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苯胺的化学催化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苯胺在酸性溶液中的催化聚合。结果表明反应介质的酸度不仅影响聚合产物的收率和颜色,而且对聚合物的结构和导电性能也有影响。提出了苯胺在酸性溶液中可能的聚合机理。并用IR、EPR、UV、差热谱仪对本征态和掺杂态聚苯胺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界面聚合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界面聚合技术的基本原理、界面缩合反应的类型,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界面聚合技术在膜材料(高聚物膜材料和无机膜材料)、微胶囊材料(农药微胶囊、阻燃微胶囊、微胶囊相变材料和智能型微胶囊材料)、新型纤维粒子及新型材料(聚苯胺粒子、聚次甲基吡咯导电微球、聚二甲基硅氧烷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界面聚合法制备MABR中空纤维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用于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MABR)废水处理的聚苯胺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复合膜,考察了普通聚合、掺杂和脱掺杂3种制备条件下得到的中空纤维膜的表面性能。测定了中空纤维膜的气体通量、膜丝表面亲水性,并观察了膜丝表面粗糙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初始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相比,复合中空纤维膜的表面亲水性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掺杂后膜的接触角由原先的89°下降到73°;脱掺杂后复合中空纤维膜的气体通量大于掺杂改性膜,但是小于原膜丝;脱掺杂后复合中空纤维膜的表面粗糙度较初始膜有较大提高。挂膜试验中,脱掺杂后的复合中空纤维膜表现出了优异的生物挂膜性能,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MABR中空纤维膜。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PTT)的聚合工艺条件对聚合物特性粘数和端羧基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缩聚温度是影响聚合物性能的最显著的因素 ,其它 3个条件的影响较小。实验获得的优化工艺条件为 :原料配比 1.7∶ 1,催化剂用量 4× 10 - 4 mol/mol DMT,缩聚温度 2 6 5℃ ,稳定剂用量 1× 10 - 4 m ol/mol DMT。  相似文献   

6.
原位化学氧化接枝聚合法制备PANI/AMTES-ATP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用偶联剂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AMTES)对凹凸棒土(ATP)进行表面修饰(AMTES-ATP),然后通过苯胺单体在AMTES-ATP表面的原位化学氧化接枝聚合,制备了基于共价键结合的聚苯胺(PANI)/AMTES-ATP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和热重-差热(TG-DTA)分析等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PANI高分子链是通过偶联剂AMTES以化学键的方式与ATP相结合的,AMTES的桥连作用增加了两相间的接触面积,使PANI在ATP表面形成均匀的包覆层.PANI与ATP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力,限制了PANI的生长和结晶.由于ATP表面的界电限域效应,使PANI以伸展分子链构象存在.ATP的加入和两相间作用力的存在使复合材料中PANI的热稳定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过氧化钨酸-过氧化氢均相催化氧化体系中,在盐酸或对甲基苯磺酸的存在下合成出掺杂态聚苯胺(PANI/HCl和PANI/TSA)。反应终了后,加入碘化钾除去体系中剩余的过氧化氢。产物分离过程中,使用了抽滤法与甲苯-水共沸蒸馏法两种方法。与抽滤法相比,用共沸蒸馏法处理反应后的产物能得到高产率的掺杂态聚苯胺。使用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研究了两种掺杂态聚苯胺的化学构造变化。使用四端子法测定了掺杂态聚苯胺的导电性能,其导电率能达到10-3S/cm数量级。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复合法分别制备了盐酸(HCl)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的导电聚苯胺(PANI)/钛酸钡(BaTiO3)[分别记为PANI(HCl)/、PANI(DBSA)/BaTiO3]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热性能、电导率及介电性能。结果表明,2种复合材料均具有核壳结构,与PANI(HCl)/BaTiO3相比,PANI(DBSA)/BaTiO3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更高的电导率及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9.
