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凤年 《中国水利》2005,(23):7-9,14
2005年10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起草的<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建立起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就<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及相关问题,本刊记者书面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利》2007,(22):F0003-F0003
一.目的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我国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大幅度减少,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状况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五部委《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工作,是摆在水利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自去冬召开以来,各地立足实际,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农村饮水工程、节水工程、小型水源工程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洪保安工程为重点,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农业和水利大国。建国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水利工作,水利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须看到,迄今为止我国相关的农田水利建设仍然十分滞后,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安全的最大硬伤。文章结合贵州遵义湄潭县的实际情况,就建立与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若干问题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建立与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经历了4个阶段:改革探索阶段、改革试点阶段、出台政策阶段、继续探索和完善阶段。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五部委《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后,财政部、水利部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民办公助”试点。在试点中发现还有诸多问题要研究,如关于“民办公助”的提法、投入主体和投入比例、资金管理和使用方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用水户协会建设、农业灌溉水费计收、建立激励机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等。要加强问题研究,寻求解决办法,尽快建立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田水利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求我们对农田水利发展新思路、新机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本文着重从我国农村和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形势入手,总结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形势特点,深入剖析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在总结"民办公助"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和提出建立"义务全民化、责任政府化、建设社会化、管理物业化"的农田水利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以田间工程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为重点,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大力扶持和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逐步改变农田水利滞后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利》2013,(21):1-2
<正>这次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总结交流各地农田水利建设经验和做法,分析研究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9.
纪冰 《中国水利》2012,(13):18-20
安徽是农业大省、水利大省.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省共兴建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533处(其中大型灌区9处),建成固定机电排灌站1.95万多处、总装机185.49万kW,建设灌溉机井19.8万眼,累计修建塘坝蓄水工程74.5万口.近年,党和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高度重视,特别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更是将农田水利建设摆上了更加突出的地位.面对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为切实保证并不断提升农田水利投入,安徽借鉴城市规划管理的理念,在全省成立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积极建立有效整合各类涉水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大悟县位于鄂东北低山丘陵地区,旱涝灾害频繁,水利设施薄弱,水利死角面积大,农业抗灾能力较低。大悟县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设原则,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动、社会主力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水利作为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必将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肃州区农田水利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但是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农田水利建设的融资渠道和投劳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田水利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对我们提出了指导性的方针,肃州区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加快建立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刺的对策和作法。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肃州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12.
四川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旱洪灾害频繁的农业大省,水是制约四川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农田水利在四川农业生产乃至四川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确分析我省农田水利现状,探索农田水利新思路,研究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新机制,对促进四川农业生产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在我国贵州地区因为受到地形因素影响,该现象更加严重。因此,为了促进贵州地区农业的健康发展,要依据贵州地区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构建与研究,并且要将其合理的应用在农业中,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利》2013,(24):160-163
<正>江苏作为全国水利现代化试点的唯一省份,近年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水利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整合,强化建设管理,坚持科技进步,全面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去冬以来,特别是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邯郸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建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决定>,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抢抓暖冬有利时机,创新机制,加强管理,以农村饮水和节水工程为重点,全面推动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广泛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 这次全区水利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近段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研究新时期水利工作改革与发展问题,去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并转发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水利厅、农业厅、国土资源厅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实施意见>.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前的2月6日,曹伯纯书记专门对全区水利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各地、各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切实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  相似文献   

17.
伴随城市化,资本、劳动力流动加速,原有的农业生产三要素(资本、劳动力、土地)的组合方式不断调整,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是未来10年农业经营领域的最大变数,更是影响未来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设计的典型背景和核心因素。文章深入分析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特点及其对农田水利建设管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农业经营方式转变背景下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新机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委水利工作会议和21号文件精神,落实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机制,近一步改善自治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自治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专项补助。对下阿布拉西艾日克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线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时期,农村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不断加速,农业生产三要素(资本、劳动力、土地)的组合方式不断变化,推动农业大户经营、农业企业化经营、农业合作经营等多种农业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并增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章着重分析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特点及其对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并存背景下的农田水利发展新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建立农田水利发展新机制。在简要分析我国农田水利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新时期农田水利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财税政策、劳动力配置、法制环境、工程技术、土地经营制度等方面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农田水利工作方针、管理体制、投入责任、统筹机制、能力建设、法规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