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炖鸡汤很有讲究,如果是步骤颠倒,煮成的鸡汤都会淡而无味,且会导致营养元素的流失。炖鸡汤的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同熬制方法对鸡汤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鸡汤的加工工艺与鸡汤品质之间的关系,以乌黑鸡为原料,分别用砂锅煲汤、高压煮制和常压煮制的方法,在不同煮制时间下加工鸡汤,研究其感官品质、氨基酸态氮含量、总氮含量、pH值和嘌呤核苷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煮制时间下,砂锅煲汤感官品质最佳,氨基酸态氮和次黄嘌呤核苷酸含量最高,总氮含量与高压煮制时相当;相同煮制方法条件下,煮制时间最长的实验组感官品质最佳、氨基酸态氮含量、总氮含量和次黄嘌呤核苷酸含量最高;不同煮制时间和煮制方法对鸡汤pH值无显著影响.实验得出煮制鸡汤的最佳方法是砂锅煲汤60min.  相似文献   

3.
加工工艺对鸡汤品质的影响及鸡肉品质的质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益  何小峰  岳馨钰  冯希  黄文 《食品科学》2010,31(9):120-125
采用感官评定和营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小火煨制时间、原料种类、加盐量以及加盐的先后顺序对鸡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火煨制时间为100min,肉鸡和土鸡质量比为1:1;加盐量为2g/100g 鸡肉,鸡肉质量与水体积比为100:250(m/V),起锅后加盐的方式制作的鸡汤感官风味和营养成分较好。质构仪对高压处理鸡肉测定的4 个参数:硬度、咀嚼性、黏聚性、弹性与感官评定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918、0.671、0.579。分析得知鸡肉嫩度大小可以运用构仪在TPA 模式下以硬度和咀嚼性两个参数来反映,而弹性和黏聚性则不能反映鸡肉的嫩度。  相似文献   

4.
肉品加工前预处理是祛除肉品原料中杂质和异味或者改善肉品加工适宜性的一道工序。采用腌制、酶解、预炒和复合处理4种预处理工艺制作高压即食鸡汤,通过对鸡汤的感官评价、理化特性和营养品质的综合对比分析,以确定高压即食鸡汤最佳的预处理工艺。结果显示,预炒和复合处理对鸡汤品质的提升效果最明显,腌制处理次之,而酶解处理没有明显提升。预炒处理与复合处理相比,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经济的优势,综合来看预炒是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方式,可以在鸡汤的工业化生产和家庭制作中应用以提升鸡汤品质。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感官评价的黄羽肉鸡品种对鸡汤品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14 个不同品种的黄羽肉鸡为原料制作鸡汤,记录不同品种鸡的日龄、胴体质量和产地信息,测定鸡汤总游离氨基酸、总蛋白、肌苷酸、鸟苷酸、腺苷酸、天冬氨酸及谷氨酸含量等理化指标,并基于模糊感官评价方法分析不同品种鸡煮制鸡汤的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鸡汤的等鲜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与感官总评分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滋味评分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14 个肉鸡品种中固始老母鸡鸡汤滋味平均分最高,芦花鸡鸡汤综合感官品质最佳,且具有滋味鲜香、香味浓郁的特点。综上可知,在研究的品种中鲜味氨基酸和鲜味核苷酸含量较高的芦花鸡更适合煮制鸡汤。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母鸡为原料加工鸡汤,以鸡汤感官评定结果作为评价指标,确定鸡汤中草药的使用方式为:良姜粉7g、花椒粉15g、陈皮粉15g、八角粉15g、肉桂粉6g、大枣粉5g、枸杞子5g、当归5g,继而在此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选出鸡汤最优化烹制工艺为:经0.071g/mL复合磷酸盐腌制后,20℃加热沸腾,恒温95℃煮制,煮制90min后加盐.  相似文献   

7.
王莉嫦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4):303-304
以鸡汤中粗蛋白、粗脂肪和总糖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最佳加工工艺,以蛋白溶出量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的工艺为制汤温度118℃,料水比例为1∶4(w/v),制汤时间为150min,在此最佳条件下,鸡汤中的粗蛋白含量达到9.39g/100mL。   相似文献   

8.
《川菜》2012,(2):44-45
鸡汤味美营养高,且具有抗疲劳美容养颜的功效,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大家经济状况好了,所以不管外出就餐还是自家设宴,总是喜欢来个鸡汤。但是你知道鸡汤如何炖最营养美味么?有没有人不适合喝鸡汤呢?带着这些问题,跟小编一起学习鸡汤的炖法吧!  相似文献   

9.
《川菜》2014,(3):38-39
“荚蓉鸡汤”到底怎么做?为您定制——老中医说“芙蓉鸡汤秘方”:芙蓉花15朵,摘去花蕊,只留花瓣;白果150克;半只鸡。在鸡汤炖至关火前半小时,再加入荚蓉花瓣,就能做出一锅美味、止咳、暖心的“芙蓉鸡汤”了。  相似文献   

