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因井况恶化等原因造成的各类事故井逐年增加。在目前的工艺技术水平条件下,采取打捞、磨铣、套铣、取换套等方法,能修复80%左右的事故井。对以现有技术、装备水平, 暂时难以修复的,从地质角度分析还有重要价值的复杂事故井,现场一般采取3种措施:一是报废打更新井;二是在油层套管内开窗侧钻,这2种办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打新井投入费用高,开窗侧钻对开窗位置以上的套管质量要求较高,并且修复后不便于进行分层工艺技术; 三是裸眼侧钻工艺技术,它可以避免前2种方法的局限性,是解决复杂事故报废井再利用问题的一种新途径。文中就裸眼侧钻工艺技术的原理、现场应用和效益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由于现有模式不能预测振动,且精确重现井下复杂情况的地面测量不能实现,目前井下振动仍然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叙述了用加速计、应变仪和接触传感器实现PDC钻头的仪表化。通过这些传感器有可能实现时间及频率范畴内的直接测量:如瞬时转速、沿三个轴线的加速度、井下钻压(WOB)、井下扭矩、钻头所消耗的功率、井眼偏心度以及钻头中心轨迹;还能间接测量出预计的井下钻速(ROP)、磨损量以及比能。具有最新技术的军用  相似文献   

3.
����ˮƽ���ݸ���������Ƽ�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侧钻水平井率径大、环空间隙小等特征,建立下部钻具力学分析和钻具造斜率计算方法,通过垫块厚度、安放位置以及井眼曲率对螺杆钻具造斜率的影响规律分析,设计了侧钻水平井造斜钻具组合。经大庆油田2口侧钻水平井应用表明,设计的螺杆钻具造斜率与实钻造斜率十分吻合,不仅满足了井眼轨道控制需要,还应用垫块取代了稳定器,为侧钻水平井设计造斜率高、井眼环空间隙大的动力钻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螺杆钻具配金刚石钻头钻井技术特点及工艺要求。通过川东高陡构造直井中深部高密度钻井液井段及定向侧钻井中使用证明:钻井速度提高、钻井成本下降,保证了侧钻井准确中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5LZ95×7.0同体双弯螺杆钻具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钻中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是国家"九五"期间的攻关研究项目。螺杆钻具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主要目的是研制满足侧钻中短半径水平井需要的小尺寸高造斜率的弯外壳螺杆钻具。文中从双弯与单弯螺杆钻具的结构等效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根据油田需要设计和制造了5LZ95×7.0同体双弯螺杆钻具,在油田得到了现场验证,受到了使用单位的好评,为我国水平井钻井技术增添了一种新型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6.
周俊昌  罗勇 《中国海上油气》2003,15(6):24-28,34
AA5井是平湖油气田生产平台上的一口三维多目标水平井,该井是利用生产平台上已有的模块钻机对老井进行开窗侧钻而成的.三维多目标井存在很多高风险施工内容,具体表现在该井作业过程中的侧钻、定向控制、井眼清洁、完井和生产、扭矩和摩阻等方面.结合该井作业成功的几个方面,提出对困扰三维多目标水平井顺利施工问题的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井眼轨迹控制是侧盐水平井钻井施工的关键技术,是决定侧盐水平井钻井成败、钻井费用及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与常规水平井相比,侧盐水平井由于井眼曲率大、钻具刚度低、中靶要求高,因此要求井眼轨迹控制不仅要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预测准确度,还应对油层垂深误差、工具造斜率误差、井底参数预测误差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本文介绍了φ139.7mm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井眼轨迹设计、钻具组合设计与井眼轨迹控制施工工艺,包括初始造斜侧钻、井眼轨迹测量、井眼轨迹控制软件及造斜段、水平段轨迹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4-1井的直井(文4井)井眼,采用拔掉部分套管,在裸眼中侧钻成功,获得较好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拔套管及侧钻中的设计及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9.
任丘地区套管开窗侧钻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华北油田任丘地区套管开窗侧钻井的特点及开窗方法,给出了段铣开窗的主要工艺流程,详细论述了侧钻技术措施,并在该地区4口井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胜利油田的绝大多数常规水平井可采用悬空侧钻工艺,悬空侧钻一般不需起钻,直接将钻具提至侧
钻点进行施工,这种方式能节约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但如何保证悬空侧钻的成功率却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侧
钻点选择是侧钻成功的先决条件,需要考虑地层特性、狗腿度、目标靶点等因素影响,侧钻点优先选在造斜段,有利
于后期管柱的重入;钻头侧向力大小也是影响侧钻成功率重要因素,运用纵横弯曲梁理论分析结构弯角、井径、井
斜角、钻头到弯点距离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软地层常规钻具组合能满足侧钻要求,而硬地层通常需要增大钻头侧
向力。  相似文献   

11.
