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于家庭网关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海清 《电信科学》2005,21(2):39-41
本文对家庭网络中家庭网关的定位、功能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探讨了家庭网关在未来网络融合条件下的地位及其对现有网络业务模式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关于家庭网关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5G业务的快速发展,对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城域网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进行演进和重构.文章探讨新一代城域网演进趋势,从网络建设目标,网络架构,网络协议,运维管理等方面介绍新一代城域网的建设思路.建成的新一代城域网将实现固移融合,固移统一承载,云网一体协作,为5G业务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3.
对固移汇聚网关的融合演进作了深入分析,并分别探讨了基于SDN理念的xGSN/xGW/BRAS的控制转发分离架构及固移汇聚网关融合的远景,为汇聚层面的固移融合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全业务竞争压力使得运营商迫切需要实现网络的 FMC(固移融合)。中国联通在 ITU-T 推动 G.metro 建议,以应对接入域 FMC 面临的带宽、生存性和成本等挑战。针对 G.metro 需求,提出一种具有自愈功能的新型 WDM(波分复用)接入环,并进行了性能和生存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接入环成本低、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5.
全业务竞争压力使得运营商迫切需要实现网络的FMC(固移融合)。中国联通在ITU-T推动G.metro建议,以应对接入域FMC面临的带宽、生存性和成本等挑战。针对G.metro需求,提出一种具有自愈功能的新型WDM(波分复用)接入环,并进行了性能和生存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接入环成本低、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云网融合、5G、物联网的业务需求,城域网架构亟需转型,以适应高质量网络要求及未来业务场景。新型城域网架构应满足流量高速转发、业务快速部署、云网一体布局、固移融合承载的网络目标,网络通过应用Underlay和Overlay云专线、虚拟业务网关vBNG、SRv6+EVPN+SDN路由编程等关键技术,来推动城域网架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数据流量迅猛增加所带来的持续变化的网络需求,服务提供商需要将其基础设施转变为软件支持的架构。这依赖于两种支撑技术:SDN (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这些技术不仅可以使网络更具动态性,而且还可以使网络更加安全。文章给出采用非传统访问面临挑战的边界网络模型,介绍SDN和NFV部署带来的安全优势:设计增强、性能改善和实时功能,比较3种类型安全优势的特点,分析SDN和NFV面临的新安全挑战。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了当前互联网体系架构所面临的新的挑战,研究了未来互联网体系架构的发展情况,接着分析了下一代互联网(NGI)协议标准IPv6,以及互联网与下一代网络(NGN)的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将是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针对固移单网用户黏性低、固网和移网分开建设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加快固移双千兆网络融合建设,降低网络建设成本,促进双千兆融合业务发展。提出一种基于基础数据协同、固移数据协同、价值判断协同、目标市场协同、规划建设协同和验收评价协同的六协同体系。在规划建设环节提出一种低成本技术方案,以降低网络成本,有效支撑双千兆业务稳定增长,并通过标杆小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NGN是一个融合网络,包括PSTN/ISDN、H.323、ATM/IP等网络,网络互通是。NGN成功的必要条件。NGN网络主要包括软交换、媒体网关、信令网关、智能终端和各种数据库/服务器等。软交换是建立在VoIP技术基础上的,可用于IP网、ATM网等,也提供传统电信网络的互连方法,它提供了一种未来的电信开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一种电路域回落(CSFB)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可以避免对现网已经部署的访问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VMSC)、网关移动交换中心(GMSC)升级改造,易于在现网部署。在本CSFB解决方案中,由归属用户服务器(HSS)执行呼叫重试功能,从组网来看,只需要增加一个Proxy移动交换中心(MSC)服务器,对现网已经部署的VMSC、GMSC没有改造要求。  相似文献   

12.
网关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其他基础网络(如移动通信网、电信网等)互联互通的重要设备。文章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CC2420芯片的网关,实现了与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并利用无线网卡模块实现了网关设备与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克服了网关硬件设备布置的局限性,扩大了网关设备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的承载网络架构,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控制和承载分离.还根据当前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发展的水平、现有宽带网络网关(BNG)设备的实现以及电信承载网络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电信承载网和BNG设备向SDN架构演进的阶段性发展步骤,并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详细探讨.SDN网络的逐步部署必将加速互联网技术革新的步伐,为未来电信网络注入更多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及与移动技术的相互融合,中国的手机电视业务发展迅速,以手机电视为代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在奥运会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现在的热点话题。对CMMB手机电视业务的网络框架、标准、各种技术:信道传输技术、信源编码和解码、时间分片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给出了CMMB的发展前景和优势,在不久的将来,CMMB移动多媒体技术必将成为中国主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王军选 《通信技术》2009,42(9):142-144
文中介绍了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和网络架构。讨论了未来移动通信物理层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多入多出系统(MIMO)、认知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以及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等传输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网络结构和协议。最后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展望,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应该具有高教据率、高频谱利用率、低发射功率、灵活业务支撑能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当前移动核心网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三种关键技术:SDN架构,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云管理,并将三种技术应用于移动核心网,提出了未来移动核心网架构。为运营商解决大数据、大流量给网络带来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BYOD企业移动设备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中兴通讯自带设备办公(BYOD)解决方案.方案在终端层、接入层、控制层、应用分别解决企业面临的设备安全管理、应用安全管理及数据安全问题.终端层提供BYOD安全套件;接入层提供信令媒体接入网关和统一接入控制服务,提供移动设备安全接入服务,并提供统一的设备鉴权认证及用户鉴权认证;控制层用于控制移动用户及设备的行为模式;应用层用于提供具体的企业移动服务,包括通用的企业通信服务、企业办公应用支撑、虚拟桌面、企业网盘,以及企业业务相关的移动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现有运营商关口局现状出发,对移动固网关口局融合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讨运营商移动固网关口局融合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智能管道架构及技术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在新型业务需求和新技术涌现的双重驱动下,运营商网络面临着技术革新的挑战,要求网络提升智能化水平,以便快速高效地提供融合业务的承载。基于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文章分析了智能管道的关键技术方案:多维感知分析技术方案、融合策略控制技术方案、智能流量调度优化技术方案。文章指出智能网络能力提升应向上承接业务平台、聚合互联网应用,向下协同用户终端,有机构成统一的"端、管、云"运营体系,为客户提供从底层网络到上层增值应用的协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