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传统的无人机测控信号容易被干扰和截获。在现有无人机测控系统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无人机微弱扩频信号的单通道单脉冲跟踪系统的实现方法,同时突破了扩频信号并行快捕和误差电压的高精度相关解调等难题。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测控信道而无需额外增加设备量,具有跟踪系统灵敏度高、跟踪精度高、算法简单和设备简单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对无人机的隐蔽高精度测角跟踪。  相似文献   

2.
基于直扩技术的角跟踪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通道单脉冲的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角跟踪的设计方案。分析了扩频系统的角跟踪工作原理,用中频信号模拟射频信号对系统模型进行简化,并基于这一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实际应用进行了专题试验,采用了一种用伪码遍历代替相关解扩进行角误差信号搜索的方法,并对伪码的搜索、捕获和跟踪的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设计,实现了扩频信号角误差信号的搜索和跟踪功能。  相似文献   

3.
双通道角跟踪体制实时校相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通道单脉冲角跟踪体制在航天测控设备中应用广泛。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双通道单脉冲角跟踪体制数字接收机角误差解调原理,提出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实时校相的算法模型,旨在缩短设备任务准备时间,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提高设备应急测控能力,同时也为国内测控领域后续设备研制与生产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杜丹  王文政  扈景召 《电讯技术》2021,61(7):800-806
全空域球面相控阵测控系统是一类新的测控系统.在介绍该系统角跟踪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概述了角跟踪系统设计方法以及单脉冲角跟踪、圆锥扫描跟踪、变口径跟踪、多目标跟踪和过顶跟踪等技术,可供该领域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中继卫星星间链路低速扩频和高速数据传输信号时,使用单通道单脉冲、有限个系统中频带宽档位、包络检波方法进行角跟踪的可行性,给出了角跟踪误差信号和信噪比计算公式、中频带宽的选取原则.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所有星间链路信号类型的角跟踪,简化了星地控制.  相似文献   

