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没有其它任何一种城市发展战略像低碳、生态化城市发展战略这样存在如此普遍的共识,因为低碳、生态化是中国乃至世界城市未来必然的发展模式。但是,与普遍共识相比,目前尚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生态城市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方法论、指标体系、规划设计原理、政策体系,以及相关的建设技术和实践经验,中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原有城市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今天,大力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文明本底的"C模式"城市发展道路,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低碳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建设中重要发展模式,引领者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通过对杏花村建设现状的调查及低碳生态城区建设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多方面对杏花村建设途径进行探讨和方案建议,分析杏花村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型城市的可行性。池州杏花村低碳生态城区的建设改善了池州的城市环境,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和建设,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是缓解全球环境恶化,资源、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并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全球共识和时代主题。文章分析了低碳城市的发展与现状;阐述了建设低碳城市所包含的内容;总结了建设低碳城市应有的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低碳化、城市土地利用紧凑化、城市建筑绿色化、城市产业转型化、能源利用高效化等五种方法;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建低碳城市空间结构、建设城市低碳工业、倡导城市居民进行低碳生活、建立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制定城市低碳相关制度和规范等五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雄安新区"人民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建设的新典范,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现实意义。"人民城市"是今后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人的需求的满足为最终归宿。雄安新区"人民城市"建设为新时代城市建设提供了富有创新性的建设理念与建设路径。即遵循生态建城的发展主线、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城乡一体的建设模式,立足人居、人本、人文三重维度,力求实现生存环境生态化、生产生活现代化、城乡共生和谐化的"人民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城市生态化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衡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对城市生态化的及时评价既有利于生态城市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为生态城市发展提供管理机制和对策。根据苏州市城市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基于自然、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建城市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采用熵权确立客观权重,对苏州市2009—2011年城市生态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节能环保产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促使苏州城市生态化水平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6.
2010年8月南昌市成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之一,确定了未来低碳产业的发展框架,促进全市低碳经济成规模发展。作为中部唯一的试点省会城市,南昌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并在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注重技术创新、争取国家支持等方面下功夫,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机遇,重点深化"战略产业、城乡一体、低碳发展、创新创业"四大发展主题,把南昌建设成为具有战略影响力的现代经济中心城市和低碳生态发展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随着城市建设领域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建设"生态低碳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建设领域改革若干新精神引领下,国内城市建设市场涌现一股建设低碳城市的新潮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2013年11月,广东省政府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了《关于共建低碳生态城市建  相似文献   

8.
滨湖新城是安徽省合肥市南部的新建城区,在其特有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布局和积极政策条件下,城市低碳建设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滨湖新城的建设现状、低碳发展条件、低碳建设途径和未来的能源愿景,总结了符合滨湖新城特色的低碳发展路径。滨湖新城的新型城市低碳生态发展模式,不仅能为滨湖新城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中国新型镇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区域性案例。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城市的各种非生态化发展,使城市的生态胁迫日趋严重。文章介绍了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目标趋向和阻抗,指出了城市生态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加强产业的生态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提高城市生态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低碳成为城市生态治理的必然趋势。当前中国城市生态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城市环境破坏、城市生态结构失衡、公共设施不配套和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不完善等。城市生态治理要从政策、技术和社会等层面着手。首先,政策层面,要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低碳经济政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生态城市;其次,技术层面,要推广低碳技术,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推动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建设完善的城市生态结构和智慧城市;最后,社会层面,要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完善市民参与机制。城市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以推动低碳目标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