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北京市多年平均(1956—2000年)年降水量585mm,形成地表水资源量17.7亿m3.地下水资源量25.6亿m3(扣除地表地下水重复量后地下水资源量19.7亿m,).水资源总量37.4亿m3。多年平均地表水入境水量21.1亿m3。出境水量19.5亿m3。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水进京后北京市地下水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工程为北京市地下水环境改善提供了水源条件。本文针对北京市地下水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南水北调后北京市水资源形势,提出了南水北调来水后北京市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和相应保障措施,预测了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1洪水资源利用的背景1.1中国水资源状况我国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m3,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即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m3,其中地下水排泄量6780亿m3,冰川融水补给量560亿m3。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8288亿m3。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重复水量,全国水资源总量2.88万亿m3,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2220m3左右,  相似文献   

4.
霍健 《水利发展研究》2011,11(7):57-60,92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中心城"十一五"之前以及"十一五"期间再生水利用事业的发展历程的总结,以及对其"十二五"规划的概括,阐述北京市中心城再生水发展所形成的格局、特点、效益与经验.同时,从再生水专业经营公司的角度,就供水观念、供水保障、再生水特性等影响供水安全性的要素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3省交界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8.7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993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8937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为16956万m^3,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计算量11900万m^3;地表水可利用量6078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8156万m^3。从用水情况看,工业用水是全县的用水大户,占全县总用水量的59.6%,其次是农业,占35.9%,生活和环境用水占4.5%。  相似文献   

6.
勃利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县内有松花江一级支流倭肯河由东南向西北纵跨我县8个乡镇,有倭肯河一级支流9条,构成了勃利县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补给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稀缺资源,2011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文章根据2011年度实测水文资料计算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水资源量及水资源利用现状,为当地城市水资源配置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配置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一、江苏省水资源主要特点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长江、淮河、沂沭泗下游,海拔高度低,属平原和低山丘陵区,国土面积、人口分别仅占全国的1.08%、5.73%。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20.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64.9亿m^3,地下水资源量55.3亿m^3该省水资源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9.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统筹规划,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护水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实际要求出发,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资源问题,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妥善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防止人类活动对水的侵害。  相似文献   

10.
巩瑞鹏 《山西水利》2010,26(4):12-12,16
<正>和顺县地处山西省境东陲,太行山之巅,水资源主要由降雨形成。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561.5 mm,采用1980—2000年观测资料系列评价水资源总量为1.5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95亿m3,地下水资源量0.97亿m3,重复计算量0.38亿m3。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逐步增加,废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水质污染、水环境恶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之本。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浪费。为了更好地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文章结合水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杜晓强 《河北水利》2008,(12):43-43
1.滦南县水土资源和开发利用状况 滦南县辖17个乡镇.594个行政村.总人口57.2万.其中农业人口48.6万.耕地面积7.29万km^2。滦南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25亿m^3.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2.03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1.17亿m^3.地表水资源量0-32亿m^3)。按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特点滦南县分为四个区域:Ⅰ区为西部、北部沙地抗旱井灌区.面积521.56km^2.该区农田灌溉以井灌为主:Ⅱ区为东部抗旱除涝井渠灌区.土质多为壤土和砂壤土.面积231.14km^2。  相似文献   

13.
海河流域“十一五”期间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流域水环境、水生态得到了有效改善.目前,海河流域“十二五”水资源保护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对其内容进行了解读,以便对类似规划编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南水北调水源推迟进京,需要在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条件下对已有的应急水源地进行续采来保障北京的供水安全。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对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应急水源地在不同应急续采方案下的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模拟预测,为应急水源地的科学续采提供技术支持。研究表明:马池口应急续采造成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停采后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南水北调水源进京前,马池口应急水源工程以12.5万m3/d续采2 a、停采2 a、再续采1 a的方案为同时满足最大应急开采又保障应急水源工程可持续利用的方案。因此,马池口应急水源地在南水北调水源进京前能续采3 a。  相似文献   

15.
《给水排水》2012,(4):16+35+39+44+58+77+81+88+90+104+107+116+120+124+128
河南省将建29处城市应急水源地河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省内调水干渠长度占总长度的57%。近年来,河南为保障南水北调和下游水环境质量,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解决目前城市饮用水水源较为单一问题,提高在连续干旱年、特殊干旱年及突发污染事故情况下的抗风  相似文献   

16.
考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影响等因素,评价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量及其未来变化的趋势,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条件下的流域供用水变化情况。根据流域特点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分析了黄河流域2020、2030水平年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面临的形势,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①优化配置、统一调度水资源;②强化节水,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③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④加快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⑤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体系;⑥积极推进跨流域调水;⑦建立水资源战略储备,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依法保护水资源等对策措施,并提出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实行“排污总量国家确定、污染源治理省区负责、入河排污口统一监管、入河排污口与省界断面双控制、超量排污累进补偿”的流域水质监督管理新思路,搞好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北京水务》2011,(5):64
<正>1建设情况依据2001年出台的《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总体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北京京城中水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水公司")建设并运行清河再生水厂(8万m3/d)、北小河再生水厂(6万m3/d)、吴家村再生水厂(4万m3/d)、西二旗再生水厂(3 600m3/d)以及小红门再生水泵站(30万m3/d),并进一步完善高碑店供水系统。到"十一五"末,再生水设计生产能力已达到102万m3/d,总长度超过600 km,初步形成北部、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4大供水区域,并基本实现跨区域按需调水功能。2利用情况再生水主要用于工业冷却、农业灌溉、河道景观补水、园林绿化以及市政杂用五个领域。"十一五"期间,中水公司向外供水7.49亿m3,其中向工业用户供水3.71亿m3、向农业用户供水2.49亿m3、向河道景观用户供水1.07亿m3、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31.7mm。地表水资源量120.2亿m^3、地下水资源量122.6亿m^3.水资源总量204.7亿m^3(河北省第二次评价成果)。1997年以来河北省出现了连续偏枯水年,降水量和径流量明显减少.可供水量不足,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
浅谈对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