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英  郭斌 《新食品》2006,(5):31-32
春节,是白酒企业“千盼万盼”的旺季,在拼得头破血流的同时,都希望赚个盆满钵满,但是,这也是一场检验白酒企业优势与短板的“大考”。在沈阳春节白酒市场上发生的种种,正是这场“大考”的生动个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从2012年1月1日起,央视招标时段的白酒广告中将选定12家实力较强的白酒企业。这12家企业可以在招标时段播出商业广告,而这12家企业之外的白酒企业在招标时段则只能播出形象广告,形象广告片中不得出现“酒瓶”、“酒杯”等字样,而那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则可以网开一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白酒产业在20世纪80—90年代,曾经是“高税高利”产业。“利大于税”曾一度成为白酒产业的巨大经营优势。1994年以后,国家相继对白酒税收做了几次重大调整,至此,白酒产业已成“昨日黄花”,风光不再。2002年整体亏损面近1/3,亏损总额达8亿元。前50家企业年资产回报率大部分在3%—5%。相当一部分企业不足1%。因此。白酒产业呼唤“公平待遇”,希望国家为酒立法,“公平税赋”,让白酒业焕发新的生机,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小雨)  相似文献   

4.
向宁  郭斌 《新食品》2006,(22):19-21
在板块竞争得到众多白酒区域势力认同的当前,苏鲁豫皖四省的白酒企业正以黄淮流域白酒产业带为核心,以“板块共振”的形式向川、黔等板块发起挑战,他们能否把中国白酒消费的“仓库”变成黄淮白酒板块的黄金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张玉豹 《酿酒科技》2001,(6):102-102,104
随着酒类消费税调整的重锤落下 ,新世纪初年的2001年度 ,对白酒企业来说可谓压力重重 ,如迎面一记重拳 ,打得白酒企业似乎真的“找不着北”了。而回顾10多年的发展历程 ,白酒企业也确实找不到白岩松先生“痛 ,并快乐着”的感觉 ,真正的是“痛 ,并不快乐”。从1989年国家禁止集团消费 ,名白酒一落千丈 ,到1994年开征消费税;从1996年各部委严禁在公务活动中用白酒宴宾,到1998年对白酒实行广告费税后列支;加之 ,1998年度朔州毒酒案惊动“皇天”等等 ,白酒市场可谓一波三折 ,升降沉浮,历经磨难,刀霜剑雨。这也就…  相似文献   

6.
水云龙 《中国酒》2004,(6):14-16
时下,策划之风日盏,无论是创品牌,还是推产品都离不开“策划”。对于白酒行业而言,策划和白酒之间的关系可谓“欲语还休”,白酒企业尝到了“甜头”,又感受到了“苦恼”:借助策划的力量成就辉煌者有之;投入满腔热血,却落个血本无归而直呼上当者亦有之。毕竟,既熟悉白酒行业又深谙专业策划的人才还是廖廖无几。  相似文献   

7.
邵井子 《新食品》2007,(19):108-108
白酒低度化趋势论甚嚣尘上,时下很多白酒企业极力开发低度酒,用“淡雅”、“绵柔”等为概念的企业很多。甚至有策划人主张白酒企业应不时降低酒精度,过一段时间就降一度,直到酒精度降到和青岛琅琊台一样,只有27度、28度为止。这位策划入可能还不知道,琅琊台还有70度的白酒。我们看到,67度衡水老白干、52度五粮液、53度茅台、56度红星二锅头是四家企业的标志性产品,  相似文献   

8.
侯建光 《新食品》2009,(19):25-25
定律之一:白酒未来五年将是以营销为先的五年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盘中盘”的运作模式创造出一批白酒企业的辉煌,但是后来跟进的企业成功者寥寥无几。因为现在的终端碎片化使得企业难以找到真正有效的“小盘”来带动“大盘”。  相似文献   

9.
王本强 《中国酒》2003,(5):57-57
白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于白酒企业入门条件相对较低,企业数量过剩,整个白酒行业还缺少真正有竞争力,有规模的领导型企业。中国白酒业行业老大五粮液集团年销售量也仅仅占整个白酒行业年销量的5%左右,而茅台集团的销量只占到5‰左右。引用茅台董事长季克良先生的话来说,“还是小弟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白酒行业现正走向理性和成熟。酒度中低度化、传统固态白酒高档精品化已成为白酒发展的主流。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先生针对目前白酒市场特点、发展趋势和白酒生产领域中表现出的特点,精辟地概括为两个“六多六少”。对于市场的变化,企业的营销核心应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的营销理念,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发展,引导市场消费新潮流。(丹妮)  相似文献   

11.
吴冕  吴为 《新食品》2005,(7):9-13
本文系“中国白酒未来五年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各位嘉宾的发言,同时也是本刊“中国白酒未来五年”系列报道之一我们将从白酒行业、企业的各个层面出发,探寻中国白酒未来五年的发展之路,并希望借此引发业内人士的共同关注和讨论,欢迎赐稿或接受专访。  相似文献   