10.
鸡汤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扬州地产草鸡为原料加工鸡汤,经L9(3)3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鸡汤最优烹制工艺为鸡汤原料肉、食盐与水配比为50∶1∶110,先高温115℃加热20 min、后80℃保温80 min.将该鸡汤加工成包装制品,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置于(25±1℃条件下做保藏试验,得出鸡汤的适宜辐照剂量为9 kGy,保藏期为28天,其细菌总数低于国家标准限量,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酸汤(红酸汤、白酸汤、混合酸汤(红酸汤+白酸汤))煮制对牛肉感官品质、pH值、色泽、水分含量、蒸煮损失率、嫩度、质构等理化特性的影响,并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酸汤牛肉挥发性成分,评价酸汤牛肉综合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酸汤可显著提高牛肉的嫩度和水分含量,降低牛肉蒸煮损失率、硬度、咀嚼性、胶黏性,改善牛肉的色泽和感官品质。白酸汤牛肉蒸煮损失率、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最低,水分含量最高,红酸汤牛肉水分含量次之。红酸汤牛肉与白酸汤牛肉嫩度无显著差异,红酸汤可以显著提高牛肉红度值和黄度值。混合酸汤对牛肉亮度值提升效果较好。红酸汤和白酸汤中乳酸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23.27、4.90 mg/mL。酸汤牛肉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5 种,不同酸汤牛肉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酸汤煮制牛肉可降低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酯类、酸类和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其中,红酸汤牛肉酯类和酸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醛类物质相对含量较低,感官评分最高,口感风味最佳。红酸汤牛肉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为乳酸乙酯、丁醛、乙酸、苯甲醛(二聚体)、2-甲基丙酸等;白酸汤牛肉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为丙醇、2-丁酮、3-戊酮、丙酸等;混合酸汤牛肉以酮类物质为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与对照组相比,酸汤牛肉中部分风味物质增加,形成酸汤牛肉特有的特征风味。综上所述,红酸汤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丰富,感官评价及综合品质更好,红酸汤是制作酸汤牛肉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采用醋浸、预炒及复合3 种前处理方式制作鸡汤,研究前处理方式对烹制前后鸡汤体系营养成分及蛋白质消化特性的影响,为鸡汤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数。结果表明,前处理可使生肉的水溶性蛋白显著增加,熟肉的水溶性糖有所增加。预炒处理可提高熟肉的蛋白质消化率,游离氨基酸、粗脂肪、灰分含量,提高汤汁中游离氨基酸、粗脂肪含量,促进汤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溶出。醋浸可提高汤汁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熟肉的蛋白质消化率。比较而言,预炒是一种较好的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选用120 只1 日龄艾拔益加(arbor acres,AA)肉鸡随机分为2 组,每组6 个重复,每重复10 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实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50 mg/kg甜菜碱。结果表明,甜菜碱显著提高了肉鸡胸肌率和胸肌中粗蛋白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胸肌pH24 h值,降低48 h滴水损失(P<0.05),但对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甜菜碱显著提高了胸肌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含量(P<0.05)。结果提示,甜菜碱能有效提高胸肌率,且能提高胸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和胸肌pH值、增强胸肌系水力及胸肌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常压和真空浓缩鸡汤的微冻贮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 ℃冷藏为对照,研究常压和真空浓缩处理后在-5.5 ℃微冻期间鸡汤贮藏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100 d,常压浓缩鸡汤的菌落总数增长几乎为零,而真空浓缩鸡汤菌落总数分别在微冻50 d、冷藏30 d后逐渐增加;常压浓缩鸡汤的亮度值(L*)下降幅度显著小于真空浓缩鸡汤(P<0.05),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变化幅度均小于真空浓缩鸡汤;常压浓缩鸡汤电泳条带变化没有真空浓缩明显。2 种浓缩鸡汤在微冻贮藏期间的TVB-N含量和TBARs值显著低于冷藏期间(P<0.05);微冻真空浓缩鸡汤L*显著高于冷藏真空浓缩鸡汤(P<0.05);同时2种微冻浓缩鸡汤的电泳条带颜色较冷藏浓缩鸡汤深。说明常压浓缩和微冻贮藏有利于维持鸡汤色泽、抑制微生物繁殖以及减缓蛋白氧化和脂肪氧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不同炖煮次数鸡汤挥发性风味物质浓度和种类的变化。方法:取168只鸡,反复炖煮20次,分别取炖煮第1、3、5、7、10、15、20次的鸡汤样品进行GC-IMS分析。结果:反复炖煮5次后,汤中风味物质以醛类和醇类物质为主,醛类、酮类、醇类挥发性物质缓慢增加;随着反复炖煮次数的增加,除醛类物质外,醇类、烃类、含氮化合物和酮类物质大量增加,醇类和酮类物质含量高。总的来说,在反复炖煮15次后,风味物质基本保持稳定。结论:GC-IMS可用于炖煮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可视化表征,研究结果对揭示鸡汤风味形成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谢雯雯  胡坚  熊善柏  赵思明 《食品科学》2011,32(22):148-151
以猪直排为原料,采用高压四段法制作排骨汤,于4℃贮藏,研究贮藏过程排骨汤体系营养成分、TVB-N、菌落总数和蛋白质消化特性,建立排骨汤的贮藏动力学模型,以预测和控制排骨汤的贮藏品质和货架期。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排骨汤体系中肌肉和汤汁的菌落总数有所增加,出现蛋白质降解和营养品质劣化现象。排骨汤的贮藏伴随着多种生物化学变化,用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和贮藏过程中排骨汤体系的特性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炖制鸡肉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鸡肉在传统中餐烹饪方式下的品质评价体系,对8 种炖煮鸡肉进行感官评价,同时用多种仪器对相关参数进行测定,探讨炖制鸡肉感官评分与仪器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 种鸡肉样品的感官评价具有差异性,仪器分析各个参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鸡肉的咀嚼性和弹性与口感(有嚼劲)和整体感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有效评价感官指标中的口感(有嚼劲)和整体感觉;肌苷酸含量与滋味(鲜香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评价鸡肉的鲜香感;总脂肪含量和蒸煮损失率与多汁感呈极显著相关(P<0.01),可有效评价鸡肉的多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