四川油气田压裂酸化液体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四川油气田油气储层在地质上呈低渗、低孔、非均质特征,且大多数低渗油气藏具有深埋、高温、高压、高含硫、多产层等特点,压裂酸化是提高油气开采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四川油气田40多年来形成的各种压裂酸化液体体系及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九五"期间新发展的压裂酸化液体技术,包括改进的胶凝酸体系、降滤失酸液体系、油藏加砂压裂液体系、低温压裂液体系、高效化学助排技术以及压裂液现场质量控制与返排残液分析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路芳  谭永生 《钻采工艺》2005,28(2):43-45
气田开发到一定的阶段产水量就会逐渐增大,对气井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使气井水淹停产。为了避免气田因产水而导致产量大幅度递减的局面,川西气田在开发过程中,提出尽早采用排水采气工艺的治水措施,在气田开发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川西气田开发现状、气田产水情况、气水同产井生产特征及生产中常采用的排水采气工艺的实例分析等几个方面研究,为气水同产井开采提供进一步的实践认识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路芳 《钻采工艺》2002,25(2):80-80,86
通过对国际、国内油田化学技术发展现状回顾及发展前景的展望 ,从储层保护、中深层致密气藏储层改造、泡沫排水采气、气井解堵、防冻以及环境保护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油田化学技术在川西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目前全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川东气田,运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高效开发的实践,总结并分析概括出了一套气田开发程序和管理方法。这一套实用性强又较全面的程序和方法,在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基础上,对进一步用于指导气田的正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地质特征,归纳总结了气藏开发技术难点主要为:气井单井产能低、递减较快、单井控制储量小、稳产期短、各气层储量动用差异大、生产压差大、井口压力较低、层系划分不明确、难以确定剩余可采储量的分布、井筒积液严重。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从三维地震精细描述研究、编制气藏工程设计、加砂压裂增产技术、老井修井挖潜技术、配套采气工艺、难动用储量评价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攻关并取得了适合川西浅层气藏开发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并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川东气田二、三迭系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条件,裂缝发育,产层多.通过对历年回采工艺措施井,尤其是2002年施工的龙会2、卧93井地质评层选井、回采工艺技术及效果分析,认为回采作业是实现川东气田老区二、三迭系滚动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少投入、多产出、风险小的工程,对提高气田开发综合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气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气田气藏大部分都是有水气藏,由于气藏产水,对气井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产量急剧递减,水淹停产井逐年增多,成为气田生产的突出矛盾。20多年来,四川盆地气田的采气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发展了一套具有四川盆地特色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介绍了四川盆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研究历程,对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烃源岩发育特征和油气藏类型,将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上三叠统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含油系统两个子系统。以含油气系统的基本要素研究为基础,分别探讨了上三叠统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含油系统的成藏条件、主控要素和油气富集规律。上三叠统含气系统成藏主控因素为强充注的气源、燕山期古隆起和断裂裂缝,晚侏罗—早白垩世是气藏的主要形成期。侏罗系含油系统在不同区带具有不同的成藏规律及主控因素,川中地区油气藏形成主要受油源区、古隆起、断裂或裂缝、有效储集体展布四个因素控制,主要形成裂缝—岩性油藏;巴中—平昌地区主要受生烃中心和裂缝的控制,形成岩性—裂缝油藏为主;在大巴山前缘成藏主控因素为断裂、有效储集砂体和保存条件,形成裂缝—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川东地区的大量气田水分析和监测资料,系统地总结了硫化物在气田水中的分布规律,提出了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杨锦林  杨力  周勋  刘磊  石杰 《钻采工艺》2005,28(5):42-43
气田传统集气站信息采集大多采用报表体系,通过集气站值班人员将要采集的信息记录在报表中,再通过电话方式报告采气队。采气队数据管理人员录入数据管理系统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到上级主管部门。这种采集方式获得的信息要经过2~3个中间环节的处理,最小时间间隔为一天,不仅及时性差,也增加了信息失真概率。介绍一种数字化采集方案与实现技术,克服上述弊端,并在川西XC气田取得成功的试验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