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边角料、天然橡胶(NR)、相应助剂和填料为主要材料进行共混混炼,再用模压法制备EVA边角料/NR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模压温度、模压时间和模压压力对复合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模压温度为145 ℃,模压时间为30 min,模压压力为12.5 MPa时,复合发泡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进一步测定了复合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和发泡倍率曲线,以及硬度和撕裂强度曲线. 实验数据表明,模压温度可改变复合发泡材料的交联程度,模压时间综合影响复合发泡材料的交联程度和泡孔大小,模压压力则与复合发泡材料泡孔生长有关,影响泡孔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以废弃工业乙烯-乙酸乙烯酯(EVA)泡沫边角料、天然橡胶(NR)和废旧胶粉等为原料,通过共混模压制备EVA边角料/NR/胶粉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交联剂、发泡剂等助剂的种类与含量对EVA边角料/NR/胶粉复合发泡材料的发泡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氮二甲酰胺、过氧化二异丙苯、N550炭黑、轻质碳酸钙含量分别为4 phr(每百克份数)、0.8 phr、5 phr、10 phr时,复合发泡材料的发泡质量及力学性能较好。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测试数据表明,在复合发泡材料体系中,EVA和NR的相容性良好,且填充胶粉后,共混体系的结晶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高发泡硬质PVC阻燃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步模压法制备了硬质聚氯乙烯(PVC)发泡材料,研究了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活化剂氧化锌(ZnO)、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用量以及成核剂碳酸钙(CaCO3)的种类对PVC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阻燃剂三氧化二锑(Sb2O3)对PVC泡沫塑料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择PVC树脂100份、钙锌复合稳定剂5份、硬脂酸(Hst)0.2份、PE蜡0.3份、AC5份、ZnO1份、DOP6份、DCP 3份、轻质CaCO310份、模压压力为10.0MPa、模压温度为185℃、模压时间为15min时,可获得泡孔均匀细密、密度较小的高发泡硬质PVC板材,SEM显示泡沫材料泡孔直径为50!m左右.Sb2O3能显著提升PVC泡沫材料的阻燃性能,当Sb2O3用量为8份时,材料氧指数达43.  相似文献   

4.
以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4HB)为基体树脂,选用发泡温度较低的碳酸氢钠为发泡剂,采用模压成型制备了发泡材料。利用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原理研究了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及成核剂种类对P34HB发泡材料泡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DCP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P34HB的热性能,当DCP质量分数为2%时,发泡材料的泡孔密度达到35.35个/mm3,发泡效果最佳,泡孔数目明显增多且具有大小均一的泡孔。成核剂的加入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的结晶性能,缩短结晶时间,减弱或消除后结晶现象,同时提高了泡孔形态的规整度,得到密实且均一的泡孔。  相似文献   

5.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为基材,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氧化锌(ZnO)为助发泡剂,分子筛为吸湿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超级暖边间隔条。考察了挤出工艺,特别是AC发泡剂质量分数对间隔条的泡孔结构、力学性能、吸水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出温度160~180℃时,泡孔结构均匀;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加入量超过1份时,材料会发生严重的熔体破裂现象。随着AC发泡剂质量分数的增大,间隔条的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减小,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吸水率提高,热失重和残余质量减小,但最大热转变温度和分解速率变化不大,说明AC发泡剂质量分数不影响基体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的热降解机理。间隔条制备的较优配方是:EVA 100份,AC发泡剂1~1.5份,ZnO 1份,分子筛30份。在此工艺配方条件下制备的间隔条泡孔结构均匀,力学性能及热学性能好。  相似文献   

6.
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原料,采用电子束辐射交联技术对其进行辐照交联,以氮气(N_2)为发泡剂,采用间歇式的物理发泡工艺对其进行发泡。研究了辐射剂量、发泡温度对EVA微孔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EVA发泡材料的交联密度增加;拉伸强度和硬度增大,拉断伸长率、发泡倍率、回弹性和压缩永久变形减小;在相同辐射剂量下,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发泡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减小,拉断伸长率、发泡倍率、回弹性和压缩永久变形增加。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发泡材料的泡孔尺寸减小,泡孔均匀性变差;且随着发泡温度的增加,发泡材料的泡孔尺寸增大,泡孔均匀性变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极限氧指数法(LOI)和垂直燃烧(UL-94)测试考察了一种无卤阻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阻燃性能;利用热重分析法(TG)研究了纯EVA及阻燃EVA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动力学,并采用Kissinger及Flynn-Wall-Ozawa方法计算了纯EVA和阻燃EVA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添加40%复合膨胀阻燃剂的EVA复合材料,极限氧指数达到28.6%,UL-94测试达到V-0级,残炭量相对纯EVA明显提高;随着升温速率增大,EVA和阻燃EVA的起始失重温度和各阶段的失重峰温均向高温方向移动;二者在第一阶段的热分解活化能均低于第二阶段,阻燃剂的添加使EVA的最大失重速率明显降低,热分解表观活化能提高,增强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不相容体系聚苯乙烯(PS)与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共混物,采用超临界流体发泡方法制备了不同PS/TPU配比的发泡试样。研究了不同配比时共混试样的拉伸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发泡试样的泡孔结构。拉伸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TPU含量增加,试样拉伸强度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两种组分各占一半时拉伸强度最低。当TPU质量分数为20%时,得到了细密均匀的发泡材料,泡孔尺寸小且泡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压法制备了高发泡倍率的聚丙烯基木塑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发泡剂用量对材料表观密度及木粉添加量对材料密度、泡孔形态、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泡剂量的增加,材料的密度先下降后上升,7.5份时降至最低;随着木粉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泡孔形态、表观密度均先变好后变差,在20份时达到最优值,而材料的吸水性能则随之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相分离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纳米TiO2/羧甲基纤维素复合微滤膜,通过膜的渗透性能(渗透流量,截留率)和表征测试(电镜扫描,孔隙分析),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和羧甲基纤维素的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和羟甲基纤维素的添加量的增多,膜表现出不同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当纳米粒子的质量分数在2%、羧甲基纤维素的添加质量分数在4%时,复合膜表面均匀分布许多微细孔,表现出最优异的渗透性能.当复合膜中纳米二氧化钛粒子的质量分数超过3%、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分数达6%时,复合膜中的纳米粒子出现团聚现象,孔隙率、渗透性能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