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纳米氧化锌的分散及纳米整理剂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瑞萍  杨静新 《丝绸》2006,(1):27-29,34
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在水中的稳定分散介质及纳米整理剂的制备和应用。结果表明,对纳米氧化锌进行适当改性和乳化分散,有利于提高纳米水分散液的稳定性,自制水溶性聚氨酯起到良好的助分散作用;自制的纳米整理剂中纳米平均粒径97.01nm;纳米粒子为单核和多核的微囊式结构;纳米整理剂在纤维上呈非均匀浆膜分布;经纳米整理剂(含纳米ZnO10%)整理的纯棉织物,在10次水洗后的UPF等级达到50+。  相似文献   

2.
王浩  林红  黄晨  陈宇岳 《纺织学报》2006,27(9):40-42
通过对比试验选用聚丙烯酸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钛酸酯偶联剂作为联合分散剂对纳米ZnO进行分散处理,使纳米ZnO分散体系稳定性良好,并采用TEM法对分散体系中纳米ZnO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另外,对复合整理前后织物的白度、折皱回复角等性能也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研究表明,棉织物经聚丙烯酸钠和钛酸酯偶联剂分散的纳米ZnO溶液整理后,抗紫外线性能显著提高。采用壳聚糖和氨基硅酮作为交联剂,通过复合整理法可使纳米粒子与棉织物牢固结合,抗紫外线性能持久。  相似文献   

3.
孙飞  许海育 《印染助剂》2006,23(10):37-39
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在不同条件下对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在整理液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分散相的沉降高度和分散体系中粒子的粒度分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硅酸钠、NK-1是纳米二氧化钛粉体较好的分散剂.通过测定分散相在分散递质中的Zeta电位,分析了分散剂的分散机理,说明六偏磷酸钠和硅酸钠可显著提高整理液中二氧化钛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绝对值,NK-1在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表面形成良好的溶剂化层,使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在水溶液中获得优良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纳米氧化锌对蚕丝织物抗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友刚  陈宇岳  林红 《丝绸》2007,(12):31-33
采用平均粒径53.16nm的纳米ZnO分散液对桑蚕丝进行整理加工,研究了其结构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桑丝纤维纵向表面出现纳米ZnO吸附,纤维内部构象有口化趋势;经整理后的蚕丝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率分别达到了94.1%和90.9%。  相似文献   

5.
王硕  许海育  闵洁 《印染助剂》2012,29(4):23-24,28
用砂磨和超声的方法制备了纳米ATO的水分散液,讨论了pH、分散剂种类和分散剂质量分数对纳米ATO分散液粒径和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经Zeta电位、粒度分析以及沉降试验对分散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砂磨加超声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纳米分散液的粒径,而具有空间位阻和静电稳定双重作用的分散剂聚羧酸钠有良好的分散效果,能够制备稳定的分散液.当分散液pH=8、聚羧酸钠质量分数为0.6%时,对涤纶进行抗静电整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静电半衰期<2 s,达到A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棉织物的纳米抗菌整理方法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纳米材料的抗菌特性和现有整理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以纳米氧化锌为核心材料的整理剂配方、整理方法和整理工艺,对整理剂的配方及配制方法进行了实验和优选。采用以优化方案制得的整理剂进行了棉织物抗菌整理。实验证明,采用所给出的整理剂配方和工艺进行棉织物抗菌整理,其抗菌抑菌效果明显,皂洗水洗10次以上的抗菌抑菌效果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8.
氧化锌纳米体系的微观形貌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群  关芳兰 《印染》2005,31(17):1-3,6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由氧化锌、聚丙烯酸盐和硅酮制备三元纳米体系,发现纳米粒子为单核或多核的微囊式结构,囊芯为纳米氧化锌粒子,囊壁由聚丙烯酸盐、硅酮互穿混合而成;表面显示负电性,其微观形貌为链状或簇状的非规则球形;通过研究重力、超声波振荡时间、pH值等条件对纳米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浸-轧-烘整理工艺用氧化锌三元纳米体系处理棉织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织物载体上纳米粒子微观形貌,提出了纳米粒子在织物载体上堆积和团聚的收缩效应模型。  相似文献   

