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竞 《新食品》2007,(7):36-37
尽管徽酒企业自身已开始承认重营销轻品牌存在的不足。但终端依然是白酒市场竞争的核心战场,徽酒的营销思路依然需要坚持。当然更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2.
肖竞 《新食品》2007,(7):29-29
实际上,最会“卖酒”的徽酒,在营销上一直就存在不足,并没有因为终端的发展变化,对其长期以来坚持的以酒店为中心的终端营销模式进行相应的变革。[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侯林辉 《新食品》2006,(17):17-17
终端营销经过几年的混战,2000年,徽酒军团在区域市场的崛起成为业界的亮点。分析它们成功背后的行业因素,是认识徽酒军团为什么做得风生水起的捷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向宁 《新食品》2007,(7):24-25
经过营销洗礼的徽酒,实际上打的不是持久战,而是一场资源消耗战,这导致徽酒逐渐陷入“亚健康”危机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向宁 《新食品》2007,(7):30-32
仅仅靠营销一条腿走路,品牌建设却相对滞后,抽空了徽酒发展的基础,这一点已经引起徽酒企业的集体性反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徽酒发家史     
向宁 《新食品》2007,(7):22-23
徽酒的发家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白酒营销史。正是基于“营销”二字带来的巨大现实利益,徽酒的战略模式从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刘彬 《新食品》2007,(7):27-28
徽酒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长期重视的营销,缺乏系统整合、缺乏适时创新,其实只是重视了营销4P之中的个别要素而已。[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朱玉增 《中国酒》2005,(5):32-35
徽酒,即安徽的地产酒,虽然对于徽酒的起源我们还无从考证,但徽酒在中国的地产酒系中地位却跻身前三甲。  相似文献   

9.
《新食品》2008,(14):25-26
按照进攻的方式分配营销资源,长于攻而短于守,长期缺乏新的竞争力量,营销创新遇到阶段性瓶颈,导致徽酒呈现集体沉闷。  相似文献   

10.
彭伟 《新食品》2013,(13):66-71
徽酒,曾一度被业内奉为营销的典范,而当下却早已由当初的学习标杆,转变为一个屡被“批判”的群体。  相似文献   

11.
肖竞 《新食品》2007,(7):33-34
作为盘中盘的解密者,王朝成认为,徽酒在营销上的优势并非一两天形成的。其在品牌建设上的短板也非短期能够弥补。徽酒如果不从根本上审视自己的不足,不改变自己已经形成的某些本性。品牌之路仍会充满坎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王卫甫 《新食品》2011,(20):21-21
看到《徽酒出了个“江南王”》这篇文章,我一下子想到了河北王衡水老白干。目前的宣酒还只是徽酒中的江南王,想要达到河北王的规模还有段路要走。不过,宣酒这套模式的确也很值得借鉴,徽酒的营销技巧在这上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宣酒集团发展“三段论”很精辟,符合目前企业的发展思路。从这里可以看出,宣酒集团在发展道路上无论是厂区的硬件,还是企业指导思想的软件都很完善,如果能够长此坚持下去,宣酒定能成为真正的“江南王”。  相似文献   

13.
彭伟  张奇峰 《新食品》2012,(15):68-73
在白酒行业内素有“东不入皖,西不入川”的共识,究其原因,“西不入川”是在于川酒数量众多且品牌强大,市场空间十分狭小,除商超等少数渠道外,外来品牌几乎无法进入;而“东不入皖”则是因为外来品牌慑于徽酒地产品牌强大的终端拦截术和花样百出的营销手段,即便是在全国市场上所向披靡的川酒,在安徽白酒版图上也是弃重就轻。  相似文献   

14.
蒋磊 《中国酒》2007,(12):68-69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徽商写照,某种程度上来看,更能深入全面地说明徽酒张持有道的特点,或者说徽酒如徽商更能诠释其中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刘彬 《新食品》2007,(10):14-14
作为中国白酒最活跃的板块之一,徽酒的不断探索创新,对白酒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业内有一些声音认为徽酒的营销技术优势被消解,品牌力不强,徽酒整体面临下滑危险。不可否认,现在有些徽酒成长路上受到了相当的压力,甚至有下滑。但是,我们认为,徽酒的成长基因仍然领先于行业。在现在和未来,徽酒必将对白酒行业的现在及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郭斌 《新食品》2007,(7):20-21
在白酒行业,没有一个板块的白酒像徽酒那样崛起速度惊人,也同样没有谁像徽酒那样富有争议性。  相似文献   

17.
彭伟 《新食品》2013,(10):86-88
市场的下行并没有让徽酒企业调整相应的营销策略,仍然采取高举高打的市场策略,妄图以阶段性战术手段实现对省内竞争对手的打压。但是。市场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的考题已然呈现。  相似文献   

18.
彭伟 《新食品》2012,(6):86-90
序/怎一个“难”字了得? 对于割据厮杀的徽酒诸侯来说.200元价格带实在太过诱人了。徽酒主流价格冲破200元壁障.对徽酒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各个级别的企业都能突破发展壁障。向另一个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19.
《新食品》2012,(15):55-55
复盘江苏白酒市场10余年来的格局变化会发现,作为江苏重要的经济一体化区域.这些城市经历了太多的辉煌与变迁。说远一点.从90年代以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川酒品牌的盛行,到2003年左右,徽酒“三驾马车”——口子窖、迎驾贡、古井以终端抢占为机缘的兴盛;  相似文献   

20.
廖琼 《新食品》2009,(24):62-63
追风八珍酒是劲牌有限公司继劲酒之后,为细分保健酒市场于2003年推出的新一代保健酒,而这个产品在沉寂几年后对营销方式进行变革,并早于竞品开展各项终端消费引导、品牌推广活动,有效地强化了终端基础工作,使产品在两年间迅速获得上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