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杀菌剂对设施和露地黄瓜霜霉病的药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嘧菌酯、锰锌·霜脲、烯酰吗啉·锰锌、嗯唑菌酮·霜脲、氟吗啉·代森锰锌和噁霜·锰锌6种杀菌剂防治设施和露地黄瓜霜霉病.结果表明:杀菌剂对设施和露地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有一定差异.其中72%锰锌·霜脲WP(制剂用量1999.5 g/hm2)和25%嘧菌酯SC(制剂用量600 g/hm2)对露地和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均显著,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 d施药1次,共3次,防效均在77%以上;52.5%噁唑菌酮·霜脲WG(制剂用量750 g/hm2)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露地栽培明显高于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2.
9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水稻穗颈瘟高效、低毒、安全杀菌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嘧菌酯等9种杀菌剂进行药效比较。结果表明:50%嘧菌酯WG 180.0 g/hm2、20%稻瘟酰胺SC 300.0 g/hm2、40%稻瘟灵WP 600.0 g/hm2、75%三环唑WP 281.3 g/hm2的防效较高,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85.86%~87.47%及89.68%~90.93%;50%醚菌酯WG 120.0 g/hm2、12.5%氟环唑SC 100.0 g/hm2、10%己唑醇SC 75.0 g/hm2、430 g/L戊唑醇SC 80.6 g/hm2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72.74%~80.85%及78.61%~84.34%;25%咪鲜胺EC 337.5 g/hm2处理的防效较差,病穗率防效及病指防效分别为66.59%和72.70%。防治水稻穗颈瘟可以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咪鲜胺等常规杀菌剂及嘧菌酯、氟环唑、戊唑醇等新型高效杀菌剂。  相似文献   

3.
《农药》2016,(2)
[目的]确定马铃薯晚疫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加以验证。[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从吉林敦化市和河北围场县采集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药剂的敏感性,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结果]2地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频率均达100%,菌株均为高抗,抗性水平高达上万倍;对嘧菌酯、霜脲氰、烯酰吗啉抗性频率为0~63.6%,抗性水平为0.33~2.84倍,抗性菌株均为低抗;对氟吡菌胺抗性频率高达84.6%~100%,但抗性菌株均为低抗,抗性水平为3.56~3.90倍;按照推荐剂量4次施药后第7天,58%甲霜·锰锌WP及68%精甲·锰锌WG的防效均显著低于80%代森锰锌WP的防效,而72%霜脲·锰锌WP、50%烯酰吗啉WP、250 g/L嘧菌酯SC和687.5 g/L氟菌·霜霉威SC具有良好防效。[结论]田间抗性发生情况为相应产品的田间药效所验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产生严重抗性而导致58%甲霜·锰锌WP及68%精甲·锰锌WG中甲霜灵或精甲霜灵防效丧失及58%甲霜·锰锌WP及68%精甲·锰锌WG防效降低,而晚疫病菌对霜脲氰、烯酰吗啉、嘧菌酯、氟吡菌胺仍保持敏感,72%霜脲·锰锌WP、50%烯酰吗啉WP、250 g/L嘧菌酯SC、687.5 g/L氟菌·霜霉威SC仍可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采用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WG)对葡萄霜霉病进行了2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后8 d,50%嘧菌酯WG 93.75~187.50 g/hm2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均在72%以上),且对葡萄植株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5.
烯酰吗啉水乳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种药剂不同处理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烯酰吗啉EW900和600mL/hm2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效,第2次施药后14d的平均防效可高达83.3%和84.6%,极显著优于25%甲霜灵900g/hm2WP和10%烯酰吗啉EW150、300mL/hm2。10%烯酰吗啉EW900mL/hm2和EW600mL/hm2在防效上无差异,建议生产上使用10%烯酰吗啉EW600mL/hm2。  相似文献   

