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爽 《西部皮革》2024,(1):70-72
黑龙江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数字形式保存下来,避免因时间流逝而损坏。黑龙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具备了专业的数字化保护技能和知识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开展数字化保护工作。只有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字化保护的目标;只有通过数字化保护,才能让传统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多年来,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等多项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性法规及政策,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环境。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持续推进,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初显成效,人们对饮食文化的了解欲望日渐上涨,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广西轻工业》2019,(5):75-76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增多,运用多种手段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数字采集技术、存储技术、遥感技术和空间建模技术的发展,为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相应的现实基础与平台。本文主要探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构建起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空间,并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4.
VR动画具有独特的沉浸感和互动性特点。目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受到时代冲击,其生存状况堪忧。创作者将VR动画短片和能够用动画表达的民族文化相融合,使得观众在体验动画叙事的同时了解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在传承人。  相似文献   

5.
夏布织造技艺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起草了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指导方针和纲领的草案后,各个国家也都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在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应用。但夏布织造技艺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里只有目录,没有具体内容。而本研究从分析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现状入手,结合夏布具体织造技艺,提出了其数字化内容和相应的处理技术,完善对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性研究,对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也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内容。  相似文献   

6.
敖雪  谢思 《丝网印刷》2023,(6):91-93
民俗文化生存空间和非遗保护与传承需要积极寻找新的渠道。文章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总结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保护起到的重要作用,为非遗活态传承的数字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虽然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制定一些政策,可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2月5日,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总结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做法,展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  相似文献   

9.
Information     
《中国烹饪》2009,(9):3-3
全国餐饮业非遗研讨会在京召开 日前,由中国烹饪协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餐饮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烹饪协会苏秋成会长指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文化精髓的记录,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推动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深入、科学、扎实地开展。与会专家以及北京世纪谭府酒店、东来顺、全聚德、便宜坊、河南长垣厨师之乡、宫春集团等企业代表就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研讨会得到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视角,利用AR技术提升瑞昌剪纸艺术数字化保护的水平,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弘扬和继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了解现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款基于Unity 3D引擎及其相关技术的泥活字印刷虚拟仿真应用软件。实现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活字印刷的工艺流程与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经虚拟仿真实验证明,该应用设计软件不仅能实现活字印刷的传统工艺流程的虚拟仿真,基于该项技术,还可以设计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场景复原式仿真,是虚拟仿真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一次应用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鲁锦,对其艺术特色的分析和图案纹样的挖掘整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鲁西南菏泽鄄城和济宁嘉徉等地鲁锦进行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探究了鲁锦历史并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鲁锦图案纹样,对鲁锦的艺术特色、基础纹样寓意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芹 《丝绸》2022,(8):153-156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以2008—202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630项为对象进行调研,整理出42项纺织服饰类非遗项目。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亚洲的纺织服饰类非遗项目最多占比60%,其次是欧洲占24%;且以棉麻丝为原材料的纺织技艺最多,其次是以动物毛皮为原材料的编织技艺。其中,花边制作是欧洲纺织类非遗的特色。分析认为:纺织服饰类非遗项目与原生地的自然环境、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及民族和地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调研结果可为纺织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非遗产品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在大众生活水平和审美逐渐提高的当代,由于非遗自身的局限性及市场开拓等因素制约,非遗仍面临较大的生存问题。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为例,分析其在当今社会中的状况及问题,并在提出可行的营销策略,使其能够较好地传承并传播,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坡芽歌书是由81个图画文字构成,笔法简洁、形象,每一个图画文字代表一首歌。这是一部迄今为止发现的用古老形态记录民歌的文献,具有很深的审美内涵和文化传承价值。本文探究了坡芽歌书符号应用到动画创作中的可能性与现实意义,总结研究出如何利用坡芽歌书图画符号中的视觉元素,拓展中国动画艺术本土化的创作空间,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内高校设计学专业设置的沿革,针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以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化特色的高等院校设计学教育体系为主旨,探讨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并建立系统、科学教育机制的可能性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栾龙威 《纺织报告》2020,(1):122-123,126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难点主要在于"非遗"很难接地气,导致传承不能很好地进行。白裤瑶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白裤瑶服饰文化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文章以IP为视角,对白裤瑶服饰文化展开保护路径的研究,提出白裤瑶服饰文化IP的发展路径要从深入发掘白裤瑶服饰文化内核,运用现代科技辅助IP建构,打造有情感、年轻化的白裤瑶文化IP,产学研用结合发展,跨界合作等方面进行,旨在为保护白裤瑶服饰文化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动画要复兴、要走出困境,必须根据中国的这一时代的科技文化的状况、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以及中国人的文化取向、语言特点走中国自己的路。要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要立足本土、顺应时代。要强调数字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重视网络媒体动画和移动媒体动画的开辟,体现海纳百川的艺术品格与作品的取材。以"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为依据,追求动画片的艺术价值的同时,更强调实效性,把艺术的探索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把动画艺术和动画商业相结合,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摆正自己的位置,越具有民族性的动画艺术就越具有世界性,只有把中国动画创意与产业融入世界动画的大家庭里,中国动画的春天才能到来。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与归纳扎染的艺术特点,分析总结文创产品的设计及开发原则,通过分析扎染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以扎染的艺术特色为切入点并与现代市场需求结合,通过扎染实践案例的设计应用,总结出扎染艺术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方法,从而将扎染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下去.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文化的历史悠久并植根于民间。在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它独特的装饰趣味和艺术感染力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扎染艺术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当中,不仅是一种创新,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传承。文章以现代时装需求为导向,探索扎染艺术的多样性发展,并且引发人们将我国传统工艺进行创新再应用的更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