聚苯胺/涤纶导电织物再掺杂及洗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 /涤纶导电织物 ,采用不同种类的酸对其进行再掺杂 ,研究了酸的种类对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 ,并对导电织物进行了洗涤实验及洗涤牢度实验。结果表明 :无机酸对导电织物的掺杂效果优于大多数有机酸。导电涤纶织物的导电性能受洗涤液酸碱度的影响 ,其中碱性洗涤液使导电性能降低 2个数量级 ,酸性洗涤液使导电性能下降 1个数量级 ,而且聚苯胺在涤纶织物表面具有良好的附着性  相似文献   

10.
铝屑制备聚合铝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铝屑为原料制备聚合铝,研究了铝屑、盐酸、水三者之间的配比对生产聚合铝性能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温度、熟化时间等操作条件对聚合铝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制备聚合铝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阻燃剂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赵贵哲  刘亚青 《化工进展》2003,22(3):290-292
研究了界面聚合法制各微胶囊阻燃剂时,分散剂用量、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微胶囊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对苯二甲酰异硫氰酸酯与邻苯二胺为原料,通过界面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聚硫脲微胶囊,考察了搅拌速率、乳化剂用量、投药量等因素对微胶囊粒径及释放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阻烯剂红磷微胶囊的界面聚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界面聚合法制备红磷微胶囊阻燃剂,测试了产品的稳定性,吸水率,PH3发生量等物理性能。并研究了其用于ABS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4.
界面聚合法制备农药微胶囊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傅桂华  钟滨  陈建宇  王海英  章大诩  王广远 《农药》2005,44(2):66-68,73
选取杀螟硫磷作为有效成分,介绍了界面聚合法制备农药微胶囊剂的改进方法,将多异氰酸酯预处理后再进行聚合反应,并与农药微胶囊剂的传统制备方法进行了对比,发现方法改进后,微胶囊的囊皮特性得到很好改善,微胶囊的包药率提高约一倍,达到95%以上,热贮稳定性有很大程度提高,分解率从15%降低到2%左右,释放速度更加缓慢,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条件控制释放速度,说明改进后方法制得的微胶囊剂能更好地提高农药的持效性,可以减少施药量一文中还着重研究了多种反应条件对农药微胶囊化的影响,测定了农药微胶囊在水中的释放速度,实验表明:释放速度可以通过界面聚合反应的时间、微胶囊剂粒子的大小、农药与囊材的不同用量比、两种水相单体的不同用量比等因素进行控制和调节,以获得适合实际要求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15.
界面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索界面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的方法,探索了以水为反应介质的界面聚合法制备壁材为聚脲的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乳化剂的种类、分散剂的种类、壁材的用量、搅拌速度、界面聚合时间等因素对微胶囊的粒径和包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乙二胺作为壁材,聚合时间为4 h,搅拌速度为1000 r/min,乳化剂选择OP–10,以GY–DS02+GY–D05(m/m,3/2)作为分散剂,可制得平均粒径2μm、包覆率在90%以上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Polyaniline (PANI)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many fields due to its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different nanostructures of PANI changing from one‐dimensional to three‐dimensional have been obtained. By chang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the morphology of hydrochloric acid‐doped polyaniline could be changed from one‐dimensional nanoneedles or nanowires with a network structure (50–100 nm in diameter) to three‐dimensional hollow microspheres (ca 400 nm in outer diameter) via combining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and self‐assembly process. RESULTS These different nanostructures of PANI were prov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ies. A plausibl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ngeable nanostructures of PANI may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without surfactant or a traditional homogenous reaction system using CTAB as surfactant.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 four‐probe method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ANI does not change with increasing CTAB concentration, but crystallinity and conductivity of PANI increase with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Copyright © 2007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有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产工艺、过程和设备的分析研究,针对高粘度流体传热难度大的问题,进行了热流体混合速度及反应速度的试验,设计了一种生产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8.
界面聚合法制备黄色电子墨水微胶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界面聚合法,用戊二醛改性的三乙烯四胺,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出含黄色电子墨水的聚脲微胶囊。在搅拌速度为800~1 000 r/m in、乳化剂OP-10的浓度为0.05~0.12 mol/L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干燥后不易破裂,有一定机械强度、韧性、耐水性和耐热性;微胶囊壁厚约2μm;在直流电场中有显著的电泳现象,响应时间为0.2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