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分析了本钢采用转炉→炉外精炼(LF+RH)→矩形坯连铸工艺流程生产齿轮钢控制钢中T[O]含量的工艺流程,并提出转炉复吹、精炼LF白渣操作、RH真空循环及钙处理是降低钢中T[O]含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陈爱梅 《特殊钢》2012,33(5):43-44
采用铁水预处理-120 t顶底复吹转炉-LF-VD-φ180 mm连铸工艺生产GCr15轴承钢.统计分析了轴承钢转炉终点[C]对钢水氧活度的影响,LF精炼渣碱度对T[O]的影响,LF末钢中铝含量对VD过程铝损和T[O]的影响.通过控制转炉终点[C]≥0.06%、出钢用铝锰铁强化脱氧;控制LF离位时[Al]0.020% ~0.040%,( FeO+MnO)≤1%,碱度2.8~4.5;VD软吹时间≥15 min,轴承钢中全氧含量为(6~12) ×10-6.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成本,对低碳低硅含铝钢采用CAS处理直接连铸的工艺进行生产,针对钢水成分及钢水流动性难以控制等问题,分析认为,CAS渣碱度和氧化性以及CAS处理的吹氩搅拌是影响脱氧及钢水流动性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控制转炉终点、出钢过程以及CAS处理的吹氩和[S]、[Als]、[Mn]成分优化控制,确保了钢水的流动性。低碳低硅含铝钢CAS直接连铸率80%,吨钢降低精炼电耗30 k W·h。  相似文献   

4.
张敏 《钢铁》2011,46(7):41-44
为实现高品质低氧钢的生产,有效降低钢中全氧含量,在考虑转炉下渣、炉渣氧化性以及钢水氧活度影响的前提下,通过研究钢包渣改质技术、过程钢包渣氧化性控制技术以及相应的钢包底吹氩制度等精炼工艺,建立了转炉一连铸流程生产低氧钢的精炼工艺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高品质优特钢成品ω([TO])≤15×10。  相似文献   

5.
陈爱梅  智建国  刘平 《包钢科技》2006,32(Z1):29-32
通过包钢-炼钢复吹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处理-连铸工艺路线下生产重轨钢钢的氢、氧、氮控制水平研究,得出在稳定钢中w[H]、w[O]的基础上,主要是对钢中w[N]的控制,并提出了技术措施,结果重轨钢中w[N]同比降低10×10-6、w[H] w[O] w[N]≤60×10-6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湘钢通过超低[O]冶炼、钢中[Als]控制以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控制等关键工艺技术,对转炉出钢、吹氩、LF精炼、连铸等不同工艺阶段进行了分析研究,攻克高纯净帘线钢钢中夹杂物塑性化控制技术,满足了高附加值硬线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王刚 《河北冶金》2016,(7):43-47
总结了马钢三钢轧采用铁水预脱硫→转炉→吹氩站→LF→方坯连铸→线材轧制→检验入库流程,生产低碳拉丝钢的实践。LF精炼过程中采用大渣量操作,减少加热次数,加热过程中采用弱搅,减少电极增[C];精炼过程中减少辅料增[C],禁止使用电石等含碳材料脱氧,控制LF终点[C]≤0.060%。同时,通过研究钢中钛的收得率与钢中[Als]的对应关系,控制[Als]的含量,确保[Ti]更稳定;分析了底吹强度与脱硫率的关系,提高底吹强度有利于提高脱硫率。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措施,所生产的低碳拉丝钢的延伸率在40%左右,面缩率在80.0%左右,S1至S5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力学性能。A类及C类夹杂为0级,D类及Ds类夹杂1.5级以下,连铸过程中B类夹杂小于2.0级,达到了生产标准。  相似文献   

8.
张惠峰 《河北冶金》2010,(3):47-48,15
通过精炼过程中控制精炼渣组元、加强沉淀及扩散脱氧强度、合理的底吹氩制度等措施,采用60t转炉冶炼-LF精炼-VD-连铸-连轧工艺,成功生产了汽车用易切削钢SAE1141,该钢的各项性能指标能够满足汽车用钢要求。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转炉生产环节中由于复吹气体选择、转炉出钢口维护、合金选择、吹氩清扫以及LF精炼过程中炉内通电时间、脱氧剂、压力调节等环节对钢水增氮量的影响.采取减少转炉后吹、缩短LF通电时间等措施后,钢中氮含量控制在0.005 0%以下.  相似文献   

10.
转炉生产高碳硬线钢的工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主彪 《河南冶金》2006,14(Z2):146
介绍了鄂钢转炉厂采用低拉碳增碳法生产高碳硬线钢的工艺实践,通过控制合适的精炼顶渣和软吹氩制度,产品能够满足用户要求,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