6.
以噻呋酰胺和嘧菌酯为有效成分,通过对溶剂、表面活性剂的筛选,确定4%噻呋·嘧菌酯展膜油剂的最优配方为噻呋酰胺2%、嘧菌酯2%、癸酰胺10%、十二碳醇酯5%、601#2%、JP-95112%,助溶剂(油酸甲酯和溶剂油200#的质量比为2︰1)补至100%。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4%噻呋·嘧菌酯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好,有效成分用药量为90 g/hm2、105 g/hm2时,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68.77%、73.18%,药后30 d防效分别为82.39%、87.48%,均优于对照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3种杀菌剂对向日葵黑茎病的拌种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拌种后对向日葵出苗安全,不产生药害;各个处理的防效均随着向日葵生育进程的推进而下降,以出苗后35 d防效最为理想,此时2.5%咯菌腈FS 11.25 mL/hm2、2.5%咯菌腈FS 9 mL/hm2和50%多菌灵WP 13.5 g/hm2的防效为71.7%~83.4%,显著高于50%多菌灵WP 9 g/hm2、70%甲基硫菌灵WP 13.5 g/hm2和70%甲基硫菌灵WP 9 g/hm2,经方差分析证明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结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种药剂进行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初花期用药1次,50%多·酮WP 1050~3150 g/hm2、25%氰烯菌酯SC 1500~3000 mL/hm2及25%戊唑醇EW 1200mL/hm2防效均超过70%,明显高于25%戊唑醇EW其它处理和25%咪鲜胺EC防效;小麦初花期和盛花期各用药1次,防效进一步提高,50%多·酮WP和25%氰烯菌酯SC各处理防效均在88%以上,与25%咪鲜胺EC、25%戊唑醇EW药剂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在赤霉病流行年份,50%多·酮WP、25%氰烯菌酯SC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9.
烯肟菌酯(试验代号SYP-Z071),化学名称3-甲氧基-2-[2-((((1-甲基-3-(4-氯苯基)-2-丙烯基叉)氨基)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隶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烯肟菌酯杀菌谱广、活性高、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与环境生物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杀菌活性(EC90值)为11.192μg/ml;1998~2002年在全国各地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烯肟菌酯在100~200μg/ml的处理剂量下,施药2~3次,对黄瓜霜霉病有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甲霜灵、霜霉威、苯氧菌酯,与安克、安克@锰锌及嘧菌酯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10%苯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斌 《现代农药》2011,10(4):55-56
进行了10%苯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菌酯悬浮剂是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较好药剂,其防效较高,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初期施药,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并有一定的持效性。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葡萄安全。建议施用剂量为10%苯醚菌酯悬浮剂500~1000倍液(100~200 mg/L),在发病初期施药。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22,(Z2):242-244
采用盆栽法进行了烯酰吗啉、嘧菌酯复配产品对葡萄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嘧菌酯(20∶20)复配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EC50为10. 225 9μ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嘧菌酯40%悬浮剂2 000倍3 000倍使用浓度下,防治效果达81%3 000倍使用浓度下,防治效果达81%87%,而且持效期长,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45%肟菌·己唑醇WG、10%嘧菌酯CS防治水稻纹枯病、穗颈瘟效果明显,适期用药1次对纹枯病、穗颈瘟的防效分别可达80%以上、85%~90%,值得在水稻防治纹枯病、穗颈瘟上推广应用。每667 m~2 25%吡唑醚菌酯EC、45%肟菌·已唑醇WG、10%嘧菌酯CS经济有效用量分别为70 mL、20 g、90 g,此剂量防病效果显著。防治纹枯病最佳用药适期为田间穴发病率5%左右时,兼治稻瘟病;防治水稻穗颈瘟病宜掌握在水稻破口抽穗5%~10%时,兼治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13.
烯肟菌酯对白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凤琴  汪红 《农药》2006,45(6):422-423,426
烯肟菌酯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杀菌谱广,活性高,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与环境生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白菜霜霉病具有很好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72.2%霜霉威水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25%嘧菌酯悬浮剂及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相当。处理剂量100~200ga.i./hm2,施药2~3次,对白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能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15,(1)
[目的]测定25%唑菌酯·氟吗啉SC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结果]从内蒙古及齐齐哈尔3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唑菌酯·氟吗啉SC处理剂量为225、375ga.i./hm2时,施药4d后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分别达81.4%~82.3%、85.6%~86.2%,与其单剂20%氟吗啉WP 300 g a.i./hm2及72%霜脲·锰锌WP 1 080 g a.i./hm2处理的防效相当或更优,且处理的新叶更干净,新叶病斑较少。[结论]25%唑菌酯·氟吗啉SC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较为理想的药剂。考虑到用药成本,推荐田间用量为225 g a.i./hm2。  相似文献   

15.
4种杀菌剂对向日葵黑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种杀菌剂对向日葵黑茎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1000倍液、50%多菌灵WP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800倍液的防效较高,分别为77%、73.4%、72.6%;经方差分析显著优于防效次之的50%嘧菌酯SC2000倍液(防效65.5%)和其他2种药剂。建议生产上使用10%苯醚甲环唑WG1000倍液、50%多菌灵WP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800倍液。  相似文献   

16.
15%氯啶菌酯EC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氯啶菌酯EC防治油菜菌核病的防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油菜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15%氯啶菌酯EC有效成分用量为a.i.分别为100g/hm2、125g/hm2、150g/hm2时,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分别为70.55%、82.77%、87.99%。  相似文献   

17.
几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8,(11)
[目的]通过室内活性和田间药效研究,筛选出有效防控葡萄霜霉病的杀菌剂。[方法]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测定氟吡菌胺、丁香酚、嘧菌酯等6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结果] 97%氟吡菌胺EC50值为0.35 mg/L,在质量浓度为2 mg/L时,田间防效达到90%以上,99.97%亚磷酸活性较差。[结论] 6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均有防治作用,氟吡菌胺和嘧菌酯可作为防控葡萄霜霉病的有效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物农药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2019,(11)
[目的]为筛选出防治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安全有效药剂,分别选用5种生物农药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探讨不同生物农药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0%多抗霉素WP 2次药后7 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80.34%,0.3%丁子香酚SL 2次药后7、14 d对黄瓜霜霉病防效分别为67.11%和77.38%,2种药剂的防效均分别优于对照药剂250 g/L嘧菌酯SE和100 g/L氰霜唑SE以及其他处理药剂。[结论]10%多抗霉素WP和0.3%丁子香酚SL可作为防治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理想药剂,2种药剂在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发病前或初期,与其他保护性药剂轮换交替使用,以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李易初  孟庆林  石凤梅  马立功  刘佳  张匀华 《农药》2015,(4):301-302,312
[目的]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药剂,进行黑龙江麦区田间防效试验。[方法]人工喷雾接种方法进行12种药剂的保护性和治疗性试验,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及防效。[结果]单剂整体防效好,25%氰烯菌酯sc防效达90%以上,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混剂40%氟环·多菌灵SC保护作用好,30%多·酮WP治疗作用较好;无公害药剂壳聚糖保护作用较好。[结论]45%咪鲜胺ME、430g/L戊唑醇As、250 g/L嘧菌酯SC及混剂可与传统药剂交替使用,减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初步研究了乙嘧酚磺酸酯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应用技术。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乙嘧酚磺酸酯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5.6162 g/mL和40.3993 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在600~1200 mL/hm2剂量下,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均匀喷雾2~3次,末次药后10 d的防效为79.0%~91.4%。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可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