9.
纳米氧化锌整理剂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聚丙烯酸盐为表面改性剂 ,氨基改性有机硅为粘接剂和柔软剂 ,制备含纳米氧化锌织物整理剂 ;并采用浸、轧、烘整理工艺制备纳米抗菌功能棉织物。利用抑菌圈法比较不同氧化锌粉体、纳米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并测试其耐洗性 ;测试了不同氧化锌在有光照和无光照不同条件下的抗菌性。结果表明 ,氯化锌和草酸摩尔比为 1∶1.0 7,反应条件为 2 0℃× 90min ,以氯化锌和草酸为原料制备草酸锌 ,再经 5 0 0℃煅烧 1h制备纳米氧化锌 ,产率可达 98%以上 ,粒径可控制在 2 0~ 30nm或 5 0~ 6 0nm。经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锌呈 3~ 5nm粒子粘联的“糖球状” ,由此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织物整理剂呈乳白色。纳米抗菌功能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性 ,经 12次皂洗后仍可保持 5 0 %的抗菌能力。其抗菌机理应该是“光激发”和“金属溶出”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棉织物的纳米氧化锌抗紫外整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浩  黄晨  林红  陈宇岳 《印染》2006,32(6):1-3
采用低聚丙烯酸钠和水溶性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氧化锌进行表面修饰改性,可以得到稳定性较好的纳米分散体系;再将该分散液经过浸、轧、烘整理工艺制得纳米氧化锌基棉织物。分析加工工艺参数表明,织物经纳米氧化锌用量10g/L,浴比1:30,浸渍15min,于150℃焙烘90s处理后,紫外屏蔽效果显著提高,且白度增加,只是吸湿性和强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1.
纳米技术在染整生产中应用的探讨(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杨栋梁 《印染》2002,28(2):40-44
分析了纳米材料的结构,制备与特性,介绍了纳米材料在开发功能性纺织产品中的应用,如抗紫外,红外,抗菌防臭和消臭等功能性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纳米技术在染整生产中的应用探讨(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栋梁 《印染》2002,28(1):37-40
分析了纳米材料的结构、制备与特性,介绍了纳米材料在开发功能性纺织产品中的应用,如抗紫外、红外,抗菌防臭和消臭等功能性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抗紫外线整理剂DP-UV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唐增荣  蔡秀平 《印染》2000,26(5):30-33
DP-UV系紫外线吸收剂,其目的是屏蔽紫外线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波段280~390 nm.文章具体介绍了紫外线吸收剂DP-UV的研制和应用,经应用测试,紫外线屏蔽率为85%~95%,对人体安全无毒,是目前纺织品上应用较为理想的抗紫外线整理剂.  相似文献   

14.
颜料分散及超分散剂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陈红  刘凌云 《印染》1998,24(8):50-53
1 简要介绍了颜料粒子分散的基本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超分散剂的结构特征和机理,及其在颜料分散中的应用。应用超分散剂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颜料粒子分散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提高颜料粒子的着色强度,降低能耗和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15.
刁淑萍 《印染》1994,20(12):20-22,28
针对甲醛对人体的危害,介绍了国内外甲醛在内衣和外衣上的最低限量标准;并对国内外生产的服装衬样品进行了成品释放甲醛量的测试;最后筛选了无醛和低醛树脂整理剂并在服装衬布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荣圻 《印染》1996,22(7):32-35
2.3.3 微乳化液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比较容易乳化,能形成稳定性优良微乳化液。据美国道康宁公司1989年1月报道,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制成微乳化液产品,平均粒径为0.1nm以下,透光率达到80%以上。Wacker公司的Finish CT 96E也是一种含有17~25%氨基的有机硅产品。我国化工部成都有机硅中心于1990年开发成功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等产品,平均粒径达到0.15nm以下。 普通有机硅乳液的稳定性差,主要是因为有机硅颗粒的粒径大,颗粒表面的双电层较弱,颗粒之间相互作用致使颗粒逐渐合并,最终使分散状态破坏,水相和油相分离。微乳液的颗粒粒径比普通乳液小一个数量级,乳液完全在热  相似文献   

17.
超细纤维后整理剂(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圻 《印染》1996,22(6):31-33
涤纶超细纤维由于结构和表面积不同于常规纤维,赋予织物一定的柔软性、防水性、透气性等服用性能。正确选择后整理剂对织物进行整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服装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耐强碱精练剂YH2000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绪斌  曾凡超 《印染》2001,27(8):18-19
主要介绍精练剂YH2000的研制及其耐特强碱性能。通过对渗透性、耐碱性、乳化性的测试,及其在纯棉粗厚织物前处理中的应用,着重介绍该精练剂在浓碱中的溶解方式对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液体宽温退浆酶在前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液体宽温退浆酶OPT-260是一浓缩、热稳定性良好的生物酶,在温度40—100℃、pH值4—9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活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工艺条件控制宽松。用OPT—260退浆酶替代传统的淀粉酶,进行用量、工艺时间的试验,结果表明,用量为1.5g/L,时间为10min时,处理后织物的毛效及退浆率均优于传统的退浆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