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活动课程。如何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何运用恰当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这门课程授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自从网络多媒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和活动性,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社会发展、热爱生活的儿童。  相似文献   

3.
桂花 《信息技术教育》2014,(16):168-168
在《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中,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很重要.有效地把握信息资源的特点并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加以运用,就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握好信息资源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现本文拟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大自然为背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但我们平时上课,不可能天天带学生到户外去实践,到社会上去体验,为此,用媒体课件的方式,再现生活和自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地接触了解自然和社会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品德与社会课如何才能用好多媒体课件呢,我认为必须注意四点。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以下简称品社课)是一门育人育德的重要课程,需要真实的生活素材和人文体验,容不得半点虚假。而信息时代的到来所提供的海量品社课程资源正为活泼灵动的课程提供了坚实课程资源的基础,拓展教材内容,有效选择和组织教学活动资源,通过编制各种教学课件,展现或模拟各种场景,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突显《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从而提升小学品社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品社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后,如何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教师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道: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活动课程。如何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何运用恰当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这门课程授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自从网络多媒体进入课堂后,大大优化了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环境,使教育本身从目的到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活动课程.如何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何运用恰当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这门课程授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自从网络多媒体进入课堂后,大大优化了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环境,使教育本身从目的到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网络多媒体的具体化、清晰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在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感悟了道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使课堂充满情趣,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9.
张铁成 《网友世界》2014,(12):164-164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实现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于一体的课程,是学生创新与实践的重要基地。要想上好这门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还要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体现其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于一体的课程,是学生创新与实践的重要基地。要想上好这门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还要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体现其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注重培养良好习惯,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品德的培养不仅是限于一个学科的行为,而且要让它贯穿在整个学习和生活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授课基本都是在机房.特殊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生活发展水平作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Orrin 《Internet》2008,(5):11-11
互联网世界总是充满奇思妙想,这是一个智者与有心人充分施展的舞台,在这里总有许多新的技术出现改变着传统的互联网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Orrin 《程序员》2008,(5):11-11
互联网世界总是充满奇思妙想,这是一个智者与有心人充分施展的舞台,在这里总有许多新的技术出现改变着传统的互联网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回归生活,以人为本是小学品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实施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时,我们要力图体现这些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使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学生具有通过具体活动和体验来进行思考的特点,在教学中重视开展直接体验性活动,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生活。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我认为品德与生活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科学运用“动”的策略,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隋感,内容和语言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渐渐地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教育在不断的改革中也越来越注重实用性,所以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中,加入了实用性很高的一门课程——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受教育大军中的一员,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人才,他们也应该学习更多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将计算机互联网有机的结合,更好的运用于工作与生活.本文将浅谈有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问题及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新课程以全新的姿态逐渐步入大家的视野,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们的关注和研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巾,利用、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课堂上,纷呈的网片、煽情的文字,悠扬的音乐,生动的影片等各类层出不穷的资源正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军我们的课堂。但在听课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