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Pro/ToolKit异步模式的Pro/E 二次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面向集成的CAD系统为背景,充分利用参数化、变量化等技术,采用VC++6.0为开发工具及SQL Sever为数据库工具,研究基于Pro/ToolKit异步模式的Pro/E二次开发技术。参数化设计部分采用Pro/ToolKit异步模式,以实现在Pro/E环境外开发参数化设计子系统,同时实现与Pro/E无缝集成。  相似文献   

2.
Pro/E作为一个常用的机械产品设计软件,不仅提供了强大的设计、分析、制造功能,也为用户提供了开发接口。本文在如何运用MFC进行Pro/E的二次开发得到解决后,使得基于Pro/E的应用程序的功能和界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优化。利用Pro/E所提供的开发工具,本文基于Pro/E二次开发了快速反求设计系统,在Pro/E上成功地开发出具有文档/可视结构的应用程序,其界面设计和菜单开发直观、简捷,方便产品设计师的操作使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开发了基于Pro/E平台的冲模标准零件库。使用Pro/E的族表(Family Table)功能,设计创建了冲模标准零件模型库;然后利用Pro/E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在Pro/E界面主菜单中重新定制了用户新菜单“冲模设计系统”,开发了新建组件、增加元件等功能.对Pro/E软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Pro/E本身具有较强的三维实体造型功能,采用Pro/E自带的二次开发软件包Pto/Toolkit,以及Visual C++的一个重要软件资源MFC,充分利用VC开发环境提供的先进工具,实现了程序界面的可视化设计,并建立了铸造工艺参数数据库,实现了对数据的调用、修改、添加和删除等功能,与Pro/E的UDF结合,以Pro/E为平台开发出了一款三维铸造工艺CAD系统。  相似文献   

5.
马国艳  徐宏  毛红奎  牛晓峰 《铸造技术》2007,28(11):1522-1525
本文介绍了在Pro/E环境中,以Pro/Toolkit为接口,Microsoft VisualC++6.0作为编程语言,对其进行组件自动化设计二次开发的方法。给出了冒口自动化造型设计的实例,深入分析了及基于Pro/Toolkit的Pro/E自动化二次开发的关键步骤及技术,详细阐述了基于Pro/Toolkit的Pro/E二次开发的机械零件自动化设计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Pro/E应用日益普及,而二次开发严重滞后,本文介绍了在Pro/E环境中,以Pro/Toolkjt为接口.Visual c++6.0作为编程语言,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给出了冒口参数化造型设计的实例,深入分析了三维参数化设计的原理及基于Pto/Tool k1t的Pro/E参数化二次开发的关键步骤及技术,详细阐述了基于Pro/Toolk1t的Pro/E二次开发的机械零件参数化设计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种Pro/E二次开发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继春  罗念宁 《机床与液压》2006,(12):212-213,218
随着Pro/E软件在国内应用的日益广泛,对其进行一次开发是一种越来越迫切的工作。Pro/TOOLKIT和J—Link是Pro/E软件自身所提供的二次开发工具包,针对其使用比较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进行Pro/E二次开发的新方法,基于这种方法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利用VB中的Automation Gateway插件进行Pro/E软什的二次丌发工作,大大减少了程序开发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将Pro/E工程图进行网络传输与显示的方便实用的方法,该方法将多个Pro/E工程图文件合成为一个文件包存储于数据库中,借助于C/S网络传输方式可方便地进行网络传输与存储。通过该方法,在客户端下载到的文件包可以方便地解压还原为Pro/E工程图,并可脱离Pro/E的软件环境,显示在自行设计开发的软件中。  相似文献   

9.
介绍和分析了我国模具CAD软件二次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Pro/E二次开发工作。研究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压铸模CAD系统,详细阐述了如何在Pro/ENGINEER系统中利用C语言和其他工具进行开发来实现压铸模的设计、工程图的转换、装配及其仿真等功能,最后对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Pro/E提供的基于Java语言的J-Link二次开发接口具有功能强大、易于开发调试等优点,比Pro/TOOLKIT更具优势。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J-Link二次开发接口开发级进模CAD系统的过程,对利用Pro/E建立实用的CAD系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