6.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测控需要解决“黑障”、超视距时空连续覆盖和多目标等难题,根据太赫兹电磁波可以穿透等离子体而大气传输损耗大的特点,研究以飞机和飞艇为主要平台的空基太赫兹测控系统,提出采用扩频体制实现对高速飞行器进行测距、测速、遥测和遥控的综合测控以及多目标测控,采用 nRR(n≥3)测量体制实现高速飞行器的外弹道测量,分析表明空基太赫兹扩频测控系统技术可行,但离工程应用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遥测地面站天线系统的研制和改进,检验天线伺服系统的性能,需要对角跟踪信号进行动态模拟。文中在分析了遥测接收站单通道单脉冲跟踪机理的基础上,对天线角跟踪坐标系及馈源角跟踪坐标系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推导出角跟踪信号的模拟公式,论述了角跟踪信号在遥测设备上模拟的具体实现方法并加以设计实现。最后对角跟踪信号模拟精度进行分析,验证了该角跟踪信号模拟方法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对低轨卫星目标进行跟踪的一种实现方法,详细阐述了单脉冲差模跟踪接收机的工作原理,给出了接收机的原理实现框图,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采集数据,并进行了跟踪误差分析。差模技术是现代天线角跟踪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设计合理,工作稳定,特别是在低轨道遥感遥测卫星地面接收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扩频信号跟踪测角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瑞榜 《无线电工程》2004,34(1):31-32,49
该文提出了一种单通道单脉冲体制的可对直接序列扩频信号跟踪测角的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系统仿真。给出了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实现对扩频信号的解扩、解调、载波恢复和角误差信号提取的方法,可以提高跟踪测角的灵敏度以及全系统抗干扰和抗截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单脉冲跟踪体制在遥测遥控、目标跟踪等领域有重要地位,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特点是设备简单、实时性好、动态滞后小、没有与差通道幅度及相位不一致的问题,但是较大的通道噪声也会影响跟踪精度。叙述了单通道、单脉冲跟踪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提出了工程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该跟踪接收机已成功应用在某型号产品上,证明该接收机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利用单片机实现太阳跟踪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单片机对追光系统中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计算公式计算能力不足等缺点,往往会导致追光系统不够精确和稳定。该设计在处理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时摒弃了单片机直接套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计算公式的做法,而是利用计算机将某一地点确定月份的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进行计算和统计,得到了其近似拟合函数,单片机可根据此拟合函数进行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的近似计算并进行太阳跟踪,在完成近似跟踪后启动由四象限硅光电池和凸透镜组成的光电跟踪系统,完成对系统的精确调整。该方法的应用解决了单片机对天文算法计算能力不足的缺点,同时实现了对太阳高效、实时、精确的追踪,对实际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技术(简称无人机测控技术)是指对无人机进行遥控、遥测、跟踪定位和信息传输的技术。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简称无人机测控系统)由数据链和地面控制站组成,其性能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无人机系统的性能和规模。介绍了无人机测控技术的基本概念,重点分析了其主要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无人机测控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USB系统是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充分利用USB现有设备,以有线射频闭环方式与新研制的目标动态模拟设备闭环,构建船载USB半实物仿真训练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海上动态环境下空间目标轨迹的仿真生成和动态修正方法。设计了目标动态模拟设备,阐述了动态目标距离、速度、角度模拟的原理和实现技术途径。该系统的实现和应用大大提高了航天测控联调、演练和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4.
激光供能为无人机长时间工作提供了保障,但是激光供能对捕获、跟踪和对准(APT)系统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无人机距离地面补给站远、激光跟踪延迟、无人机供给能量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采用当前统计模型构建,通过残差检测对无人机模型进行实时的修正,加快位置更新速度,实现激光对无人机的最优跟踪.经过仿真...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SCM自跟踪体制下跟踪信号的特点,建立了SCM系统中数字AGC环路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模型的传递函数对环路模型的稳定性及稳定时间作了Z域分析。分析了在SCM跟踪体制中AGC包络提取时的要点,并给出了一种实用的包络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有关系统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是无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作用距离,系统可以分为微型无人机、极近程无人机、短程无人机、远程无人机的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对系统设计中的有关系统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频率资源如何利用、测控和通信功能怎样综合以及系统的技术体制如何选择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人机测控系统性能测试的需求,开发出以真实的地面指挥控制站设备和机载仿真设备组成的仿真平台。该平台采用串行通信、网络通信、GIS和视频压缩编解码等技术,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了无人机遥控指令发送与接收、遥测数据和视频压缩图像发送与接收并显示的测控系统工作闭环过程。它可以用于无人机测控系统的空地联试及测控设备的定性测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于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构建的天地一体化遥测、跟踪与指挥系统,不仅能有效地提高遥测、跟踪与指挥的覆盖率、定轨精度、飞行器全程测量和对多目标的同时遥测、跟踪与指挥能力,而且能够完成各类对地观测卫星的高速实时数据回传的任务。与常规的测控系统不同的是,中继星的遥测、跟踪与指挥是在地球这一复杂的背景环境下进行的,因而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采用阵列天线对目标进行自适应跟踪可以实现空域滤波,使信号得到加强,干扰得到抑制。采用Matlab软件仿真了中继星对目标星的跟踪过程,并对两种经典的自适应跟踪算法(LMS,DMI)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信号干扰比的变化,比较两种算法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9.
无人机激光充电相比于太阳光充电,能够提高充电能量功率及改善持续充电性能。自动跟踪瞄准精度是无人机激光充电的关键指标。结合激光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部件,分析了无人机激光充电跟踪瞄准精度。通过建立无人机激光充电跟踪瞄准模型,分析了对跟踪瞄准精度产生影响的各项误差因素,以及各单项误差变化分别对方位角和天顶角瞄准综合误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误差分配,通过误差综合计算得出激光充电跟踪瞄准的方位角和天顶角综合误差。通过对系统瞄准精度的分析,为后续标定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动平台相控阵卫星跟踪系统是一种高速运动目标实时跟踪系统,测角算法为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相控阵卫星跟踪系统方案,重点研究了适用于相控阵卫星跟踪系统的测角算法,在单脉冲测角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子阵划分的互相关角度测量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输出信号信噪比,并具有运算量小、测角精度高、适宜工程实现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卫星跟踪系统中角度测量的工程需求问题。数值仿真分析了影响测角精度的若干因素,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保障测角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