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杨雷 《录井工程》2013,24(2):58-61
大庆外围朝阳沟油田具有储集层渗透率低、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存在多套油水组合等特点,油水层解释评价难度大,利用测井资料判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解释评价符合率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状况,在阐述录井、测井技术优势和录井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特征参数意义及相应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该油田已试油的55口井182层油水层的测井、录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大庆朝阳沟油田低渗透率油水层录、测井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并用于20口井54层有试油结论的井段进行解释评价复查,有效提高了该油田油水层录井精细评价水平,解决了低渗透率储集层解释评价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以测试资料为依据,根据地化录井参数,结合地质、测井等资料,建立了HH油田地化录井及地质参数油层判别标准,对该油田两口井12层进行了解释,其结果均与测试结论和测井解释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录井资料整理及解释评价的计算机化自动处理,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二公司开发研制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录井资料解释快速评价系统,将录井资料解释工作和计算机化处理技术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与现有的录井资料整理软件数据共享、功能整合,形成了集录井资料收集、处理、分析、评价于一体的解释评价系统。这一系统很好地完成了录井油气水层解释由人工方式向计算机自动化的过渡,具有省时、高效、高精度的特点。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特点、工作流程,从应用效果上看.自2006年开始应用于吉林油田中央坳陷区和东南隆起区的268口井油气水层解释评价,解释符合率达到86%。  相似文献   

4.
地化录井技术在吉林油田开发井解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为保障选择水淹程度低和含油丰度高的层段进行射孔开发,开展了地化录井技术在吉林油田水平开发井的应用研究。针对水淹程度评价和含油丰度分析在开发井解释评价中重要作用,从岩石热解参数S0、S1、S2和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形态以及正构烷烃含量入手,研究了地化录井参数在吉林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开发井油气层含油丰度和水淹程度判别标准。应用实例表明,在水平井地质导向和投产射孔井段的选择中应用效果明显,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评价和重视。通过在开发井中的广泛应用,不但提高了水平井地质导向的成功率,还增强了优选投产射孔井段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大庆外围油田受构造、岩性及断层等因素控制,油水关系复杂,录井综合解释难度较大。一方面为提高油田扩边区的构造特征、砂体展布、油藏类型及产能特征的认识,实现油田的滚动扩边开发和提交探明储量,需要开展油藏评价工作,另一方面主体区块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各类储集层动用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精细储集层描述技术水平,需要开展水淹层解释评价工作。针对不同的开发对象配套了相应的录井技术,油水层解释录井项目为综合录井、地质录井、地化录井等,水淹层评价采取井壁取心录井,对样品进行地化及荧光显微图像分析。根据录井资料响应机理的不同,结合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厚度"4要素研究了不同的解释思路,应用录井、测井、试油及投产资料建立了定性判别标准及解释评价图板,形成了大庆外围油田开发井评价技术体系,在外围油田应用了265口井,试油75口井,投产44口井,判别符合率均超过85%,依据录井资料选层射孔效果较好,较好地指导了油田开发调整,扩大了探明储量,提高了油田开发效果,建立的方法可在同类油田储集层开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川东鄂西某页岩气井录测井解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气储集层的勘探开发最早始于美国,目前已成为国内非常规气藏勘探开发的重点和热点。2010年来,江汉油田分公司在川东鄂西石柱复向斜某构造钻探了中国石化集团的首口页岩气探井,解释评价研究人员应用气测录井、X射线荧光录井(XRF)等录井方法,结合交叉偶极子声波测井、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S)等测井方法,利用多种录、测井解释评价图板,在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解释了2层总厚度为50m的页岩气储集层,其中井段598.0~646.0m页岩气储集层经射孔及压裂作业,喜获工业气流。通过该井的解释评价,形成了有效的页岩气储集层的解释评价方法和初步判别标准,对国内页岩气储集层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直井、大斜度井、水平井等多井型录井资料快速对比的需要,开发研制了一个多井型录井资料对比系统,将大斜度井、水平井录井资料垂直校正和录井资料对比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软件的设计和编程,实现了多井型录井资料垂直校正和对比图的快速绘制。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完成由人工方式向计算机自动化的过渡,实现多井型录井资料对比图的绘制,具有省时、高效、高精度的特点。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特点、工作流程,以及在吉林油田英台、小城子和伏龙泉等地区165口井录井地质交底、中途对比、油气水层解释的录井资料对比分析应用,与以往方法相比可节省二分之一的工作量,并辅助提高了录井解释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化录井技术的分析原理和解释方法,阐述了该技术在解释低阻油层方面仅与储层的含油性、物性有关,与储层的电阻率高低无关。利用河南油田东9、南37、38井、冀东油田唐9×1井地忆录井解释与试油结果对比实例,证明了该技术在低阻油层解释中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化新闻网(SINOPECNEWS)消息:由江汉油田测井处研究开发的JHL-3000综合录井网上远程服务系统,在鄂西建平2井录井中应用,成功实现了各项动态数据的远程传输。该系统是以因特网为桥梁而搭建起来的从录井现场到基地资料解释、录井调度和录井研究项目组之间的数字信息快车通道,录井技术人员可利用网上远程解释软件快速解释评价综合录井资料,汇报录井动态,共享录井数据信息。该系统由6个模块组成,能承担综合录井网上远程服务业务,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录井人员难以及时得到现场数据信息及远程资料分析等技术难题。到目前为止,该系…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统计了英台地区高台子油层21口探井及开发井录井、测井及试油资料,建立了应用于本区块的录井岩心实物油层解释评价标准;并综合应用岩石地化热解分析资料、测井等资料,定性地建立了英台地区高台子油层录井油水层解释评价标准、图版.实际应用表明,图版精度较高,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2011年2月12日,丘陵油田6口井鸣机开钻,标志着丘陵油田全面拉开了今年二次开发序幕。陵6-4井现场钻机轰鸣,蒸汽升腾泥浆携带着沙石涌出地面。周围几百多米外,5部钻机同时在陵4-503井、陵4-2105、陵6-601井等新井隆隆钻探。  相似文献   

