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建设部发布关于编制《全国城市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的通知,加快《全国城市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部委动态     
《城市规划》2006,30(7):5-6
建设部发文督建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国土资源部新举措再指囤地开发商,建设部将编制《全国城市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建设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制定《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建设部、国家发改委修订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建设部委托我中心编制的《全国重点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编制大纲》,结合全国重点镇供水实际情况,对重点镇供水规划的重要性、紧急性从实际方面、工程角度、专业技术领域给予一定的阐述,对于编制重点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态资讯     
<正>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印发《关于加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自2023年4月1日起,城市供水全面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通知明确,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水全流程保障体系和基本健全的城市供水应急体系。《通知》提出了推进供水设施改造、提高供水检测与应急能力、优化提升城市供水服务、健全保障措施4个方面共10项要求。在加强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方面,要求新建供水管网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规划建设,确保建设质量,加快更新改造,满足用户的水量、水压、水质要求。在加强供水应急能力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5.
《城镇供水》2012,(4):11-15
前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为提升市政公用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确保供水水质,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  相似文献   

6.
《广东建设信息》2006,(3):45-49
一、总论 (一)规划目的和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和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意见》(建城[2003]188号).推动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促进城市节约用水,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特编制《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近期规划》。  相似文献   

7.
建设信息     
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两部委组织编制的《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同时明确,《规划》是开展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昔目标》,推动城镇供水水质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在总结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并于2012年底正式发布。该《指南》实施细则的管网部分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管道部主要编写。上海市自来水奉贤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小明作为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管道部主任、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市政给排水标准化委员会副秘书长,是《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实施细则》编制的主要参与者,是该《实施细则》管网部分的权威第一人,他对《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实施细则》的解读,相信能够对全国同行业相关工作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了《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提出的远期目标,持续推进城镇供水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至2020年,基本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城镇供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最近,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近期规划(2006年-2007年)》(以下简称《供水管网改造规划》),并下发通知要求切实做好《供水管网改造规划》的实施工作,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投资力度,确保2007年前完成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任务。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建设》2006,(8):99-99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乡居民饮水和饮水安全问题。“十五”期间,为解决重点镇的饮水安全及配套设施建设问题,国家用国债资金启动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镇供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部分重点镇“吃水难”等问题得到了缓解,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继续做好“十一五”和2011年-2015年重点镇供水工程建设,建设部办公厅于2006年7月21日下发通知,建设部将组织编制《全国重点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通知内容如下:一、规划范围、水平年和目标(一)规划范围重点镇,是指2004年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关于公布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9月16日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督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政府城市建设、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加强水质督察工作,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该《通知》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的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13.
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为贯彻落实《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关于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4.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提出的近期目标是:在保障城镇供水水质方面,将解决因水源污染、设施落后等导致的饮用水水质不安全问题。在扩大公共供水范围方面,将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设市城市达到95%、县城达到85%、重点镇达到75%,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的用水需求。在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方面,80%设市城市和60%县城的供水管网的漏损率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地级以上城市将建设和完善供水管网数字化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发布国家标准《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2012年6月,发布《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2012年10月,印发《关于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2012年月11月,发布《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16.
《城镇供水》2006,(3):8-1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指示,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步伐,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节约城市水资源,现将《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近期规划(2006年—2007年)》(以下简称《供水管网改造规划》)印发给你们,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工程质量》2013,(Z2):3-3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各城市结合当地实际,参照《大纲》要求抓紧编制各地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同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时掌握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落实《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推动城镇供水水质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总结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并于近日印发各地. 《指南》包括九个章节:一、总则:二、技术对策;三、原水系统四:净水工艺;五、特殊水处理:六、应急处理:七、供水管网;八、二次供水;九、水质监控. 《指南》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济南市供排水监测中心.  相似文献   

19.
<正>经国务院同意,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正式发布实施。这是首次编制国家级、综合性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规划》针对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存在的总量不足、标准不高、发展不均衡、管理粗放等问题,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目标、规划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上海城市规划》2013,(4):127-127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各城市结合当地实际,参照《大纲》要求抓紧编制各地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同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时掌握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