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文海 《微电机》2004,37(4):57-58
双通道多极旋转变压器,有的出线方式,即粗、精机激磁绕组Z1Z2和Z5Z6内部并接以后,只引出两根激磁引线。粗机的激磁补偿绕组Z3Z4也在内部短接,外部没有引出线。这种出线方式,虽然有使用接线方便的特点(有的用户专门提出这种要求),但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补偿绕组Z3Z4如果内部断路,加工过程中根本无法知道。  相似文献   

2.
交流真空接触器直流激磁线路通常采用双绕组法和串联电阻法两种。本文在对激磁方案动态分析和各种激磁线路特性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双绕组线圈的保持绕组中串接二极管的激磁新方案,既可节约铜材,又能降低功耗。经实际采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输出电势的数学模型是分析感应同步器误差及进行绕组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数学模型未考虑激磁绕组邻近效应引起的电流分布不均对输出电势的影响,从而会在高频下带来较大的谐波电势计算误差。建立了基于部分元等效电路方法的输出电势数学模型,研究激磁绕组的电流分布特性,计算了激磁绕组在不同工作频率、不同结构参数下感应绕组的输出电势,分析其位置函数的谐波成分,并提出消除谐波电势的途径。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何智龙 《电测与仪表》2019,56(24):46-51
变压器在空载合闸过程中,由于铁芯饱和会产生大量的励磁涌流。影响励磁涌流主要因素有合闸角度、铁芯磁通饱和点、剩磁和变压器结构等。对于合闸角度、铁芯磁通饱和点和剩磁已有较多论文讨论,然而变压器结构对于励磁涌流的影响鲜有讨论,文章将阐释带激磁调压绕组的变压器励磁涌流特性,并结合一例发电厂带激磁调压绕组的特高压变压器启励过程中发生的异常事件,分析剩磁对带激磁调压绕组型变压器励磁涌流特性的影响。通过仿真,比较含剩磁情况下带激磁调压绕组型和不带激磁调压绕组型变压器的励磁涌流特性。  相似文献   

5.
轭部激磁电枢结构,是将电机的激磁绕组缠绕在定子轭部的结构形式。本文设计了一台额定功率60W、4极的轭部激磁单相感应电机,并利用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Maxwell,对轭部激磁单相异步电动机进行了仿真分析。轭部激磁单相感应电机(主、副绕组总匝数分别为3600、3840)和传统单相感应电机(主副绕组总匝数分别为1800、1920)空载和负载性能基本一致。为交流电机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6.
感应移相器的优点是可以用任何形式的旋变来组成、输入阻抗恒定、输出阻抗较低、付边提供两相等幅而相位差为90°的输出电压,缺点是要求两相对称的激磁电源。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和试验,证明两相激磁的感应移相器和单相激磁一样,也可以用外电路参数(电阻、电感)来补偿电机本身的缺陷,从而提高使用精度。一、几种主要移相误差的分析感应移相器由等幅、相位差90°的两相电源激磁(图1)时,如忽略原边绕组电阻,则付边绕组的空载输出电压  相似文献   

7.
专利文摘     
1.“三绕组异步机串级调速的内补偿法”——:发明公开号(CN1061685A),公开日(1992.6.3)。一种在三绕组式异步电动机的三次绕组上实行无功补偿的新型单机就地补偿方法,主要用于改善内反馈可控硅串级调速系统的功率因数,并可进一步提高调速效率,抑制谐波。无功补偿装置为低压型,通过三次绕组的磁势在电动机内的合成,减少电动机原绕组的激磁电流。当电机处于适当的过补偿状态时,三绕组异步机可向电网供出感性无功功率,起到同步电机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其  罗玲  白娅梅  李小勇 《微特电机》2012,40(8):31-33,41
串励电动机进行了深槽设计,利用MagNet电磁场仿真软件分析了电刷偏移角度、激磁绕组匝数和电枢总导体数对该电机转速和电流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确定了样机的电刷偏移角度、激磁绕组匝数和电枢总导体数,样机测试结果显示该设计满足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9.
刘昆荣 《微电机》1989,(2):56-58
一、家用缝纫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家用缝纫机电动机通常采用单相串励电动机和交直流两用电动机。电机的激磁绕组和电枢绕组都是串联的(见图1)。当接入单相电流电源时,激磁绕组和电枢绕组的电流随交变电流同时改变方向。当电流在正半波时,此电流在激磁绕组中所产  相似文献   

10.
一、电枢反应分析感应子式发电机电枢反应的含义和一般电机相同,即电枢基波磁势对激磁磁场的影响。空载时,激磁绕组通入直流,建立激磁磁场,如图1所示。转子齿中心磁通密度达最大值B_(max),槽中心磁通密度为最小值B_(mino)应用富氏级数,展开图1的磁场波,可得激磁磁场恒定分量和极对数与转子齿数相等的基波分量以及谐波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