12.
段志强  张丛秀  雍存侠 《录井工程》2007,18(1):52-54,65
针对长庆西峰油田储集层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从储集层物性、地化、荧光图像和定量荧光4个方面介绍了油水层录井综合解释标准;以X 201井和N 25井为例阐述了储集层解释评价的具体内容;着重探讨了单项录井方法按解释标准解释出现矛盾时,如何进行具体分析.通常解释标准参数值取平均值,因此其前提必须是在考虑岩石物性条件下确定好井段的取值范围,细分层位,而后再按标准进行解释.应用长庆油田油水层解释标准,在2005年所钻的6口探井10个层位的现场应用中,其解释符合率达到80%,证明了综合解释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录井工程》2021,32(3)
渤海油田旅大区块的录井综合解释研究常受到复杂钻井情况影响,与以往录井解释形成的规律性认识相悖,难以形成区块统一规律性认识,而且受工程因素、人为因素影响,作业中的数据质量及资料可用性把控难度大,油气、地层信息识别难,不利于落实后续试油决策。为此,通过钻前邻井资料精细对比分析,甄别复杂井况条件下,随钻过程中各单项录井资料质量,合理分配各单项录井资料的应用权重,精准判断储层流体性质及预测原油密度,钻后测试流体精细对比分析,为现场作业及试油实时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虽然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在酒东盆地储集层解释评价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解释方法单一,仅依靠样品峰积分面积大小和谱图形态判别油水层,人为因素对解释评价结果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录井解释水平,通过对14口井32层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试油结果,在阐述不同储集层基本谱图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单层多样和邻井同层系油样组分体积分数与碳数分布对比图,刨建了轻重比与样品峰积分面积交会图板,确定了以基本谱图与派生谱图相结合的定性解释和应用交会图板的定量评价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0%以上,为玉门油田酒东盆地储集层的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可靠手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韩小俊 《录井工程》2009,20(2):25-28
南阳凹陷东庄油田存在气测显示低的特征,给气测录井异常识别和评价增加了难度,从而影响了录井油气层解释符合率。通过对该油田油气层气测特征的分析研究,根据东庄油田试油层气测参数统计,分别建立了用于区分水层、干层与价值层区的重烃相对含量与Q值解释图板和用于区分油层与油水同层区的C2和C3差值与甲烷相对含量解释图板,弥补了因岩屑挑取困难而造成的其他方法评价的不足。将这两套评价方法应用于该油田4口井10个层评价,经试油验证,解释符合率达90%,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庄油田油气层的解释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统计了英台地区高台子油层21口探井及开发井录井、测井及试油资料,建立了应用于本区块的录井岩心实物油层解释评价标准;并综合应用岩石地化热解分析资料、测尊等资料,定性地建立了英台地区高台子油层录井油水层解释评价标准、图版。实际应用表明,图版精度较高,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日前 ,从位于新疆鄯善县境内的丘陵油田陵 5 0 7井传来喜讯 :吐哈指挥部井下公司作业五队应用整形弹进行爆炸修套施工后 ,该井套管内径从施工前的 110mm恢复到 116mm以上 ,为下步打捞施工提供了顺畅通道。此次施工是吐哈油田首次成功应用爆炸修套工艺技术 ,为油田套损井的修复从技术上找到了一把“金钥匙”。陵 5 0 7井是丘陵油田的 1口注水井 ,在 2 0 0 0年 5月冲砂检查封隔器施工中发现封隔器砂卡 ,但由于套管严重变形 ,过小的内径无法通过打捞工具 ,不得不中断打捞施工。今年4月 ,吐哈井下公司作业五队应用爆炸修套新技术 ,成功地对…  相似文献   

18.
应用地化录井资料 ,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阐述了水淹层解释的基本原理和参数计算方法 ,建立了枣园油田水淹层地化划分标准和解释图版 ,尝试了在开发井中用岩屑样品替代岩心样品解释评价油层水淹程度 ,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对影响水淹层解释评价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建议 ,为开发井地化录井评价技术在其它地区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张成 《录井工程》2008,19(1):36-40
录井油气显示层解释是录井工作的关键环节,解释中有时会遇到不同录井方法解释结果相互矛盾、录井解释与圈闭成藏评价相互矛盾、录井显示与区域油气显示特点相互矛盾的情况,通过对泌阳凹陷B239井等7口典型井录井油气层解释的分析,总结了解决这些矛盾的一些主要经验:注重区块油气显示特点,发挥各种资料在油气层解释评价中的作用,按照不同录井方法对储集层流体性质的反映特征分析录井资料之间的矛盾,综合录井资料判断储集层物性、含油性,在录井资料解释可信的基础上,寻找圈闭成藏评价的矛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录井油气层解释的基本原则:善于借鉴相邻区块油气层解释方法,通过纵横向对比,发现各种录井资料之间的一致性与矛盾性,进而辩证分析、有所侧重、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含水的不断上升,开发井油水层解释的难度越来越大,疑难储层的评价只靠测井解释已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为此,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并结合录井技术识别、评价油水层,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介绍了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识别、评价油水层的方法及核磁共振技术在葡西葡萄花油层的应用情况,符合率达85.0%以上,见到了较好的效果,可以很好地指导油田生产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