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重点工作领域的进展,概括介绍了松辽委全面深化水资源管理改革的思路与措施,探讨了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并对应当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松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松辽委积极探索水资源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是:做好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工作,努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继续开展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开展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研究和实践.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制定区域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和经济杠杆,发挥"松辽管理模式"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3.
开展水资源规划和水权制度建设做好流域水资源配置工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1998年嫩江、松花江大水以来,松辽委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部党组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根据流域水资源特点,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矛盾,研究解决矛盾的对策措施,把新时期水资源优化配置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在水资源管理中与各省(自治区)水利厅密切协作,充分利用行业内外智力资源,认真组织水资源规划和专题研究,积极开展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工作,探索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利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松辽委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会同流域各省(自治区)水资源管理部门,紧紧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相似文献   

5.
根据流域水资源管理基本情况及国家新时期的治水理念,提出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阐述了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与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宏观政策措施,有效促进水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前,松辽流域水质监测资料整编会议结束,经过松辽委水文局、松辽流域水保局及流域四省(自治区)水质监测资料整编工作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松辽流域水质监测资料整编工作顺利完成。会议总结了前一段松辽流域水质资料整编工作,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并进行了《实验室计量认证与  相似文献   

7.
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松辽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局面, 多年来松辽流域水政水资源工作以贯彻落实《水法》为根本, 从基础工作入手, 全面开展水法规、水管理和水利执法等体系的建设, 在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和水资源统一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中主要阐述了松辽流域水法宣传、水利执法工作、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工作、水资源基础工作、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所取的成绩, 以及建国50年来开展水政水资源工作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8.
2002年,水利部和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正式确立了水资源论证制度。自实施以来,在水利部的领导和推动下,通过淮委及流域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水资源论证制度不断完善,水资源论证领域不断拓展,水资源论证队伍不断壮大,水资源论证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关注度和认同感也不断加强。十多年来,淮委水资源论证工作得到了流域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书编制单位、地方政府以及项目业主单位的大力支持,起到了立足项目、服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对于保障建设项目供水安全,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在加大松辽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力度的基础上,松辽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松辽委)加强了防洪抗旱管理工作,效果显著,成绩突出。5年来,在松辽委党组的领导下,不断践行防汛抗旱“两个转变”重要思想,防洪抗旱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和科研合作,对当前的防洪抗旱管理进行了强化和探索,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朱白丹  戴敏 《水利天地》2012,(11):12-13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笔者认为,落实这一精神,似应设立流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予以组织保障,现提出个人思考。一、设立流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必要性1988年我国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法律法规名称都用简称),对依法管理水事活动发挥了  相似文献   

11.
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促进海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法》确定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从海河流域的实际出发,结合近年在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分析了流域管理机构和区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资源统一管理中的各自优势、作用以及两种管理体制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2.
党连文 《中国水利》2006,(24):77-79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起步年。按照水利部工作部署,松辽委认真履行流域管理职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流域管理中努力实践部党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积极探索采用综合管理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确定和优化配置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洪水防御能力.注重处理好江河资源开发与河流基本功能保护的关系。通过促进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新疆奎屯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步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域管理工作特点,结合新疆奎屯河流域水资源现状,讨论了奎屯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介绍了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库代码设计与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4.
作者根据近30年从事松花江、辽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重点阐述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应继续实行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双重领导的必要性、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松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松辽流域用水现状和需水预测.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将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面对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流域初始用水权分配是实现战略举措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水权制度建设和水市场建立的起步工作。松辽委适时组织开展了流域初始用水权分配专题研究.并在霍林河与大凌河流域进行了初始用水权分配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浐灞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矛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浐灞流域水资源现状出发,对浐灞流域2020年和2030年水平年不同保证率50%、75%、95%下水资源进行供需平衡预测,找出平衡缺口是解决浐灞流域水问题的关键。通过对浐灞流域供需水预测,客观评价了浐灞流域面临的严峻水资源形势,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基于现状供水能力、节水措施下的两次平衡计算,并阐述了浐灞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矛盾的对策,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探讨相应的节水政策提供了科学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松辽委成立,松辽委水文事业也实现了零的突破。30年来,松辽水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全面的发展历程,为松辽流域水利管理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创造了辉煌业绩。1松辽委水文机构沿革松辽委水文机构的发展变化历程可以概括为  相似文献   

18.
户作亮 《中国水利》2011,(23):105-107,100
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工作于2002年启动,到2009年年底结束,历时8年,完成了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规划编制和行政协调3个阶段的工作以及1项专项规划和3项专题研究.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的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条件下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将指导海河流域今后20年的水利管理与建设,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支持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连文 《中国水利》2012,(24):51-52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松辽水利委员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突出民生水利理念,以构建流域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为目标,认真履行流域机构职责,不断探索与实践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以及水旱灾害防治的新途径、新措施,流域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流域水利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流域机构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中,作为一级独立的水利普查责任主体,在做好自身普查工作的基础上,还承担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松辽委普查办在准确把握流域普查机构工作定位的基础上,在2011年全面完成了清查阶段各项工作任务,督促和指导流域各省(区)按照国普办统一时间结点要求,按时、保质上报了清查成果,开展的动、静态数据获取和空间数据采集标绘工作.2012年是普查工作的关键之年,松辽委普查办将继续在国普办和松辽委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顺利完成各项普查任务,为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