12.
郭双威 《新食品》2007,(1):16-16
在这个浮华生变、白酒子品牌“超生”的年代,很多杜撰而出的名称排山倒海而来,美其名曰“白酒文化”。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对中国酒文化的疑虑超出了信任,“酒文化”成为了白酒界一块烫手的山芋,仿佛谁涉及到它,谁便有附庸风雅的炒作之嫌。作为中国老四大名酒之一的汾酒,也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我们的白酒,或者说我们的白酒企业,究竟需要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假冒伪劣行为,已成为当今经济领域内普遍存在的“畸形毒瘤”,在白酒行业自然没有“净土”可言,全国十七大名酒厂家家家遭劫,无一幸免。 如今的“李鬼”们已变得顽固不化,所以名牌白酒企业要作好打持久战、打硬仗、打恶仗的准备。究竟是“道高一尺”,还是“魔高一丈”?笔者认为,正必压邪! 但是为了打赢这场正义之仗,当前白酒企业特别是名优酒企业打假治劣工作的指导思想应立足于防、有备于打。 一、企业要善于运用商标注册,专利及商业秘密的保护,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企业对自己现有上市产品的商标还…  相似文献   

14.
杨沐春 《中国酒》2014,(9):60-61
随着白酒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行业增速整体放缓,消费结构悄然变化,白酒销售不容乐观,为了应对危机,白酒企业开始转型,其中,多数企业采取推出中低价位酒的方式,在此行业背景下,日前,6家酱酒企业齐聚贵阳,共同“触电”,“贵州酱酒聪明合体专卖”仪式启动。  相似文献   

15.
华北     
《新食品》2006,(14):57-57
茅台(白酒)实验室获国家认可 6月9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首家白酒生产企业实验室——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茅台(白酒)检测实验室”获得国家认可。这也是我国首个获得国家认可的白酒生产企业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酒界权威看酒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酒界的几位专家对我固白酒业内的症结分析一针见血,切中时弊,很值得业内人士深思。沈怡方先生认为白酒基本香型就是清香、浓香、酱香,其他香型都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香型必然随着市场和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呼吁正确认识“同质化”问题。高月明先生指出“追求利润”才是企业的最根本宗旨,企业只有发展才是上策,并举了一些实例。同时指出,对小酒厂宜疏不宜堵,应通过行业自律来规范市场。曾祖训先生阐释了白酒消费市场的几种“时代划分”,较经典的是“生存时代、生活时代、生感时代”的划分方法。胡永松先生提出了几个白酒界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包括白酒的社会定位、“同质化”、健康问题、白酒生产的限制与发展问题,指出了发展白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庄名扬先生介绍了近年白酒业取得的技术进步,认为纳米技术在白酒业的应用有着广问前景。刘锦林先生指出,中固白酒消费已进入理性期和平稳期,不会出现大的上升和下滑。有国际市场前景的当数酱香型白酒和清香型白酒以及淡雅型浓香白酒。同时指出,应注意白酒的贮存期,除酱香型白酒是越陈越香外。其他香型白酒未必。  相似文献   

17.
梁志莹 《中国食品》2013,(20):40-40
提升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控制产品质量、保证饮用安全是当前我国广大白酒企业共同且强烈的要求。日前,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围绕“白酒中塑化剂、农药残留和风味成份的分析”的主题,在北京举办了“白酒色谱分析技术培训班”,旨在利用色谱技术对白酒风味组分等安全性指标进行检验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刘彬 《新食品》2008,(19):47-49
从白酒行业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白酒企业的发展几乎都是呈波浪式曲线,几乎所有的白酒企业都是抓住了市场机遇,通过产品成功实现高速增长,取得领先优势。然而,经过一段时间,随着企业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原有的竞争优势弱化,大多数白酒企业的发展放缓.无法实现新的突破,也就是进入人们通常说的“瓶颈”阶段。  相似文献   

19.
方燕北 《中国酒》2007,(1):48-48
吴向东 华泽集团(原金六福企业)董事长 吴向东掌舵金六福企业以来,运用全新的营销策略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通过10年的时间使”金六福”这一新型白酒品牌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品牌。近年来.金六福酒相继获得“跨世纪中国著名白酒品牌”、“第28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庆功白酒”、“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等称号,并荣获第四届“菲利普·科特勒营销案例奖”。2004~2005年,销售同比增长40%;2005~2006年,销售再次增长35%,2006年,销售额突破20亿大关,进入中国白酒品牌销售前三名。金六福品牌价值达40.81亿,位列中国品牌500强第147位,较2005年中国品牌500强排名中的190位,上升43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白酒业发展的新形势,地方名白酒厂家如何脱离“灰色区”,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分析地方名白酒的总体发展趋势入手,提出了以下措施:加强白酒行业管理,调整行业结构;地方名酒企业从“无序”向“有序”发展;做好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紧紧围绕市场做好创新文章;注重产品及技术创新,发展特色及品牌竞争;重视农村市场发展;做好企业内部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