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建筑破坏倒塌,通过对砌体结构和工业厂房、设备及设施的震害调查与分析,对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三水准设防和抗震设计基本要求进行探讨,分别对比了在遭遇"小震"、"中震"和"大震"情况下,按一定设防烈度设计的房屋建筑的破坏状态,判别是否达到了设防目标。结果表明,在1990年以后设计建造的房屋建筑,基本都能达到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严重破坏或倒塌的大多是建造年代较早、设计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施工质量存在问题的建筑。针对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结构整体性、传力路径、地基基础、抗震缝、疏散通道、设备和设施的抗震设计基本要求,对照实际震害情况,包括过去地震震害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对震前经过加固的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表现作了介绍,证明了结构抗震加固的效果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外因地震中建筑附属机电设备及管线的破坏而带来的直接间接的生命、财产、经济的损失,基于"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防目标,本文对建筑非机构构件中的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抗震设计,机电设备抗震、减震原理与应用进行分析阐述,结合相关规范,对机电设备采取抗震、减震措施,使得机电设备能够在震害中尽量避免和减少震害,继续维持建筑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较重大的一项,根据房屋建筑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原则,本中对多层房屋建筑的各部分结构受震害影响作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吕毅 《山西建筑》2010,36(3):97-98
主要介绍了多层砖混房屋的主要震害特征、建筑结构布置和抗震构造要求,对影响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满足抗震规范提出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5.
文中通过分析研究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特征,以及目前砌体结构抗震加固采用的"等安全度设计法"存在的不足,以面层或板墙加固法为例,提出一种差异化加固方式,即强化"砌体墙肢",相对弱化"砌体连梁",达到人为调整砌体结构房屋在大震作用下的墙体破坏模式,达到"大震不倒"目的。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后,对震中磨西镇及附近的房屋建筑震害情况进行多次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分析,现行规范关于场地地震作用放大系数的规定较为简单,建议应进行进一步细致研究;较多建筑底层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建议对底部的刚度和承载力进一步提高;合理设计与施工的砌体结构在地震中表现良好;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易发生滑移破坏,从而加重整体结构的破坏,建议对应整体结构性能目标进行施工缝验算;填充墙、装饰构件、吊顶和机电设备等非结构构件震害较多,建议从设计、施工和验收全过程控制,保证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提要]根据国外震害调查,参考国外有关设计规范,结合实际工程弹塑性静、动力分析结果和整体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成果,针对整浇钢筋混凝土多高层建筑结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级抗震设防目标的实施,提出了比较连续一致的直接复核中、大震作用效应的抗震设计新方法。提出了结构抗震设计的新理念:竖向构件按中、大震设防,水平构件按小震设防的设防水准和避免脆性破坏实现结构延性的控制标准等。工程抗震设计实践表明,此理念与现行规范衔接,可操作性强,并为复杂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进一步进行弹塑性静、动力分析复核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方冬慧  王清远  刘永杰 《四川建筑》2009,29(5):118-119,121
结合汶川"5·12"特大地震震害资料,介绍了砌体结构房屋的主要损坏特征,并做出了概念性分析。结果表明:未经抗震设计的房屋损坏程度要比经抗震设计的房屋严重很多,建议工程设计人员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设计房屋结构,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三水准设防目标,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避免财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朱天依 《山西建筑》2012,(31):59-60
通过对武汉市某优秀历史建筑进行检测,得到了该结构的砌筑砂浆抗压强度,运用砌体结构简化抗震评价方法预测了该结构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震害,为抗震加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MS6.0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对长宁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量村镇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长宁地区进行了震害调查,从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两个方面,分析不同形式结构的震害特征和破坏原因。震害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地震中,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结构震害较轻,但仍有少量木结构出现了倒塌,部分框架结构出现了吊顶、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破坏;砌体结构则是当地村镇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由于缺乏正规的抗震设计和有效抗震构造措施,在此次地震中破坏最为严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根据震害原因和四川省的具体情况,对村镇建筑的抗震加固、抗震构造措施、非结构构件抗震和地震次生灾害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提高村镇建筑抗震防灾能力,供我国城乡抗震韧性建设和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介绍并分析了汶川地震震中区附近建筑物震害现象。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些按照国家现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设计的建筑物的破坏低于预估破坏,真正做到了“大震不倒”。框架结构的破坏主要集中于梁柱结点区及构件上,整体倒塌的较少,砌体结构的破坏主要是倒塌、局部倒塌、墙体开裂。  相似文献   

12.
