑移速度和液相连续性方程的求解得到管路中不同时刻和位置的持液率,以持液率的变化反映段塞的形成和发展。建立气液动量守恒方程关联持液率和压力,得到管路中各位置的压力变化。闭合关系式中,通过液塞平移速度、壁面及气液相界面的剪切力关系式加入黏度的影响,最终建立适用于高黏油气两相流的段塞捕捉模型。使用不同来源的数据验证模型计算压降和液塞长度的准确性,数据分别来源于国外研究者的实验数据和大庆油田的现场数据。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大部分压降误差在±15%以内,大部分液塞长度误差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19.
曾晖 《广东化工》2001,28(5):42-43,49
对承受应变力的压力容器是否需疲劳分析和设计进行判断,并对此类容器的结构设计及制造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