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玮  王松  李歆 《机电信息》2013,(27):27-28
智能化变电站以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区别于传统变电站和数字变电站,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变电站实现智能化,关键在于一次设备的智能化.现从智能化变电站的概念、特征、结构出发,对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中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扬州市先进制造业围绕"323"重点领域集群发展,中小型企业走"专精特"发展道路,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积累。为了推进扬州制造业全面而深刻的智能化转变,本文就构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装备制造业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数控机床已不再是单一独立的生产加工设备,需与工业机器人、检测和监控设备、工业物联网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等深度融合进行迭代升级。为适应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满足企业智能化生产需要,针对传统独立的数控机床存在自动化程度低、连续操控性弱的不足,基于工业机器人、PLC、数字化在线测头、触摸屏等外围设备,从硬件连接和软件设计着手,提出了一种加工中心智能化改造升级的方法,并对FANUC 0iF PLUS立式加工中心进行了相应改造,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改造后的智能加工单元能按照既定流程实现零件智能加工的完整过程,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减少重复操作,提高可靠性和生产效率,能满足多品种、小批量零件加工需求。  相似文献   

4.
传统电气操作票系统并未涉及二次设备的建模、属性维护和二次智能化拟票功能,二次设备操作项目的拟票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存在易出错、效率低、审核量大等问题,因此,提出了采用"动态操作规则模板"的设计思想,通过建立分类分层的操作规则模板,搭建二次设备模型,建立二次设备操作项目模板库,形成了一套变电二次操作项建模及智能防误校验系统,包含一/二次设备建模、电网模型可视化展示、校核规则关联模型、校核规则批量复制、校核书附件管理等功能。系统的实现和应用表明,其能有效防止电气设备的误操作,减少运行人员工作量和精神压力,对提高变电站电气操作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红梅 《机电信息》2013,(12):16-17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22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原则,并从一次设备智能化改造、二次微机保护升级改造和通讯系统网络化改造3个方面,阐述了22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变革。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分层构建而成,建立在IEC61850通信标准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化电气设备之间信息共享和相互操作。  相似文献   

7.
智能制造是未来钢铁行业战略发展方向,各钢铁制造企业、装备与控制供应商都在积极探索实施方案。以国内钢铁行业首条智能制造示范产线——1580热轧智能产线的建设为例,总结了传统热轧产线智能化改造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情况。构建了包括智能化模型、智能物流、设备状态诊断和预测性维护、工艺过程在线检测、绿色产线等八大模块的热轧智能车间的系统框架;介绍了热轧智能产线关键技术;展望了未来热轧领域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数控机床上实施智能化改造,通过加装KUKA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及工业相机等硬件设备,机械手可完成自动上下料、清洗及检测等任务,在减少劳动强度的同时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实现了数控机床的智能化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9.
变电返场检修智能化管理,主要运用"互联网+"思维,采用"人机料法环"的工厂化管理理念,应用"云大物移智"等先进技术,以设备为主线,以检修工艺为标准,以智能化管理为目标,构建基于二维码和RFID电子标签相结合的人物相联、物物相联的检修现场作业过程管控体系,建立一套标准化、智能化、透明化的检修现场作业方式,规范设备检修现场作业流程,辅助现场检修的日常管理,从而实现检修工作质量和效率、人员技能水平、设备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传统安全阀进行智能化改造,解决了传统安全阀在特种设备安全保护方面的局限性。基于自动化控制技术,引入"互联网+"的"云"控制理念,设计了一种新型压力自动保护装置及应急处置方法。新型装置具有"人工智慧"与"智能设备"相结合的双重安全保护特点。研究结果的应用体现了"互联网+"服务于生产安全的科技优势,显著提升了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侯启方 《机电工程》2014,(6):790-794
智能变电站在电力行业已逐步推广,而作为电气化铁路关键环节的牵引变电站在智能化方面尚未真正起步。针对智能牵引变电站研究及应用还比较滞后的问题,介绍了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比传统变电站技术水平更先进的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及其局限性,对比了智能化变电站和数字化变电站的不同点;参考电力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站的特点,构建了智能牵引变电站的总体架构,给出了智能牵引变电站的网络结构及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等各层的具体配置方案,提出了适合牵引变电站牵引变压器、断路器及高压组合电器等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方案。该研究成果对开展智能牵引变电站理论及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传统机器的改造势在必行。机器视觉作为自动化设备的“眼睛”,在传统机器改造的过程中是尤为重要。针对温度过载保护器的感应元件的装配过程,采用基恩士视觉公司的图像检测工具包,设计一套完整的全自动化设备。与传统机器相比,它增加了图像检测系统和电气控制部分,使机器更加的智能化。通过实际生产验证,改造后的机器在生产应用中效果理想,它对于同类型的产品设计提供有效地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离散型加工智能产线组成的智能车间为基础,通过车间设备间的物联网对接,对上层信息系统展开研究.基于某研究所搭建的智能制造样板间为基础进行研究,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展开现场信息化管理的系统搭建,结合设备智能化改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联网技术,使生产过程的现场管理更加科学化、数据化、可视化和智能化,以达到信息系...  相似文献   