为详细分析底部框架上部砌体结构的地震破坏机理和抗震性能,除了采用试验的手段进行分析,还需要建立有效的非线性地震分析反应模型,总结了现有的底框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分别说明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实体单元建立了该结构的非线性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一栋底框结构进行7度设防下的小震、中震、大震、超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反应分析,详细分析了各层的层间位移角,以及裂缝开展位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结构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模型所得到的结构的薄弱层为3层砌体层,与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的实际底框结构的震害现象相吻合,验证了该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结构震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介绍并分析了汶川地震震中区附近建筑物震害现象。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些按照国家现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设计的建筑物的破坏低于预估破坏,真正做到了“大震不倒”。框架结构的破坏主要集中于梁柱结点区及构件上,整体倒塌的较少,砌体结构的破坏主要是倒塌、局部倒塌、墙体开裂。  相似文献   

14.
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表现为建筑布置决定结构墙体的数量及面积。在地震作用下,地震力由地震方向的墙体承担,墙体数量越多,墙体面积越大,房屋抗震能力就越强,所以墙体面积对砌体结构抗震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从地震震害中找出墙体面积与结构破坏之间的规律,通过对2008年汶川地震中大量震损房屋震害的分析,研究墙体面积与结构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并在现有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墙体面积大小的指标即墙率来评估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将墙率指标应用于一幢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评估中,并通过与现场震害的对比说明该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墙率可以用于评估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付国永 《砖瓦》2020,(4):44-46
砌体结构建筑的应用范围广泛,但是地震作用时的震害比其他结构类型大很多。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墙体、楼盖板、楼梯三类承重构件和房屋倒塌的震害,简要分析了造成破坏的原因及发生部位,为了解砌体结构的破坏机制和抗震性能奠定了基础,提出了减低震害的一些设计和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震区砖混房屋的震害及其造成的破坏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结构抗震改进措施,加强认识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总被引:89,自引:7,他引:8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汇总了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在四川地震主要灾区所调查的建筑震害资料,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别、建造年代、地震区估计烈度和使用功能进行了震害状况统计分析。结合典型工程震害案例,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的建筑震害特点,总结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根据震害调查统计和典型震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主要前提;砌体结构应加强结构体系和抗震构造措施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框架结构应加强围护结构和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并应改进"强柱弱梁"的设计;应进一步重视整体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充分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宋利军 《山西建筑》2009,35(23):61-62
以汶川特大地震为出发点,通过整理地震灾区的震害资料,分析了大量房屋建筑的倒塌破坏情况,总结了建筑构件震害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计算措施,从而进一步完善建筑物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9.
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表现为建筑布置决定结构墙体的数量及面积。在地震作用下,基底剪力由地震方向的墙体承担,墙体数量越多,墙体面积越大,房屋抗震能力就越强,墙体面积对砌体结构抗震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从地震震害中找出墙体面积与结构破坏之间的规律,通过对2008年汶川地震中大量震损房屋震害的分析,研究了墙体面积与结构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有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墙体面积大小的指标来估计砌体结构的在地震下的破坏程度。将该指标应用于一幢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评估中,并通过与现场震害的对比说明了该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评估指标可以用于估计砌体结构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震计算设计方法与中震计算设计方法展开对比分析,研究两种设计方法的相同之处和本质区别。重点论述基于构件的“两水准两阶段”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即“小(或中)震结构弹性计算、构件承载力设计,大震结构弹塑性计算、构件承载力和变形复核”的抗震思路和设计方法。实现基于构件层次的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与基于构件试验的混凝土结构经典理论的理念保持一致。通过一栋复杂连体建筑的结构超限设计,重点论述定量评估大震作用下构件正截面变形能力、斜截面承载能力以及构件损坏程度。结果表明,通过大震作用下的构件性能评估,可以发现结构抗震薄弱位置和薄弱构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可实现结构抗震性能的精准优化,保证结构抗震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