14.
《现代制造》2012,(37):72-72
未来时间内,智能电网的建设重点将是通过现代先进技术的高度融合,全面提高大电网运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以及供电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最终实现我国电网的跨越式发展。在设备投入上,除了以特高压为主的一次设备之外,智能电网建设将全面转向电网智能化的六大方面:发电、智能输电、智能化变电站、智能配电网、智能用电和智能调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配电箱结构布局不合理,密封性差,箱内设备容易进水腐蚀,配电箱进出线通用性差,环境适应性差,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对配电箱进行了改进,主要改进包括:按照标准化和模块化原则对配电箱结构进行重新设计,采用新型304无磁不锈钢底座及外壳和非金属SMC组合板件的模块化箱体,在实现配电箱具备极大机械强度和超强耐腐蚀、隔热等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配电箱密封性,外壳防护等级达到IP55;箱体结构重组布局实现一二次接线安全隔离;通过研究箱体进出线方式,充分合理利用箱体空间,实现至少一主一备式的两种进出线布局,提升现场接线通用性;通过对配电箱的配电和控制装置优化,完善了配电箱的智能化功能;使配电箱具有环境高适应性、小型化、模块化、智能化、高安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智能录波器的功能也在逐步完善。智能录波器具有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优点,集成了故障录波、网络记录分析、二次系统可视化、智能运维等功能。鉴于此,依托智能录波器为执行主体提出了一种远方不停电传动的功能应用,能够减少运行维护人员和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工作成本,提高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连接设备、集成软件、分析数据,支撑应用等途径,为传统园区在运行、保障、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提供有效途径。传统园区在智能化升级进程中面临的设备种类复杂、信息孤岛严重、人机协调不畅、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汇聚和支撑作用,能够有效解决,并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促进管理和服务的变革,提升效率。  相似文献   

18.
蓝洁 《机电工程技术》2020,49(7):145-148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针对当前农网存在的诸多问题,确定农网改造升级应适应智能化发展趋势,大力推进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台区、农村用电信息自动采集等技术,以满足新能源分散接入的需求。按照农网改造智能化的要求,着重解决农网用低压配电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及农网改造中的几个技术问题,并对农网智能管控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智能化改型设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一种用PC机做处理器改造旧式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而成的智能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原理、组成和软件系统。检测证明这种仪器智能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智能制造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途径。我国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发展智能制造,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多角度多渠道推进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本文介绍了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梳理了迄今发布的智能制造重点政策,技术上将智能制造的主体划分为车间级、工厂级、企业级三个层级,并阐述了各个层级的特点和智能化建设内容。此外,还介绍了作为推进智能制造重要手段之一的评估工作的作用,剖析了三个智能制造层级的评估要点和评估手段,可作为国内制造企业和评估机构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